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村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 农忠诚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百省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它以自己特有的形象性、快速性等的内在魅力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教学的图像、影像、声音、动画等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的课堂教学从单纯的师教生听的方式变成师生互动的格局。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让课文中的人、事、物以声、形、色、动的感觉直接用于学生的感官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策略和方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小学语文课程在农村学校里得到不断的改革与创新。白板教学设备走进农村课堂。希沃技术、双狮课堂等也随之而至。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取得较好的成绩:1. 农村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主动学习信息技术,探索并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自身知识与思维愈来愈活跃的学生同步。可以说,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正处于一个不断提高的趋势。2.学生学习成果进步很大,新课标中自主、探究及合作式的学习等内容逐渐取代学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被动的,他们主动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为新入职教师,他们驾驭课堂的能力比较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老师的教学方式代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失去从知识理解的角度去认识文章内容与理解文章内涵的过程,导致其理解与分析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教师则年纪偏老,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陈旧,还是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当前,每个行政村都设有农村书屋,每一所学校都配置有图书室,并且人均33.02册,建立有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但由于管理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等原因,导致其不能正常开放,即使开放也缺乏老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阅读积累少,导致其作文的水平较低。
  3..“没有有电,我怎么上课呀!”这是在农村教学实践中流传的一句话。这说明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学,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当,导致了许多学生的思维表达、思考及读写能力等全部被信息技术的课件所代替,这种教学的现状将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农村小学语文启发式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声像兼备,其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既能消除学生的疲惫、烦躁,又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多媒体技术情境能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内容与那坡农村小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那树木抽芽、白雪皑皑等语句很难让学生理解。笔者在教学时,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一个简单的问题打开话题,用观看视频的形式带着学生游览小兴安岭四季的风景,让学生感受那春天那抽芽的美、积雪融化的美以及小鹿那悠然自得的美;领略那北方皑皑白雪的风光,目睹那紫貂、黑熊等动物在冰封雪地的树林里的独特生活方式。笔者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轻松、愉快、有效地投入到学习去。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延伸和扩展学校的教学活动,超越课堂时空,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课堂,能促进农村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社会新型人才的培养。由此,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语文创新教育活动的情境,促使学生去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诱导学生有深度和广度地学习。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创造潜能。教学时,教师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材为学生提供知识、提供示范、练习、讨论,用边演示边讲解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增加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启发性,使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让学生乐意接受。实践教学环节的不足,教师还可以利用现成的程序组织教学,教学进行中可随机对教学内容进行动态地组织与修改,因人而异地调解教学进度,激发学生踊跃参与训练,促进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充分激活他们求知的欲望以及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创造力。例如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时,笔者在学生充分诵读之后,让学生根据注释自己理解词的意思。然后用希沃程序中的小程序让学生进行小竞赛(屏幕中出现词、句子与这首词有关的点击,看谁的正确率高),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呈现词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解说员解说等,学生一起在欢乐的游戏情景积极参与,争先求异,总想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求异思维打开学生自己的智慧,提高其能力。教学实现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方面、多角度、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3.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阅读积累少,生活圈小,见世面也少,平时自己不知怎么去观察事物,要其写作倍感困难,不知道怎样写,写作文时要么不具体,要么空话连篇,要么华而不实。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讲评等。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通过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融为一体,把大千世界、名胜古迹、人物、风土人情等带进课堂。通过电脑课件,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使作文课趣味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要让学生写《美丽的家乡》,我让学生从身边着手,仔细观察自己生活的小村庄、大山的美景。再把自己拍摄到家乡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创作软件有机地组合,插入动听的音乐。上课时,让学生先欣赏优美宁静的村庄风光,再饱览蓝天下连绵起伏的群上这坡的橘子园,那坡的山茶;近处的梯田稻花,远处的杉木林异彩纷呈的边关民族风情……美丽的图像,优美的旋律,使学生置身于作文情境中。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与热情,主动寻找、开发创作信息资源,开辟出个性化的、独特的思维和表达的路径,创造出优秀作文。
  信息技术进入农村小学课堂,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摒弃传统教学的精华,要把好教材和学生,不能只强调手段多化,注重直观、形象来理解与记忆知识,忽略抽象思维,组织语言能力的培养。要把握好不同媒体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运用媒体,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