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应试教育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作者】 巴 觉

【机构】 西藏那曲市尼玛县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不容忽视的学科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教育的主流。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难以完全剔除。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想要跟随时代的步伐,培养具备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就要对应试教育进行反思,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试教育;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应试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忽视学生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培养,不注重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而初中数学作为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强的工具性学科,若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是万万不足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本文主要从现时初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出发,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反思来走出现时数学教学的误区,并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课堂提供一些新思路。
  1、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仍旧是以老师为核心,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们的主体课堂地位。我国常年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导致其受到的固化教学思想极为严重。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会过于注重老师的主导效用,一味的强调学生服从老师的各类命令,学生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其学习内容,这会抑制学生们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发展,还会让学生们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应试教育理念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疏导,而轻视其实际的实践过程,该类教学现象尤为明显,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老师开始注重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但是其实际的改良效果微乎甚微,其所需要承受的教学任务压力极为繁重,应试教育的痕迹较为明显,仍旧无法把理论和实践高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还会降低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约束,老师们会过于注重学生们的学习成绩,用其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良,完全依照其实际的考试内容进行相应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低下。
  2、应试教育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2.1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
  现阶段,我国所推行的教学理念为素质教育,这让老师们对其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了解到了学生发展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动向影响的重要性。将素质教育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的效果比较差,老师们还是会选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开展数学公式以及各类定理的教学,强制性的把各类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当学生们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概念之后,在制定相应的数学习题,开展例题的教学活动。之后在进行反复的习题训练,这种习题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特征,这会抑制到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约束了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会简化其原本的获取知识的流程。这就使得老师们无法高效的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们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接受素质教育理念的同时,应该把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落实到每一堂课当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处理好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把素质教育置于应试教育之上。在这一方面来说,自主探究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起到很好的协助作用。自主探究模式包括制定学习目标、自己查找资料、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建构知识框架、同学互相学习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这一堂课之前,教师可以鼓动学生预习书本内容,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锥,然后观察底面面积和高与体积的关系,按照书本的步骤推论圆锥体积如何得出,最后在课前与同学相互讨论。这样的话,就为课堂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2对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反思
  “应试教育”也培养一些素质。应试素质也是素质整体的一部分,但不能以此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素质教育是有灵魂的,它关注内在目的,它作为一个整体是不能割裂的,它不仅关注素质,而且关注对素质的驾驭。因此,虽然应试素质可以构成素质整体的一部分,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却是对立的,这正如同片面与全面是对立的。数学是应用型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因此,数学教师不能单纯地把书本上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因为学生学会了相关的公式、法则并不代表有能力处理实际上的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实践能力。同时,也要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课题探究,从探究中得出结论,最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生活,不断求知创新。
  2.3对兴趣与任务之间关系的反思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当中,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一般都倾向于注重考试重难点的传授,上课基本上是以灌输为主,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听,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就更说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本应是充满思维的火花的,但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就显得格外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充分使教学方法丰富化和灵活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总而言之,应试教育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需求,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的新趋势。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教育者们都应该经常反思自身的教育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职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讨[J]。朱莉。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2)
  [2]微课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浅谈[J]。陈友清。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6)
  [3]探索性教学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化[J]。白杰。华夏教师。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