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的表达能力
【作者】 江玉莲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螺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普通话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言语活动。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
【关键词】 普通话;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口语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效率的提高,人们更需要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摄取和传递信息;普通话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普通话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言语活动。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说普通话的能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的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
想说、愿说、乐说是会说的前提,会说才是普通话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开展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有趣活动,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激发学生想说话的兴趣。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有三个忘记:忘记你是教师,你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以学生学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调动起自身的学习潜能,从而实现愿说、会用普通话说。如我在教《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一名学生为青蛙过冬这件事,对我说:“老师,青蛙钻到泥土里,这么长时间,它不会饿死吗?”这位学生的语音刚落,又有几个学生发表了同样的想法。这时我并不急于解决几个学生的疑问,而是就势把问题激化:“是呀,这青蛙这么长时间不吃东西,为什么不会饿死呢?”有些学生听到我这么追问,有所省悟了,小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只是点头,没让他们说,而是继续调动更多的学生有想说的欲望:“还有谁想说?”举起的小手更多了,有的学生甚至站起来叫道:“老师,我来!我来!”“想说得更流利正确吗?快和你的同桌先说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想说的愿望,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从而调动农村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农村的孩子不敢说普通话,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学生都有想说的愿望,从而达到会说普通话、敢说普通话的目的。提高他们应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能力。
二、巧设“潜伏”,引导学生说普通话
兴趣是一种乐趣,如果学生能把说普通话当成一种乐趣,那么学生的普通话交际能力的提高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有些低年级老师常为学生有“投诉”的“爱好”而苦恼不已,其实,抓住学生这“爱好”巧妙地来训练学生说普通话倒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一次,班上调皮鬼谢小丁在课间活动和同学一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不小心把林小飞的衣服撕破了。林小飞哭着来向我“投诉”,旁边围着一群孩子。我让他们用普通话说,等这帮孩子都七嘴八舌地说了,我微笑着对垂头丧气的谢小丁说:“你这只老鹰可真棒呀!”“老师,我当时只是想捉住‘小鸡’,可我没想到会把林小飞的衣服弄破,我不该用这么大力。我错了,我向林小飞道歉。”我温和地问含着眼泪的林小飞:“林小飞,你的衣服不小心被谢小丁弄破,你有什么想法呀?”“老师,我妈妈知道了,就会骂我,甚至打我,说我整天在外面惹事生非。”“可谢小丁不是故意的。”其他同学也议论纷纷,“老师,我和林小飞是邻居,放学后,我和林小飞一起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和他妈妈说清楚。”瞧!学生的“投诉”既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了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在交谈中受到相互宽容的教育。学生讲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也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三、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会说普通话
为了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饶有趣味地去观察、思考、想象,主动地投入到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训练中去。我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大胆地尝试,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当发现学生进步时,哪怕是细小的进步和闪光点,都应给予肯定。如:向学生提出如果有客人来你家,你该怎样招待客人。这时不妨让学生小组分角色扮演,看那一组合作得最好。鼓励普通话说得好的孩子,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说好普通话,提高他们说普通话的信心。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要依据教材,灵活多样地训练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复述。老师巧设辩论,创设交际情境,在一边引导学生。让学生说话时,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并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让会说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普通话的表达能力。
四、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促进学生表达能力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后”。然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我发现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总之,普通话成为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推广规范的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更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普通话;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
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口语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工作节奏的加快、效率的提高,人们更需要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摄取和传递信息;普通话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主要工具,普通话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是人与人之间运用口头语言进行沟通的言语活动。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当前国家建设的需要,更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说普通话的能力。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提高农村小学生普通话的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
想说、愿说、乐说是会说的前提,会说才是普通话能力训练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留意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开展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有趣活动,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激发学生想说话的兴趣。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有三个忘记:忘记你是教师,你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忘记你在教课,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欣赏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以学生学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让学生真正调动起自身的学习潜能,从而实现愿说、会用普通话说。如我在教《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一名学生为青蛙过冬这件事,对我说:“老师,青蛙钻到泥土里,这么长时间,它不会饿死吗?”这位学生的语音刚落,又有几个学生发表了同样的想法。这时我并不急于解决几个学生的疑问,而是就势把问题激化:“是呀,这青蛙这么长时间不吃东西,为什么不会饿死呢?”有些学生听到我这么追问,有所省悟了,小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只是点头,没让他们说,而是继续调动更多的学生有想说的欲望:“还有谁想说?”举起的小手更多了,有的学生甚至站起来叫道:“老师,我来!我来!”“想说得更流利正确吗?快和你的同桌先说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想说的愿望,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从而调动农村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农村的孩子不敢说普通话,我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鼓励所有的学生都有想说的愿望,从而达到会说普通话、敢说普通话的目的。提高他们应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能力。
二、巧设“潜伏”,引导学生说普通话
兴趣是一种乐趣,如果学生能把说普通话当成一种乐趣,那么学生的普通话交际能力的提高肯定是不言而喻的。有些低年级老师常为学生有“投诉”的“爱好”而苦恼不已,其实,抓住学生这“爱好”巧妙地来训练学生说普通话倒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一次,班上调皮鬼谢小丁在课间活动和同学一起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不小心把林小飞的衣服撕破了。林小飞哭着来向我“投诉”,旁边围着一群孩子。我让他们用普通话说,等这帮孩子都七嘴八舌地说了,我微笑着对垂头丧气的谢小丁说:“你这只老鹰可真棒呀!”“老师,我当时只是想捉住‘小鸡’,可我没想到会把林小飞的衣服弄破,我不该用这么大力。我错了,我向林小飞道歉。”我温和地问含着眼泪的林小飞:“林小飞,你的衣服不小心被谢小丁弄破,你有什么想法呀?”“老师,我妈妈知道了,就会骂我,甚至打我,说我整天在外面惹事生非。”“可谢小丁不是故意的。”其他同学也议论纷纷,“老师,我和林小飞是邻居,放学后,我和林小飞一起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和他妈妈说清楚。”瞧!学生的“投诉”既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训练了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能力,又在交谈中受到相互宽容的教育。学生讲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也在具体的交际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三、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会说普通话
为了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使学生饶有趣味地去观察、思考、想象,主动地投入到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训练中去。我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大胆地尝试,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说普通话。当发现学生进步时,哪怕是细小的进步和闪光点,都应给予肯定。如:向学生提出如果有客人来你家,你该怎样招待客人。这时不妨让学生小组分角色扮演,看那一组合作得最好。鼓励普通话说得好的孩子,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说好普通话,提高他们说普通话的信心。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要依据教材,灵活多样地训练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凭借课文内容练习说话,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复述。老师巧设辩论,创设交际情境,在一边引导学生。让学生说话时,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并认真地倾听别人讲话,让会说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农村学生普通话的表达能力。
四、在识字教学中进行说话训练,促进学生表达能力
刚刚接触到汉字的学习,虽然只要求学生会读,会认(去除拼音后)但是汉字的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很有些困难。特别是一些抽象的字,不能用实物来示范,讲解。这时若能在活动中学习汉字,并渗透说话训练,会怎么样呢?
我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前后左右”时,我把五位学生请到讲台上安位置站好,先引导学生观察说话:谁站在谁的左边?谁站在谁的右边?谁站在谁的前面?谁站在谁的后面?学生的说话欲被激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让几个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站起来一边比画一边练习说话:某某坐在我的左边,某某坐在我的右边。最后小结:大家刚才说“左边”的“左”、“右边”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后”。然后出示“前、后、左、右”进行学习。我发现在活动中利用学生表达欲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学习汉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又练习了说话能力。
总之,普通话成为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推广规范的普通话是日常生活的需要,标准的普通话不仅是综合素养的体现,更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