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初中数学的“分层互动”教学原则和操作策略

【作者】 马宝全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张川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分层互动”教学通过多种激励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其学习愿望。教学中遵循“全体性、主体性、标准性和发展性”的教学原则。“分层互动”教学操作策略突出“学生个体、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的分层,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
  【关键词】 分层互动;全体性;主体性;标准性;发展性 

  “分层互动”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分层互动”教学,是指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评定,重新调整层次,优升劣降。“分层互动”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
  一、“分层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互动”教学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而现在的新课标给了它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国外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2、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
  二、“分层互动”教学原则
  1、深化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全体性原则
  “分层互动”教学,始终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特别是做到不排挤、不歧视学困生。
  2、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落实主体性原则
  “分层互动”教学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围绕教学内容,把教与学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引起学生主体的各种求知活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实践者。 
  3、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落实标准性原则
  “分层互动”教学中,对学困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但绝不是要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学活动最终还必须保证学困生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4、注重调控求知过程,落实发展性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快慢缓急,确定活动攻克的重点、难点,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种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中。
  三、“分层互动”教学的操作策略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故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分层互动”教学强调教师对个别或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因此,“分层互动”教学的操作策略主要从“学生个体分析、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作业、辅导、评价”六个方面来展开。
  (一)分析、了解学生是实施“分层互动”教学的前提   
  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为三层:优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又称为A层学生;中等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又称为B层学生;学困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又称为C层学生。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动小组,在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教学实践、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方面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  
  (二)学习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互动”教学的关键
  学习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素质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C层学生的基本目标,必须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识记、理解”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内容分层是实施“分层互动”教学的核心 
  1、教学设计要做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2、“分层互动”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规律。 
  3、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难度降下来,进度不降,教学难度降低并不是降低要求,反而是低难度、高要求。对C层学生采用低起点、多鼓励,在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方面都要围绕C层学生的学情来设计,力求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基础知识。
  四、“分层互动”教学操作注意点    
  1、必须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则是上述过程的外因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产生教学效果,否则只能是一厢情愿。只有唤起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分层互动”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2、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分层互动”教学客观上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难免会引起学生的敏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分层互动”教学过程中格外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对要求不同、认知层次不同的学生不讥讽、挖苦,否则学生会逐渐产生抵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不但难以提高,而且师生关系也会变得紧张起来。
  3、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接受新事物容易,可是保持新鲜感很难,所以让“分层互动”教学健康的发展下去是今后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的“分层互动”教学实施以来,逐步树立了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揭发了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拓宽了优生的学习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到有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研究思路也从混沌走向清晰,初步成果已经形成;课题组教师看到了研究成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打破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教师对课题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对“分层互动”教学的实施感到得心应手,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也越来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