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结对帮扶”,助力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 雷应瑞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昭平县马江镇新兴村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补齐教育短板,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助力推进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笔者在城乡结对子帮扶中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助推农村小学均衡发展的经验。
【关键词】 结对帮扶;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补齐教育短板。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水平,是补齐教育短板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1]。结对帮扶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补齐农村小学教育短板的重要途径,持续有效开展结对帮扶,能够促进城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结对帮扶”的重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社会矛盾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矛盾。只有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才能有效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教育的形式促进农村文化自信的提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
二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是提升农村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结对帮扶的现象,可以实现优秀的教育资源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实现城市教育资源共享,共同分享城市教育发展的优秀成果。
二、“结对帮扶”助推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一)强基固本,提升农村小学综合实力
首先,农村小学必须坚持牢固树立自身强才是真正强的理念。在结对帮扶中,通过双方合作的形式加强农村教师自身的综合实力培养。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的形式,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和综合能力,为双方的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汲取帮扶对象教学中的优秀资源和经验,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新。其次,借助帮扶对象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资金,打造学校教学基础,将现进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引入农村,让小学生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文化的洗礼,通过教学基础设施的更新提升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2]。最后,坚持发展的观念,推进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结合农村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联动管理,提升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校园先进管理文化融入学校管理中,更好的实现农村小学自我发展的目标。
(二)守正创新,实现城乡统筹教学
一是坚持帮扶双方教学资源共享,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补齐乡村小学教学短板。主要经验做法如下:首先,坚持帮扶对象的教研指导。帮扶学校具备相对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利用轮班排课的形式,将小学教学各科教师实现一对一帮扶下乡机制,将帮扶区域的优势教师资源每个教师一周排课的形式,到乡村小学进行有效的教研指导和教学交流,逐渐探索出城乡结合的教学模式[3]。其次,将教研课的形式落实到乡村学校。一般采取城区学校邀请帮扶对象教师参与到城区教学的观摩中;帮扶学校将自身的教学示范课深入到被帮扶学校或者两个学校共同联合起来开展双方的示范教育课程,打造“一带一路”的城乡教学示范课程模式。最后,将双方的科研教学有机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来讲,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是发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和来源,可以有效的将乡村文明和淳朴纳入教学科研课题中,通过双方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实现共同提升共同开发的持续发展目的。
二是依托“互联网+”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创新。在结对子帮扶教学中,有效的依托互联网,将两所学校的优势教学资源统一起来,实现互联网共享机制。将共享的理念和深入发展的教学模式有机统一。例如:依托互联网,实现城区小学远程教学的模式,组织乡村小学学生实现远程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新的理念和知识,还能开阔眼界,增强见闻。双方学校之间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提升乡村教师在学习中的实际掌握能力和资源,避免了网络上找资源浪费时间。
(三)及时评价,促进教学能力更新
在“结对帮扶”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能力的更新。将教学评价和教学的实效统一起来,共同促进教学目标和帮扶效果的发展。具体来讲,将双方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统一起来,利用双方教师课程观摩,学校制定教学评价方向和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掌握能力,明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利用评价结果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导向,全面促进乡村教学质效提升,让帮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结语
总的来讲,结对帮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的手段,将双方的教学资源统一到帮扶措施中,能够不断提升乡村小学教师、学校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打造教学课程开发。同时,在帮扶中也能有效的促进城市小学教学资源的提升,让帮扶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所以,结对帮扶是新时代新理念指引下利在双方,功在千秋的教育手段和形式。
参考文献:
[1] 曾会英,曾粼,曾平生.信息技术助力赣南苏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7(23): 41.
[2] 梁承锋,刘春平,刘青等.助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纪实[J]. 英语学习,2016(06):37-45.
[3] 李 锋.城乡结对帮扶 提升教研质量[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07): 19.
【关键词】 结对帮扶;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明确的战略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补齐教育短板。高度重视农村的教育水平,是补齐教育短板的有效途径。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战略发展目标[1]。结对帮扶是实现教育资源均衡,补齐农村小学教育短板的重要途径,持续有效开展结对帮扶,能够促进城乡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
一、“结对帮扶”的重要性
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发展,社会矛盾转变为对美好生活需求的矛盾。只有通过结对帮扶的形式,才能有效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教育的形式促进农村文化自信的提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
二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教学资源是提升农村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通过结对帮扶的现象,可以实现优秀的教育资源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实现城市教育资源共享,共同分享城市教育发展的优秀成果。
二、“结对帮扶”助推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
(一)强基固本,提升农村小学综合实力
首先,农村小学必须坚持牢固树立自身强才是真正强的理念。在结对帮扶中,通过双方合作的形式加强农村教师自身的综合实力培养。一方面,通过不断学习的形式,提升自身的教学理念和综合能力,为双方的合作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积极汲取帮扶对象教学中的优秀资源和经验,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新。其次,借助帮扶对象提供的教学资源和资金,打造学校教学基础,将现进的教学资源和设备引入农村,让小学生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和文化的洗礼,通过教学基础设施的更新提升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能力[2]。最后,坚持发展的观念,推进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结合农村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双方联动管理,提升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校园先进管理文化融入学校管理中,更好的实现农村小学自我发展的目标。
(二)守正创新,实现城乡统筹教学
一是坚持帮扶双方教学资源共享,逐渐缩小城乡差距。补齐乡村小学教学短板。主要经验做法如下:首先,坚持帮扶对象的教研指导。帮扶学校具备相对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利用轮班排课的形式,将小学教学各科教师实现一对一帮扶下乡机制,将帮扶区域的优势教师资源每个教师一周排课的形式,到乡村小学进行有效的教研指导和教学交流,逐渐探索出城乡结合的教学模式[3]。其次,将教研课的形式落实到乡村学校。一般采取城区学校邀请帮扶对象教师参与到城区教学的观摩中;帮扶学校将自身的教学示范课深入到被帮扶学校或者两个学校共同联合起来开展双方的示范教育课程,打造“一带一路”的城乡教学示范课程模式。最后,将双方的科研教学有机统一。在很大程度上来讲,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是发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和来源,可以有效的将乡村文明和淳朴纳入教学科研课题中,通过双方教师之间互通有无,实现共同提升共同开发的持续发展目的。
二是依托“互联网+”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创新。在结对子帮扶教学中,有效的依托互联网,将两所学校的优势教学资源统一起来,实现互联网共享机制。将共享的理念和深入发展的教学模式有机统一。例如:依托互联网,实现城区小学远程教学的模式,组织乡村小学学生实现远程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新的理念和知识,还能开阔眼界,增强见闻。双方学校之间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提升乡村教师在学习中的实际掌握能力和资源,避免了网络上找资源浪费时间。
(三)及时评价,促进教学能力更新
在“结对帮扶”中,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强教学评价,促进教学能力的更新。将教学评价和教学的实效统一起来,共同促进教学目标和帮扶效果的发展。具体来讲,将双方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统一起来,利用双方教师课程观摩,学校制定教学评价方向和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掌握能力,明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利用评价结果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导向,全面促进乡村教学质效提升,让帮扶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三、结语
总的来讲,结对帮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的手段,将双方的教学资源统一到帮扶措施中,能够不断提升乡村小学教师、学校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围绕乡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打造教学课程开发。同时,在帮扶中也能有效的促进城市小学教学资源的提升,让帮扶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所以,结对帮扶是新时代新理念指引下利在双方,功在千秋的教育手段和形式。
参考文献:
[1] 曾会英,曾粼,曾平生.信息技术助力赣南苏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7(23): 41.
[2] 梁承锋,刘春平,刘青等.助力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项目纪实[J]. 英语学习,2016(06):37-45.
[3] 李 锋.城乡结对帮扶 提升教研质量[J].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0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