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者】 曹金雅

【机构】 浙江省余姚市牟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科学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集中能体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究能力,大部分学生却非常薄弱。善于引导学生,乐于创设探究条件,并能和学生一起探究的老师深受学生欢迎,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 科学;核心素养;探究能力  

  一、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是科学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然要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科学方法,而且使学生得以亲身体会科学精神的实质,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如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等途径解决问题,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探究能力现状分析及原因
  目前,诸多学生探究能力弱,不愿、不敢、不想去探究,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情愿读读背背、重复做题来提高科学成绩,作为一名一线的科学教师看到这样的现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不是科学教育的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解题机器,没有真正的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更没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多年对学生的了解,对周围一线科学老师的做法的调查和反思自身,发现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师层面
  很多教师对科学探究的内涵认识不足,把科学探究等同于做实验,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实验穿插就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只是其中的一步,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质疑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能力的多维度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一个实验操作能力所能反馈的。教师不注重探究过程中的引导的技巧和方法,学生在探究时,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这样的探究活动就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意义,更谈不上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了。
  2.学生层面
  对科学探究认识不深,不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喜欢按部就班,最喜欢的探究模式是老师都给他列好探究的框架,然后按框架进行探究,这样的探究只适合刚开始学习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依赖,没有主动探究的意识,不明白何为探究,更不明白为何探究。
  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弱,即使遇到了一些有兴趣的探究课题,脑子里有一定的想法,但思路不清晰、探究的步骤混乱、任务分配意识差,不能有效地组织探究活动,有些探究出现了一个人做不了,人一多更做不了的现象,结果不了了之,实为可惜。
  三、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没有教师的准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偏,无法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无法提起对探究的兴趣,在遇到困难时,没有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可能会无法找准方向,所以我认为在探究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对学生良好的引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一些心得体会和具体做法:
  1、教师在教授探究方法时,要关注学生的原有基础、接受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学生有切身体会的生活问题入手,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如“晚上灯突然熄灭了”“家里的自行车车胎没气了”等问题入手,初步掌握探究方法:1.观察和提出问题。2.做出猜想和假设。3.寻求证据、查阅资料。4.得出结论。5.反思与交流。然后由生活问题过渡到科学问题,由易及难,由单人探究至多人合作探究,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2、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恰恰是学生最薄弱的地方,有些学生喜欢看他人操作,而自己处于旁观者,此时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时要做出明确的分工,当探究成功时,学生会更有存在感、价值感,以后的探究会更加积极。失败的时候,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正确面对失败的结果,寻找失败的原因,此时就需要大家一起交流,把探究方向、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在脑子里过一遍,找出问题,改善探究方案,继续合作寻求答案。
  3、教师要关注学生发展,善于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空气的存在》一课时,我做好“甁吞鸡蛋”的演示实验后,大家都想到了一个问题:怎样把鸡蛋完整地从瓶中取出来?若我们此时敷衍地应付一下,就错过了一个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我就故意问学生:“你们有什么奥办法呢?”接下来教室里“小麻雀们”就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了。有的学生说:“给瓶子充气,把鸡蛋压出来!”有的学生说:“把瓶子倒放,底部浇热水,就可以把鸡蛋压出来。”还有的说:“往瓶内加适量食用油,使劲甩就能甩出来。”…………学生的思维很发散,不是仅仅局限于利用气压差压出鸡蛋,还想到了摩擦力,真的让我喜出望外。既然有了想法,那么就开始动手,由于方案一玻璃瓶子很难往内充气,学生还想到了实验可以用不易变形的亚克力瓶子做,但是需要在瓶子上钻一个小孔,并且安装可开关的阀门,类似于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的阀门,可充气也可抽气,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虽不能进行实验,但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原理上找到了方法,也坚信若有这样的装置,一定能成功地让瓶子“吐”出鸡蛋。方案二,要注意安全,我们用铁架台支起倒扣的玻璃瓶,向瓶子浇热水,虽然鸡蛋没有完整的出来,但是略有下降卡在了瓶口,也就是说我们的方案是可行的,如果鸡蛋小一点点,或瓶内气体温度能再高一点还是有机会取出完整的鸡蛋的。方案三是学生最想操作的一个实验,几个贪玩的男生拼命地甩,结果真的有鸡蛋被甩了出来。这样一堂活动课,不在教学计划中,但是我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并支持他们进行探究,大大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爱。
  4、教师要善于发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探究能力的课外资源,如央视的《加油向未来》、《是真的吗?》都是不错的教学辅助资源,可以巩固探究方法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有一些学校里没有条件做的实验可以通过这些栏目眼见为实,如在学《大气压压强》这一课时,我们老师通常会问:当时托里拆利为什么不用更安全的水做实验?通常我们是启发学生去计算如果采用水做实验,需要多长的玻璃管,通过公式计算,玻璃管的高度至少要10.3米,在没有塑料管的当时,简直不可想象,而《加油向未来》就是把这样的实验搬上了舞台,学生看了以后很是兴奋,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科学探究过程最宝贵的地方是给我们新的思维、新的启发,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掌握科学技能的同时,拓展了思维,形成了一种崭新的思想意识,这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极其宝贵的一部分,这正是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
  [2]《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现及现状测查》 刘东方
  [3]《如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曾洪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