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微笑教育”
【作者】 刘若溪
【机构】 陕西咸阳市三原县龙桥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人间处处有微笑,但是微笑的含义却是不同的。生活中,成功的时候,收获微笑;失意的时候,坦然微笑;悲伤的时候,保留微笑……微笑,很奇妙,它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可以鼓励自己奋发向上,更可以笑看人生。所以,微笑,已不局限于嘴角边的八颗白齿,然而更多的是弥散在心灵深处的美丽绽放。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愉快氛围中喝下知识的乳浆”。我认为:微笑,是一种言语之外的美好;微笑,是一种平淡而让人感动的幸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我们教育行业中,微笑是一种特殊工具,是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体态语。它既是责备、批评,又是勉励、包容,还是不可或缺的关注和抚慰。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微笑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我在数十载的教学生涯中浅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微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与课堂不和谐的举动,教师如果恶语相向或怒目圆睁,无疑会雪上加霜,使师生矛盾更加激烈化。分散老师的讲述思维,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并影响其他学生新知的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如果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和学生交流,用微笑去化解班级出现的令人不愉快的事,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却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教育学生也一样: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
二、微笑,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我就微笑着纠正他们;当学生做作业粗心大意的时候,我就微笑着提醒他们;当学生写作文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就微笑着鼓励他们。这样,学生们就会兴趣盎然地和老师积极配合,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新知,提高了能力。他们读不了课文,我微笑着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能够读得通顺流畅;他们找不到问题,我微笑着让他们细心观察,直到能够有的放矢;他们说不出感受,我微笑着让他们开动脑筋,直到能够脱口而出;他们想不出办法,我微笑着开导启发,直到能够开阔思路。中国自古流传一句话:“严师出高徒”。这句话自有它的道理。但面对中国现代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已慢慢被淘汰。
三、微笑,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花朵,最容易受伤,也最容易感动。尤其是在成绩低下、错误不断、失去信心的学生面前,老师一个发自内心的的微笑远远胜过“河东狮吼”的责骂和“狂风暴雨”的体罚。只要向他们投向激励和信任的目光,就可以让他们消除抵触情绪,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从而更好地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因此,微笑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调和剂,真正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信任。
四、微笑,也要“因地制宜,张弛有度”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咸阳市优秀教师的培训。顶级教授们从不同层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最后一项是学员每人上一节课。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展示出自己出色的一面。选讲什么的都有,讲完之后有位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说他是咸阳市教学能手比赛的评委,以他的切身经验凡是讲课时面带微笑的老师,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就高,教学效果相当的好。网上有一项调查研究的结论:信息的总效应=14%的文字+36%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说在人们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8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其中,真诚的微笑是表现力最丰富、最有效的一种非语言符号。听到这里我感受颇深,心想教授就是厉害。以后我绝对应用在我的教学中。接着他又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去年有位女教师参加了咸阳市赛教。那位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刻起就一直面带微笑的讲课。完了之后他们几个评委一致表示通过,认为这位老师的“微笑教育”做的非常好。符合他们的评审标准。联系实际之后我大胆的举起了手,我,有话要说。我个人认为:老师面带微笑讲课确实很好,但也要分课文内容。有的课文老师需要面带微笑的讲授,但有些课文就不可以。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人琴俱亡》。这两篇课文的内容都很伤感,特别是我们人人敬爱的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友人都为他的与世长辞而难过。试问哪位老师讲这篇课文时能面带微笑?全班学员一致赞同我的观点,教授也认为我说的对,当时还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啦?因此,固然“微笑教育”教学效果非同凡响,但也要把握住“度”。
微笑,是老师最简单的工作,也是老师最容易做到的,更是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微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作支柱”。我想,这应该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吧!
老师们,一路走来请记得要面带微笑,但也要有“度”哦!
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可亲的愉快氛围中喝下知识的乳浆”。我认为:微笑,是一种言语之外的美好;微笑,是一种平淡而让人感动的幸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我们教育行业中,微笑是一种特殊工具,是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体态语。它既是责备、批评,又是勉励、包容,还是不可或缺的关注和抚慰。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微笑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我在数十载的教学生涯中浅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一、微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与课堂不和谐的举动,教师如果恶语相向或怒目圆睁,无疑会雪上加霜,使师生矛盾更加激烈化。分散老师的讲述思维,完成不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并影响其他学生新知的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师如果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和学生交流,用微笑去化解班级出现的令人不愉快的事,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却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教育学生也一样: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
二、微笑,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时候,我就微笑着纠正他们;当学生做作业粗心大意的时候,我就微笑着提醒他们;当学生写作文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就微笑着鼓励他们。这样,学生们就会兴趣盎然地和老师积极配合,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新知,提高了能力。他们读不了课文,我微笑着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能够读得通顺流畅;他们找不到问题,我微笑着让他们细心观察,直到能够有的放矢;他们说不出感受,我微笑着让他们开动脑筋,直到能够脱口而出;他们想不出办法,我微笑着开导启发,直到能够开阔思路。中国自古流传一句话:“严师出高徒”。这句话自有它的道理。但面对中国现代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方式已慢慢被淘汰。
三、微笑,可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花朵,最容易受伤,也最容易感动。尤其是在成绩低下、错误不断、失去信心的学生面前,老师一个发自内心的的微笑远远胜过“河东狮吼”的责骂和“狂风暴雨”的体罚。只要向他们投向激励和信任的目光,就可以让他们消除抵触情绪,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心灵感应的桥梁,从而更好地为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因此,微笑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调和剂,真正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和信任。
四、微笑,也要“因地制宜,张弛有度”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咸阳市优秀教师的培训。顶级教授们从不同层面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最后一项是学员每人上一节课。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展示出自己出色的一面。选讲什么的都有,讲完之后有位教授进行总结发言,他说他是咸阳市教学能手比赛的评委,以他的切身经验凡是讲课时面带微笑的老师,学生们学习的效率就高,教学效果相当的好。网上有一项调查研究的结论:信息的总效应=14%的文字+36%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也就是说在人们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8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其中,真诚的微笑是表现力最丰富、最有效的一种非语言符号。听到这里我感受颇深,心想教授就是厉害。以后我绝对应用在我的教学中。接着他又讲了一个真实的事例:去年有位女教师参加了咸阳市赛教。那位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刻起就一直面带微笑的讲课。完了之后他们几个评委一致表示通过,认为这位老师的“微笑教育”做的非常好。符合他们的评审标准。联系实际之后我大胆的举起了手,我,有话要说。我个人认为:老师面带微笑讲课确实很好,但也要分课文内容。有的课文老师需要面带微笑的讲授,但有些课文就不可以。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人琴俱亡》。这两篇课文的内容都很伤感,特别是我们人人敬爱的周总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友人都为他的与世长辞而难过。试问哪位老师讲这篇课文时能面带微笑?全班学员一致赞同我的观点,教授也认为我说的对,当时还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啦?因此,固然“微笑教育”教学效果非同凡响,但也要把握住“度”。
微笑,是老师最简单的工作,也是老师最容易做到的,更是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微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作支柱”。我想,这应该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吧!
老师们,一路走来请记得要面带微笑,但也要有“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