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初中政治课教学方法

【作者】 于志远

【机构】 山西省山阴县第六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中学课程教学改革也成为教育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这是摆在教师面前重要而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中政治;学习兴趣;课堂角色;差异化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以教师为主,学生在接受政治知识的时候往往是被动的。此外,教师在政治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认为学生只有记住书中的内容就能取得好的政治成绩,才能在考试中占据优势。这种教学理念本质上是应试教育的理念,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因此亟待改革。我根据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政治教学质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拓展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政治课在少数人心目中有些误解,认为就是“教训”课,以致一些学生接受批评时被人戏称“上政治课”。这种根源于原先的教学模式脱离生活和社会实践,只是空洞的说教。也正是由此,学生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学习热情。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将政治课有趣地植根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堂中去。具体做法之一是,学生收看新闻节目,用课程的知识点去理解说明新闻中的现象。或者新闻事件体现了课本中哪些主要观点。具体方法之二是,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做调查报告,比如说讲《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时,要求学生调查自己附近5—8户的家庭人口增长情况。在调查过程中无形中增强学生的人口危机感,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方法之三是,情景创设法是当前较为热门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与课堂内容相贴合的情景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理解情景中了解教学内容,从情感层面打动学生,加强学生对政治知识点的理解。
  二、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通过与学生沟通,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是课堂的权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政治科目的教学采用“单向”教学方法,教师虽然完成了教授知识的工作,却缺乏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了解。此外,初中政治课堂基本上是沉默的课堂,在整个课程中除了教师授课的声音几乎不会听到学生的声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身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打造和谐的政治课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做到以下方面:首先,教师应当树立亲切自然的形象,使学生感觉容易亲近;其次,教师在授课中应当使用具有一定感染力的语言,必要的时候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最后,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学会适当地把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突破性的把学生进行“分类”,“分类”的真正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开展教学。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我国的环境压力》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罗列我国当下较为严峻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联想自己是西北极度缺水地区的中学生,无法像现在一样可以自由地用水。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在组织学生进行发言,结合学生的发言开展这一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充分的自身感受中对课本内容提起兴趣,进行自主的联想和探索。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的方式。
  四、政治教学结合生活实际   
  任何科学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同时又都负有指导实践的任务,因此,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更是如此,为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概念的认识,我们要注重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工厂、农村、革命纪念地接触实际,深化认识,接受教育。
  当前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学生往往掌握了很强的理论知识后可以自如地应付考试,但是在生活中却极少践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政治教学应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学,使学生将德育学习内化为德育行为,使思想品德精神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帮助学生完善性格,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显然是与新课程改革的内容相违背的。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索。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思想政治学习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注重德育行为评分,引导学生做“四有”新人?,在思想政治课成绩评定中,要适当提高德育行为的占分比例。坚持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相结合,引导学生言行一致、知行一致,是培育“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见分不见人、学习和行动不对号、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的有效办法。评定时,根据评定内容的基本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优缺点,防止片面性。?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途径很多,我的这些做法仅仅是抛砖引玉,以期待能得到同行的共鸣。
  五、总结
  新的课程改革背景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