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 黄秀萍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文华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教学观念和方法也时刻更新,但总有保留和传承,小组合作学习法即被发展又被传承,是《数学课程新标准》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教育家和专家提倡学习的方法,在此本人也谈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完成教学目标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和传统的单一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下面我就粗略谈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氛围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师生互爱。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二是生生互爱。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个性独立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等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等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三是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平等,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做朋友,坦露直言。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发挥教师作用
小组合作不是放羊式教学,不是学生随意讨论、随意发言,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合作。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握几个环节
要切实做到合作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掌握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学生能比较进入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是表达。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做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意思复述,并把本组讨论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包括算理也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这样一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大的提高。
三是学生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百花齐放——群体合作,而不是个体的一支独秀,因此就要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交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全面认识,达到共同掌握、整体提高。
四是评价。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如此一来,激励了全体学生,激发了团队合作的兴趣,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存在即合理,传承即发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
[2]《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4月号总第609期
[3]《浅析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杨建辉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完成教学目标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和传统的单一教学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下面我就粗略谈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认识。
一、小组合作学习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氛围
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情感交融,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动力源泉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有时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拍肩摸头也会使学生因此受到鼓舞。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生生互爱、人格平等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师生互爱。师生间沟通的渠道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教师的爱。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理应受到学生足够的尊重,但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诚待生,以情育人,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浓厚的情感基础,使学生感到学习生活的愉快。
二是生生互爱。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而小组间的各成员是个性独立的,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相互影响,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避免优等生一言堂,“差生”闲着玩,甚至出现优等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
三是人格平等。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中,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关系平等,教师才会融入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之中,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才敢把老师当做朋友,坦露直言。
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发挥教师作用
小组合作不是放羊式教学,不是学生随意讨论、随意发言,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的合作。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性分组。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
二是小组合作学习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课堂实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的情况是比较少的,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
四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改进教学。
三、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握几个环节
要切实做到合作教学,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收集。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掌握用什么工具,并通过什么途径,收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认真做好课前准备。这样学生能比较进入学习状态,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是表达。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在做解决问题时,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意思复述,并把本组讨论的解题思路说出来,包括算理也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这样一来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大的提高。
三是学生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强调的是百花齐放——群体合作,而不是个体的一支独秀,因此就要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通过交流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全面认识,达到共同掌握、整体提高。
四是评价。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在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既要对小组成员个人进行评价,更要侧重对合作集体的评价。如此一来,激励了全体学生,激发了团队合作的兴趣,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提高学习的效率,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技巧,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存在即合理,传承即发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7
[2]《小学教学参考》2011年4月号总第609期
[3]《浅析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杨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