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 卢 彬

【机构】 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逐步内化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具有物理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物理教学育人价值,指向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指导物理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界定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这一界定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本身属性所特有的物理观念、科学精神的追求,又呈现了物理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品质的具体要求。四个维度分别如下:
  1.物理观念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内化的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性认识。
  2.科学思维是以物理学视角认识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联系的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具体运用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
  3.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类似于科学家探索自然规律的探究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综合性能力,因而其表现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的到发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能认识科学是基于证据的解释,随着证据的不断更新迭代,科学随之动态发展,树立正确的科学本质观,形成应有的科学态度;另一层,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理解物理与技术、社会、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推动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善人类的生活,但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如温室效应,能源危机等问题。
  二、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重视物理观念的培养
  物理观念的学习是物理学习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物理观念素养主要指学生站在物理角度对于物质、运动、能量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认识,并且在脑海中对有关概念进行升华,在此基础上有效掌握物理教材中的有关概念和知识点[1]。
  例如,笔者在教学“平抛运动”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并没有一开始就告诉学生什么是“平抛运动”,平抛运动有什么特点,而是在新课内容中引入上个世纪柯受良飞跃黄河的壮举,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接着,笔者让学生完成竖直向下的运动和平抛运动,让学生对这两种运动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其次,笔者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纸、木板、小球和斜槽等工具进行平抛实验并将小球的运动轨迹记录下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感受,借助分析、记录和观察对平抛运动的特点进行了解,从而理解和掌握与平抛运动有关的概念和知识点。
  三、加强师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一般情况下,学生要想得到有效的模型,必须要经过构建模型、推理、论证、质疑这一系列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就相关的物理观点和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
  例如,笔者在教学“功”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首先让班上力气比较大的一位男生和力气比较小的一位女生将同一个物体从同一个位置搬到另一个位置。力气大的男生直接将物体搬到目的地,而力气小的女生则使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才将物体搬到另一个目的地。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一个人爬楼梯,另外一张是一个人使用轻功上楼。然后笔者让学生结合这两张图片以及刚刚男女同学搬重物这个情境讨论一下在这两个过程中不同对象做功的区别。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趁着学生兴趣正浓,笔者引导学生采取矢量分解的方式将这两个具体的过程转化为两个具有特殊性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借助正交分解力的方式对功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使用位移分解的方式,也得到了有关于功的计算方程。于是笔者让该同学上台给其他学生详细讲解一些推导的过程。最后,笔者再开展小组讨论质疑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到计算方程的实际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推导,让每一个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和培养。
  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五种能力之间的关系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对五种能力的要求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对五种能力之间的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考物理中对五种能力的考察,其实就是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比如对理解能力的考察,就是对物理观念的考察;对推理能力的考察,就是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考察;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考察,就是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考察;对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察,就是对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考察;对实验能力的考察,就是对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考察。
  五、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高五种能力
  1.要坚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展现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
  物理高考注重对考生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通过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情况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因此,加强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我们搞好教学工作的立足点。在平时教学中,应在打好学科基础,培养能力上多做文章,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学科知识结构。要改变“大题量,高难度,低效益”的训练模式,特别是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有意识地把教学过程展现为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并展现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在习题教学中要增强交互性,解题后要注意反思、凝练。要注意学科知识的开放性,努力实现学科自身的特性与学科间互通性的统一,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它注重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探索,绝大多数物理试题其实就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模型化,以此来考查学生能否应用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加以确定,并切实贯彻实行。应认识到物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是密切联系的,学科教学的任务既要使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与学科能力,也要使学生具有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现实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问题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应局限在传统的课程概念上,而是要采用多种课程,如选修课、专题讲座及课外实践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要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提高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高考一贯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要将实验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师应尽可能地拓展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演示创设生动的情景,从而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二是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更多的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动脑,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三是通过设计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安排合理的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得出实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并改进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实践能力。
  4.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综合,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跨学科综合,体现了科学、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物理学与现代自然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导致一系列新学科、新技术的产生。物理综合试题多以现实中的问题立意命题,这些试题大多综合社会的热点、焦点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强调人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这就给我们指出了学科的教学内容不能仅限于二十世纪以前所建立起来的那些“经典理论”,我们应当用现代的科学思想和观点去武装学生的头脑。平时在注重学科领域学习的同时,要关注社会上、自然界中以及科技发展方面出现的各种新的事件和信息,增设一些科普性的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外,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我们要重视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的学习,通过探索性的研究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收集材料,提出假设对问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素质教育赋予新时期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物理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重视物理观念的培养,其次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最后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物理探究素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聂馥玲.“物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学教育中何以实现[J].科学与社会.2017(03):11-14.
  [2]刘志俊.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几个重要方向[J].新课程(下). 2017(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