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类型学习障碍及原因分析
【作者】 梁艳霞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界定
高中化学学困生具有三个典型的基本特征:①家庭及高考的压力是其学习的外在动因。②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多,但成绩不理想。③对化学学科和化学学习的意义认识模糊,对化学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学困生的主要类型
学困生的分类可以从以下五点来分:①由某一类缺陷引起的学困生。如由于知觉识别能力模糊而造成的这类学生观察能力较低。他们对形态、结构以及以实验为主等方面的知识的识别能力较差。对所学知识中有关图形、结构等感觉困难较大。女生较多。由于语言表达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理解知识有一定困难,但动手能力强。由于行为缺陷造成的,此类学生注意力有缺陷或存在多动症,认知水平低,表现为愿学、乐学,但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学困生。还有少数综合性缺陷所造成的学困生。比例虽小,但基本上是每科都差。②由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学生中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破坏等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前者表现出愿学、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女生中多见。后者大多是双差生,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与老师关系敌对。男生中占有一定比例。③无良好习惯引起的学困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跟不上、溺爱使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怕苦、怕累、怕难、贪玩、好吃。学习上在有困难时家长会教,养成不愿动脑,简单的自己做,难度大一点的或抄或等老师讲。到了高中,作业一多,自然造成学困生。④受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学困生。社会上有部分人,没有什么文化,连发票也写不了,一样发了财,有部分学生就以他们为榜样,接受他们的宣传,从小就感到我比他们强,我能写发票,从而不愿读书。加之有些学校周围的环境相对较差等原因,自然产生许多学困生、辍学生。⑤假性学困生。此类学生由于在某些科上学习过程中出现过挫折或是对教师有意见或对某些科的认识淡薄,受社会家庭等的影响表现在一些科的学习上马虎、偏科。
三、化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
1、学困生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化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学困生化学差表现为化学感知能力差,化学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化学推理能力、联想能力、转换能力薄弱。
2学困生化学学习差的原因。①感知表面化,缺少理性分析,识记方式机械化,缺少理解。②缺乏学习兴趣。③独立意识不够强,满足现状,有较强的自卑心理。④依赖性强,有惰性,接受被动化。
四、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化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来自学生。①学困生在化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③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来自教材。化学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特别是我们学校实施新课程教材,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化。
3、来自教师。①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化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②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4、来自学校。①虽然课程是新课程,但仍然采用“填鸭式”等到老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敢质疑、不善于质疑、创新,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注重关心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进步,加之教学设备的陈旧,不齐备阻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②师生间沟通少,辅导上落实得不到位。班额60—75人,教师的工作量相当大,客观上教师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对暂时困难型、动力不足型学困生进行帮扶,使部分学困生越来越差,成了整体性困难的学困生。
5、来自家庭。①由于各种原因现在高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高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第一,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第二,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第三,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第四,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化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6、来自社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受“拜金主义触发的读书无用论”和“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等影响,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没有大的用处,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化学成绩。
高中化学学困生具有三个典型的基本特征:①家庭及高考的压力是其学习的外在动因。②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多,但成绩不理想。③对化学学科和化学学习的意义认识模糊,对化学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学困生的主要类型
学困生的分类可以从以下五点来分:①由某一类缺陷引起的学困生。如由于知觉识别能力模糊而造成的这类学生观察能力较低。他们对形态、结构以及以实验为主等方面的知识的识别能力较差。对所学知识中有关图形、结构等感觉困难较大。女生较多。由于语言表达系统的缺陷所造成的,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差,理解知识有一定困难,但动手能力强。由于行为缺陷造成的,此类学生注意力有缺陷或存在多动症,认知水平低,表现为愿学、乐学,但注意力不集中,成为学困生。还有少数综合性缺陷所造成的学困生。比例虽小,但基本上是每科都差。②由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学生中自卑、孤僻、悲观或敌对、暴躁、冲动、破坏等心理偏差而引起的学困生,前者表现出愿学、性格内向、敏感、成绩差。女生中多见。后者大多是双差生,逃学,不听讲、不交作业、不守纪律、与老师关系敌对。男生中占有一定比例。③无良好习惯引起的学困生。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教育跟不上、溺爱使一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怕苦、怕累、怕难、贪玩、好吃。学习上在有困难时家长会教,养成不愿动脑,简单的自己做,难度大一点的或抄或等老师讲。到了高中,作业一多,自然造成学困生。④受外界环境影响引起的学困生。社会上有部分人,没有什么文化,连发票也写不了,一样发了财,有部分学生就以他们为榜样,接受他们的宣传,从小就感到我比他们强,我能写发票,从而不愿读书。加之有些学校周围的环境相对较差等原因,自然产生许多学困生、辍学生。⑤假性学困生。此类学生由于在某些科上学习过程中出现过挫折或是对教师有意见或对某些科的认识淡薄,受社会家庭等的影响表现在一些科的学习上马虎、偏科。
三、化学学困生的学习障碍
1、学困生化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化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学困生化学差表现为化学感知能力差,化学概括能力、抽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化学推理能力、联想能力、转换能力薄弱。
2学困生化学学习差的原因。①感知表面化,缺少理性分析,识记方式机械化,缺少理解。②缺乏学习兴趣。③独立意识不够强,满足现状,有较强的自卑心理。④依赖性强,有惰性,接受被动化。
四、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化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
1、来自学生。①学困生在化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③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来自教材。化学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特别是我们学校实施新课程教材,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化。
3、来自教师。①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化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②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4、来自学校。①虽然课程是新课程,但仍然采用“填鸭式”等到老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主动性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差,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不敢质疑、不善于质疑、创新,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不注重关心本学科前沿知识,关心相关学科进步,加之教学设备的陈旧,不齐备阻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②师生间沟通少,辅导上落实得不到位。班额60—75人,教师的工作量相当大,客观上教师抽不出更多的时间来对暂时困难型、动力不足型学困生进行帮扶,使部分学困生越来越差,成了整体性困难的学困生。
5、来自家庭。①由于各种原因现在高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高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第一,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第二,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第三,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第四,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化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6、来自社会。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受“拜金主义触发的读书无用论”和“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等影响,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没有大的用处,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消极对待,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化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