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作者】 戴冬梅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其教学有效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达成新课标要求的首要要求。教学中,我们应创新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开启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平台。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深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施行重讲解,重分析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采取不放心、不放手的“满堂讲”,以不把课文整体分析肢解到字、词不罢休为追求,导致学生阅读而不能读,教学有效性极低。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然从传统中突围,改变传统作法,把提高教学有效性作为重要追求,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宣讲式策略,让学生参与进来,与教师共同建构高效课堂。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自主阅读氛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更需如此。古人倡导“预则立”的学习习惯,落实到今天,就是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来说的确很有现实意义,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亲历尝试,不仅有利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理解,为课堂学习找不到疑惑所在,明确了学习方向,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因此,学习一篇文章,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自由地读,整体感悟,领悟作者的情感。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教学《白杨树》这一课,学生在预习中提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为什么还能长出这么直这么大的白杨树?”“哥哥问爸爸后,爸爸为什么微笑消失,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研读,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叉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探索,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激励学生感情悦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是走进语文殿堂的正确途径。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读,引导多读,还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把阅读变悦读,美读,把读当成一种享受,一种快乐体验。实践中,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与课文对话,和作者对话,和课文中人物对话。让学生在读书中生疑在读书中求解,在读书中品味,在读书中生情,进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受到情感的熏陶。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加强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谖谖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努忧伤中体味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己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学生在成功的回答中就能体验到美读、悦读的快乐了。
  三、鼓励学生质疑探索,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疑都是触发思维启动的重要手段,是有效学习的前提。然而,我们现行“00后”学生,大多没有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他们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阅读时往往表现为“嘴过无痕”,没有留下过多的印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质疑问难。为此,课堂上我们应要求他们学生多思,做到边读边思,而我们教师就要强化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小音乐家杨科》在阅读最后一段后,学生发问:杨科死时为什么旁边躺着树皮做的小提琴?白桦树哗哗地响,在号叫是什么意思?杨科为什么张大眼睛?杨科前面说过,只要有一把小提琴,用他的一切交换都行,怎么会死不瞑目?杨科快要死了,为什么还要写燕子在唱歌,姑娘们在唱歌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契而不舍地解决问题直到成功,这样的教学就十分有效和积极。
  四、搭建合作探究平台,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新课改倡导从接受学习模式中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作学习的主体,用合作、探究等方式开启学习之路。在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思想感情往往渗透于字里行间,让学生直接去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在今天,我们把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共同解决。这样,不仅增强学生了学习力,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发展了合作能力。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应搭建合作探究学习平台,在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情境后,就授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学习方法,首先是生生合作探究。让同桌之间发挥各自的探究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是小组合作探究。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汇报,分享成果。最后是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对话、答辩、争论,让他们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的方向。
  总之,加强阅读教学,提高其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新课改、新课标实践的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运用多种方法教学,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阅读教育,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田国栋,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年。
  [2]谢伟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2年。
  [3]陈郁,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科学,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