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课外阅读形成习惯
【作者】 谢福琴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课本无非是个学习的例子,目的是让学生习得读书的方法,培养自读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就必须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始于激发兴趣
课外书名目繁多,种类不一,要从浩瀚的丛书中找到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对学生的发展有所促进的书,的确需要老师动动脑筋,把把关。我们班在推荐课外读物上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如果阅读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时结合学生要巩固拼音,积极识字的要求,向学生推荐带拼音读物,每天读一篇与课文配套的课外读物,读完后将自己识的字圈出来,长此以往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此外向学生推荐《中外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故事集》、《郑渊洁童话故事集》、《芭比公主故事集》……在一本本神奇的童话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奇妙,也感受到了世界上的真、善、美,阅读的大门慢慢向学生打开了。到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向学生推荐《中外神话故事》和《中外寓言故事》,许多神话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但学生只阅读过一些章节和片段,对神话故事没有完整的概念,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加识字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一本本《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篇幅不长,语言简练,故事完整,富有生活启迪,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就可以阅读和领悟。
到了四至六年级向学生推荐阅读系列丛书,比如儿童作家冰心、杨红樱、曹文轩的作品,书店里这样的书很多,只是学生购买时零零散散,阅读链容易断开,在老师的倡导下,学生阅读系列丛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此外初步向学生推荐读儿童版的名著,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2、结合课文的教学,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名著
现在许多课文都是节选自名著的,这是一个很好地引导学生读书的契机,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推荐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让学生对其他昆虫的世界做一个认知,对法布尔形象、生动的叙述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学《窃读记》时,推荐学生看《城南旧事》,对作者林海音的童年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有一个认识,学生在理解林海音对书的痴迷也就顺理成章。教学《落花生》时,向学生推荐读《落花生》的原著,并推荐读作者许地山的相关作品《春的林野》;读《慈母情深》一课有关冰心的阅读链接时,向学生推荐读《繁星 春水》……
通过与课文链接推荐读原著的方式,学生对零散的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高,收获颇丰。
3、学生推荐新书
学生的阅读世界与成人是有区别的,课外书推荐的权利如果只握在教师的手里,久而久之学生会脱离他们的纯真与热情,因此我在班里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新书推荐会”,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买到的新书,推荐的前提条件是自己要看完整本书,要能向学生列举三个推荐理由,让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新书感兴趣。当然,教师也要提前把把关,确保新书的质量。
二、阅读习惯的形成贵在坚持
现在的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时间让给写作业,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其实只要安排合理,时间还是有的。每天写完作业后,我要求学生读三十分钟的课外书,积少成多,每个星期就可以读到一定的内容。此外,利用学校安排的两个中午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每个寒暑假,结合学校的“书香假期”活动,向学生推荐读书目录,让学生选择性的读符合自己年段的课外书,用图书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也确保学生的读书活动贯彻始终。
三、阅读习惯的形成重在监督
因为课外阅读不易检查,许多学生就会浑水摸鱼,或者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读的数量,不要求读的质量,就像孔子说的一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学生每周到教师的“读书登记记录”中登记本周读课外书的情况,不要求学生在一周之内读完整本书,但是一定要记录书的页码,可以在下周继续阅读,每次登记时向教师简单讲述看过的内容。
此外,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每两周做一次读书心得记录,要求学生从书名、作者、书的主要内容,精彩的片段摘抄、读书启示等方面做一次读书心得活动交流。
四、阅读习惯的提升重在指导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很重要,在我们班,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是安排两名学生分别讲一句名言、一个成语故事,一开始,学生都是泛泛而谈,后来要求学生要结合名言和成语的出处,即引出自己读过的书,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要能复述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有了明确的读书指向,学生在读书时更加用心,交流起来也侃侃而谈。
每周利用中午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也极为重要,学生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全班共读一本书的内容展开,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故事内容交流,后来慢慢地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确定一个主题交流,比如:作者、书的写作特色,或者同学之间就书的有关内容展开辩论,或者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形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学生读书更能静下心来,做到不抢读、不赶读,慢慢地保证读书的质量。
课外阅读能让学生从课文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让学生实现海阔品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读书愿望,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也来做一个读书人,与学生惬意地栖息在书岛中吧!
一、阅读习惯的养成始于激发兴趣
课外书名目繁多,种类不一,要从浩瀚的丛书中找到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对学生的发展有所促进的书,的确需要老师动动脑筋,把把关。我们班在推荐课外读物上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如果阅读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就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年级时结合学生要巩固拼音,积极识字的要求,向学生推荐带拼音读物,每天读一篇与课文配套的课外读物,读完后将自己识的字圈出来,长此以往学生识字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此外向学生推荐《中外童话故事》:《安徒生童话故事集》、《格林童话故事集》、《郑渊洁童话故事集》、《芭比公主故事集》……在一本本神奇的童话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奇妙,也感受到了世界上的真、善、美,阅读的大门慢慢向学生打开了。到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向学生推荐《中外神话故事》和《中外寓言故事》,许多神话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但学生只阅读过一些章节和片段,对神话故事没有完整的概念,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加识字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一本本《中国寓言故事》、《伊索寓言》,篇幅不长,语言简练,故事完整,富有生活启迪,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就可以阅读和领悟。
到了四至六年级向学生推荐阅读系列丛书,比如儿童作家冰心、杨红樱、曹文轩的作品,书店里这样的书很多,只是学生购买时零零散散,阅读链容易断开,在老师的倡导下,学生阅读系列丛书的兴趣会更加浓厚。此外初步向学生推荐读儿童版的名著,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2、结合课文的教学,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名著
现在许多课文都是节选自名著的,这是一个很好地引导学生读书的契机,教学《蟋蟀的住宅》时,推荐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让学生对其他昆虫的世界做一个认知,对法布尔形象、生动的叙述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学《窃读记》时,推荐学生看《城南旧事》,对作者林海音的童年和当时的生活环境有一个认识,学生在理解林海音对书的痴迷也就顺理成章。教学《落花生》时,向学生推荐读《落花生》的原著,并推荐读作者许地山的相关作品《春的林野》;读《慈母情深》一课有关冰心的阅读链接时,向学生推荐读《繁星 春水》……
通过与课文链接推荐读原著的方式,学生对零散的课文内容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高,收获颇丰。
3、学生推荐新书
学生的阅读世界与成人是有区别的,课外书推荐的权利如果只握在教师的手里,久而久之学生会脱离他们的纯真与热情,因此我在班里进行了每月一次的“新书推荐会”,由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买到的新书,推荐的前提条件是自己要看完整本书,要能向学生列举三个推荐理由,让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新书感兴趣。当然,教师也要提前把把关,确保新书的质量。
二、阅读习惯的形成贵在坚持
现在的许多家长把孩子的时间让给写作业,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阅读,其实只要安排合理,时间还是有的。每天写完作业后,我要求学生读三十分钟的课外书,积少成多,每个星期就可以读到一定的内容。此外,利用学校安排的两个中午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共读一本书,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每个寒暑假,结合学校的“书香假期”活动,向学生推荐读书目录,让学生选择性的读符合自己年段的课外书,用图书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也确保学生的读书活动贯彻始终。
三、阅读习惯的形成重在监督
因为课外阅读不易检查,许多学生就会浑水摸鱼,或者出现敷衍应付的情况,有的学生一味地追求读的数量,不要求读的质量,就像孔子说的一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学生每周到教师的“读书登记记录”中登记本周读课外书的情况,不要求学生在一周之内读完整本书,但是一定要记录书的页码,可以在下周继续阅读,每次登记时向教师简单讲述看过的内容。
此外,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每两周做一次读书心得记录,要求学生从书名、作者、书的主要内容,精彩的片段摘抄、读书启示等方面做一次读书心得活动交流。
四、阅读习惯的提升重在指导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很重要,在我们班,每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都是安排两名学生分别讲一句名言、一个成语故事,一开始,学生都是泛泛而谈,后来要求学生要结合名言和成语的出处,即引出自己读过的书,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要能复述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有了明确的读书指向,学生在读书时更加用心,交流起来也侃侃而谈。
每周利用中午的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也极为重要,学生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全班共读一本书的内容展开,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故事内容交流,后来慢慢地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确定一个主题交流,比如:作者、书的写作特色,或者同学之间就书的有关内容展开辩论,或者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等形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学生读书更能静下心来,做到不抢读、不赶读,慢慢地保证读书的质量。
课外阅读能让学生从课文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让学生实现海阔品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读书愿望,就让我们每一位教师也来做一个读书人,与学生惬意地栖息在书岛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