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绿色学校与环境教育
【作者】 吴一非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东风精铸学校
【摘要】【关键词】
摘 要:绿色学校实现了环境教育与学校诸系统、诸因素成功而完美的结合,实现了学生环境素养由知识、技能到价值、理念再到行动、习惯的联通与提升。绿色学校建设是全面有效实施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
实践告诉人们:大凡名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学校在办学中从实际出发,主动地追求自身特色、发展自身特色、强化自身的办学模式;以办学特色促办学育人质量提高,以特色促学校竞争力提升,以自己独特的办学育人实践求得自身更大发展的一种办学思路、办学策略和办学行为选择,进而促使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我国,环境教育的“绿色”风潮也越刮越强, “绿色GDP”成为政府重要考核指标,“绿色消费”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在这股“绿色”风潮中,企业开始转型,应用绿色管理系统,进行绿色规划、绿色生产、绿色设计、绿色包装、产品回收等,无论主动还是被动,“绿色”都已成为企业的必备考量。而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则是在人们工作、生活场域内,人们对绿色环保的自觉践行。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对我们已经开展了很多年的环境教育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当然包括我们的学校环境教育在内。反思我们的学校环境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口号多过行动,形式强过内容,重复低效,缺乏深度,等等。究其原因,当然有许多主客观的因素,然而缺少一个合适的可以将环境教育诸因素整合在一起的抓手和平台,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绿色学校在环境教育中应运而生,它正是我们要找的这样的平台。绿色学校不仅仅指校园自然环境的绿色化,更指校园人文环境的绿色化。也就是说,绿色学校要建立起一种绿色文化。学校绿色文化,体现在师生都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良好的环境素养,并在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去践行环保;学校绿色文化,体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能够自觉地贯彻环境理念,比如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控制废物产生并尽可能回收或循环利用等等;学校绿色文化,体现在教师自觉地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知识和素养不只从书本来,也从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来,透过许多隐性课程传递而来。对于学生来说,其每天在校的生活时间大约占去其1/3的时间,如果是寄宿制学校,则会占去每周的5/7。学校环境是学生主要的日常生活之所在,自然是学生非常关心的,学校生活的一切必然对学生成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常被我们教育者所忽略,但谁也不能否认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最有效的。正是基于此原因,绿色学校更强调一种绿色校园环境(自然的、人文的)的营造,学校里教师的生活、学生的生活、教师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交往以及师生间的对话,包括工作的、学习的、生活的等等内容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学生都将从中受到影响。学生的在校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也涉及许多环境问题,比如垃圾、用水、用电、用纸等等,学校、师生在这许多司空见惯的生活行为中体现出来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素养,是学校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尽管常常意识不到),对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学生环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绿色学校是知行合一的环境教育。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形成一定的环境保护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道德观,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充分意识到个体对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地践行环境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落实和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及解决中,参与到学校各种环境主题活动中;学生主动关注当前及当地的环境问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活动。在这种直接参与和身体力行中,学生既享受环境问题解决的成果,也受到更为生动而有效的环境教育。
学校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重视并研究学校内的环境生产者、环境消费者及环境分解者所形成的校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努力建设与环境和谐共生、低耗高效与循环节约的生态型校园。具体来说,绿色学校要实现绿色消费,比如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使用清洁能源等;绿色学校要尽可能减少污染,学校食堂、实验室的废气、废水尽可能能达标排放,并尽可能地减少洗洁精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品使用量;绿色学校要努力节约能源,减少燃油、煤等能源消耗,推广并使用节油、节煤、节电、节水等设备,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及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沼气等;绿色学校要做好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到垃圾的分类,废品回收,尽可能实现水的循环使用,引导学生在雨水利用、落叶堆肥等方面进行实践;绿色学校要严格控制有毒物品的使用,尽可能少地减少农药使用,使用生物制剂,做好废旧电池、实验室有毒废液的处理等。绿色学校在办学的各个系统、在办学的每一行动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落实环境理念,建设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美好的生态型绿色校园,不仅会强化学校环境教育的效果,促进师生环境素养的提高,也必然会对周围的社区产生相应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总之,学校环境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形成过程,更是一种价值及态度的澄清和形成过程;学校环境教育也不只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理念的倡导,更是环境行动的实践和环境习惯的形成。绿色学校实现了环境教育与学校诸系统、诸因素成功而完美的结合,实现了环境教育由知识、技能到价值、理念再到行动、习惯的联通与提升,是全面有效实施环境教育的最佳途径。
【参考资料】
1.人类与环境----环境教育概论 王冬桦编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2.基础教育新概念——环境教育 冉圣宏等编著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
3.中国当化人文精神的构建 杨岚、张维真著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年
4.入世北京下中国教育前沿问题研究 李五一、邢永富编著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