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培养幼儿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

【作者】 蒋姗姗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第三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要】 随着幼儿逐步成长,慢慢与其他人开始进行交往,就要对各种外在环境进行适应,需要协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当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从而让幼儿能够积极面对生活,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本文对幼儿园幼儿的交往情况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幼儿;交往能力;策略

 

对幼儿的成长来讲,幼儿时期的交往是比较重要的。幼儿只有拥有较好的交往能力,才能与社会向适应,最终能够较好地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每个人都必须在社会中进行生活,只有具备相应的交往能力,才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因此,幼儿园教师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胜过其他方面的教育。为了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要通过不断的合作寻求一种愉快的体验。从而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充分激发幼儿的交往、合作动机

 

如果幼儿有了一定的交往动机,才会主动同其他伙伴进行交往,不会成为旁观者。同时,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能够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才会促使幼儿进行进一步的交往。不然的话,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也只能感到寂寞和孤独。教师要借助于相应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交往过程中的愉悦感。从而将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较好地激发出来,让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稳固和自觉化。比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分组活动,让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兴趣和情感,共同完成共同的需要和目标。比如可以构建“快乐的动物园”、组画“神奇的海底世界”、“我的新房设计”等等。幼儿通过合作,共同来完成了既定的目标。幼儿在同伴们的交流过程中领略到完美作品的魅力,从而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最终让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渐得到培养。

 

二、引导幼儿体验交往过程中的愉悦感

 

比如,可以创设科学游戏来对幼儿进行交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气球吃什么?》这个科学游戏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发给幼儿每人一个气球。同时引导幼儿给气球充气,并且要保证气球里的空气不会熘走。幼儿将气球充满其他之后,根据传统的经验用绳子进行捆绑。幼儿将自己的其他充满之后,自己用绳子来捆绑,但是都失败了,气球里没有了气体。幼儿们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还是失败了。教师不要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自己去考虑如何进行捆绑。幼儿经过反复的思考,终于明白了要共同进行合作才能完成。所以,一个幼儿抓紧气球,另一个幼儿进行捆绑,这样就共同完成了气体的填充。可想而知,幼儿看到气球完全留在气体之后,圆鼓鼓的气球在自己手中,是多么的高兴。通过这些相应的合作情境,能够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交往合作意识,从而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进行进一步的交往。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教师就要引导幼儿如何分享与付出,能够为别人服务,或者能够给他人带来快乐,也会让自己从中获得相应的快乐。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为幼儿在很多时候并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和强化,最终才能让孩子在交往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而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家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

 

在社会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技能,是一个花费时间较长的持续性过程。只有通过家校合作,才能全方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家长要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最大程度的配合,发挥家长的引导和带头作用,自觉参与到教育中来。同时,家长在家庭中要逐步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比如,家长可以经常邀请幼儿的友伴到家里来做客,家长要对自己孩子与其他伙伴的交往过程进行仔细的观察。针对幼儿的实际交往能力,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由于当前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很多方面的保护,很多孩子在入园之前都是一个人是同龄人,并没有与其他的孩子进行较多的交往。因此,孩子的实际交往能力,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比如,家长可以积极配合幼儿园,组织家庭春游或者秋游。让幼儿在春游或者秋游中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在群体交往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合作能力。再次,当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的时候,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充分的肯定,比如拥抱、抚摸以及适当的物质奖励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幼儿的交往意识得到强化,让他们的独立性得到培养,从而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同时,家长要注重平时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合作。家长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对家庭的事务进行“参政议政”。家长不要总是认为孩子年纪比较小,总是用命令性的语言来对待孩子。家庭里的事情,如果是应该让孩子知道的,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这样一个小集体的氛围,从而进行必要的交往。如果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务必要让孩子知道,对幼儿的想法和意见,要进行仔细的聆听。

 

同时,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要带孩子多参加活动。比如外出做客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参加。或者是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倒茶,谈话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为孩子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家长要将自己的孩子尽量带到户外,与其他的孩子多进行交往,并且引导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养成较好的交往能力。当有矛盾纠纷的时候,要引导孩子自己进行解决。比如,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就要让孩子学会如何去与导购员进行交往,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满足,而不是一味要求家长为自己全部完成。买东西后会说:再见。通过各种有效的交际锻炼,能够让孩子走出自己害怕的思维,能够自然而大胆地与别人交往,从交往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

 

总之,要想让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同时,我们要明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要找寻出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原因。除了幼儿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情境,同时也要家长进行密切的配合。共同配合,创设各种交往合作的环境,对孩子的交往过程进行细心的引导和指导。借助有效的策略,全方位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乐国安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