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作者】 农建海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南乡上盖村完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视汉字教学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识字教学过程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识字教学经验,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信息的获取更是突出了识字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阶段的识字量应达到3500个左右,小学第一阶段(一年级、二年级)的识字量应达到1600—1800左右,占总识字量的50%。八九十年代以来,尤其是2001年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全面启动至今,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小学识字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各种识字方法纷纷涌现。然而笔者发现,经验的积累,方法的多样,并没有引起小学识字教学质的飞跃,尤其对农村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识字教学并未结合农村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缺乏有效的指导等问题,识字教学任务完成得并不理想,出现学生识字量大,识记的生字容易回生,错别字较多等现象。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浅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农村小学生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识字效率低,会读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读,或者会写会读却不会用;2.巩固不足,遗忘较快,容易混淆;3.书写不规范,错别字较多;4.农村学生课外阅读少,接触信息量小,识字与应用缺乏必要联系,造成“学字不用字的现象”。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学生起点底。大多数农村学生没有经过规范的学前教育就直接进入一年级,在进入小学前识字经验几乎为零,因此与城市经过学前教育的儿童相比,在智利水平和学习的行为习惯上都有着较大的差距。
  2.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大多采用单调抄写、机械训练教学形式,无视儿童的兴趣,把学生当作识字容器去“灌输”和“填充”。因此,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汉字课堂教学产生厌烦,进而对识字厌烦,导致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不高。
  3.缺运用氛围。大部分农村小学在识字教学上都缺乏有效指导,缺少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另外,家长对孩子识字的关注度不够,关心不到位,觉得会写、会读就行,不能保证孩子有效的课外训练。再者,因客观原因,农村普遍缺乏必要的识字、用字的氛围和环境条件。
  二、提高农村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根据儿童思维特点,变抽象为具象。识字本身是枯燥的、乏味的,对于早就惯于在田间野地里奔跑的乡村儿童是难以适应的,学生的学习情绪更是被动。如果学生一味的被动识字,不仅识字效率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对于农村学生,要善于运用他们所熟悉的事物进行引导学习。如在教学生学“休”字时出示图片:即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下休息;在学生学习“日、月、水、火”时,通过课文插图和这些形象字的对比,找出每个笔画因何演变而来,这样学生们便可容易记住它们,并告诉学生很多汉字都是由事物本身演变而来的。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将抽象的符号具体化,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游戏形式灵活多样,材料新颖独特,具有吸引力;游戏内容充实,情节丰富,富有情趣性;游戏声、形、动、情四位一体,具有形象性。游戏所体现的吸引力、兴趣性、形象性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是儿童的最爱,游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识字教学的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游戏,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游戏当中,快乐的学习汉字。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5》是有关团结的五则谚语。在执教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先请三位同学搬一张凳子,要求三人各自朝不同的方向同时用力,游戏过后谈自己的感受,为什么平时自己一个人就能轻易搬走的凳子,现在三个人一齐也搬不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不团结。如此一来,通过游戏很自然的就把学生带入识字的语言环境之中。适时地使用“开火车”、“猜字谜”、“变字小魔术”“歌诀法”等游戏开展识字教学,也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助媒介,唤醒经验。汉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经常给他们展示生活中识字的机会。在识字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生活即识字”的思想,并在语文活动中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利用班会让全班同学相互认识姓名,这样既增进感情,又在无形中认识了新的字;指导学生在收看电视、阅读课外材料时留心常见的栏目标题或文章标题等,并在课堂上汇报。教师应善于对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认字,认识的不再是一个个枯燥无味的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鲜活的字,感受到生活是识字的大课堂,会识字就会生活,进一步增强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识字量和自主识字的能力。
  4.加强联系,强化记忆。农村学生在大量的识字之后,经常出现错别字现象,而且有些错别字,老师反复强调过,依旧无济于事。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家长多忙于农活且文化水平不高,对学生的课后练习督促指导不到位,学生记忆不深,练习不足,造成回生现象。在教学中,应当针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准确识记字形。一是加强与家长沟通,注重家长对学生的督管,多督促孩子重视练习,配合学校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减少学生在书写中出现错误。二是教师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句中,辨别字意,以做到正确识记,杜绝经常出现同音字混用的现象。
  5.注重读用,强抓巩固。抓好学生对已学汉字的读和用,注重学生对已学汉字的巩固,是杜绝学生识字出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是在学生还未遗忘所学汉字时,采取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自由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与所学汉字多次见面,使汉字得以牢记。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在阅读和写话活动中经常运用,利用学校图书馆安排课外阅读课,在阅读中展示识字评比活动;家长也应尽量为学生购买一定的阅读刊物,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在巩固学生所学生字的同时又学到了新字。
  总之,在农村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中,只要善于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汉字的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并坚持不懈,便可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取得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