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教学如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 俊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六一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新课程目标之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则是新课标的灵魂。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质疑;兴趣
在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发好奇心,诱发创新欲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求知兴趣与好奇心,是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它往往会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观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去认识周围未知的事物,诱发创新欲望首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便说出几个数。当学生们还在苦思冥想之时,老师则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学生感到好奇:老师不动笔为什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随意的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并且算得这么快,定有什么奥妙!我“趁热打铁”,因势而利导,让学生带着此好奇之心、探求新知之欲望,学习新内容,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之效果。这种课堂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了学生去探求事物规律的强烈欲望。
二、引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而创新往往开始于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把鼓励学生质疑、善于提出问题作为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努力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质疑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有位学生提出:为什么0没有倒数?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经过研讨得出结论:①因为,0虽然看作是自然数,但在求其倒数而将其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则出现了分母为0的现象,分数的分母是不能为0的。故0是没有倒数的;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乘之积为1(这是倒数的意义)。而0与任何数相乘都为0,也就是说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1,故0没有倒数。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使他们不但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其思维能力,挖掘了其潜在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也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推动人们主动地积极地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创新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
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我认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做起:
(一)不断“修炼”自己幽默风趣的数学语言风格,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数学课程。
(二)充分利用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浓厚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数学变得不再枯燥单调,从而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努力探求新知。
四、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因而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将数学生活化实践化。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我让学生观察、手摸“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并亲自制作这样的物体(如盒子);学习“长度”时,我让学生分组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或者高度或者宽度);学习面积时,我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门窗、操场……的长与宽,回家测量自家桌面、地板砖、院子、茶几面等的长度与宽度,算出它们面积。
2、使数学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我调查得知,有一学生家里要铺设地板砖。我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完成一项任务:这个学生家铺设地面需要买多少地板砖。活动小组展开讨论:一个学生说,根据地板砖的大小,在地面上画出一块块“地板砖”就知道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根据估算去买,“多退少补”,铺设完成后就知道要买多少了。我首先对他们肯动脑筋、以及些做法作出肯定;但我又提醒说,实际上大人们做这件事时,是不是按你们的办法去做的?他们又用课本在桌子上进行操作实验,终于明白可以用计算面积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来。他们立即去测量计算屋内地面的面积及一个地板砖的面积,然后计算出要买多少地板砖的准确数据。这样任务就出色完成了。
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真正、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之氛围,努力构建一种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方式,并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之花必然会结出丰硕之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质疑;兴趣
在数学教学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发好奇心,诱发创新欲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的求知兴趣与好奇心,是创造思维的内驱力,它往往会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观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去认识周围未知的事物,诱发创新欲望首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便说出几个数。当学生们还在苦思冥想之时,老师则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学生感到好奇:老师不动笔为什么一下子就能判断出随意的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呢?并且算得这么快,定有什么奥妙!我“趁热打铁”,因势而利导,让学生带着此好奇之心、探求新知之欲望,学习新内容,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之效果。这种课堂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了学生去探求事物规律的强烈欲望。
二、引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能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而创新往往开始于疑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应把鼓励学生质疑、善于提出问题作为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努力培养学生质疑意识、质疑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有位学生提出:为什么0没有倒数?我说:“这个问题提得好。”接着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经过研讨得出结论:①因为,0虽然看作是自然数,但在求其倒数而将其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则出现了分母为0的现象,分数的分母是不能为0的。故0是没有倒数的;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相乘之积为1(这是倒数的意义)。而0与任何数相乘都为0,也就是说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1,故0没有倒数。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使他们不但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其思维能力,挖掘了其潜在的创新能力。
三、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也曾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推动人们主动地积极地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创新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
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我认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做起:
(一)不断“修炼”自己幽默风趣的数学语言风格,让学生喜欢自己,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数学课程。
(二)充分利用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机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与浓厚兴趣。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数学变得不再枯燥单调,从而唤起学生对问题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认真观察与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努力探求新知。
四、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过程,是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因而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将数学生活化实践化。学习“长方体正方体”时,我让学生观察、手摸“长方体正方体”物体,并亲自制作这样的物体(如盒子);学习“长度”时,我让学生分组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或者高度或者宽度);学习面积时,我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门窗、操场……的长与宽,回家测量自家桌面、地板砖、院子、茶几面等的长度与宽度,算出它们面积。
2、使数学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将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时,我调查得知,有一学生家里要铺设地板砖。我让几个学生组成一个活动小组完成一项任务:这个学生家铺设地面需要买多少地板砖。活动小组展开讨论:一个学生说,根据地板砖的大小,在地面上画出一块块“地板砖”就知道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根据估算去买,“多退少补”,铺设完成后就知道要买多少了。我首先对他们肯动脑筋、以及些做法作出肯定;但我又提醒说,实际上大人们做这件事时,是不是按你们的办法去做的?他们又用课本在桌子上进行操作实验,终于明白可以用计算面积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来。他们立即去测量计算屋内地面的面积及一个地板砖的面积,然后计算出要买多少地板砖的准确数据。这样任务就出色完成了。
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了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真正、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之氛围,努力构建一种自主探讨合作学习方式,并充分挖掘教育教学中一切积极有利的因素,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之花必然会结出丰硕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