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方法

【作者】 邱习文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难写,作文难教”已经成了许多小学教师的口头禅。许多教师也在不停地探寻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方法。笔者也不例外。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我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是做任何事情的内驱力。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如果对学习有饱满的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就会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小学生习作是一项难度较高且具有一定创造因素的综合性作业。要使学生较好的完成这项作业,并且不断的提高习作水平,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十分重要。
  一、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如创设观察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教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时,我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亲身实践,并懂得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
  1. 看一看。课堂上,我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2. 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如果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摸一摸:大千世界,水果品种繁多,它们的外表也不尽相同。课堂上,我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吃法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二、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加强语言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阅读既要重视课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要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阅读时,教师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如在阅读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断等都要摘录下来。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朗读、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与口语交际能力相辅相成,并逐步养成广闻博记的习惯。见识广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敏捷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也逐步增强了,学生作文时就会有写不完的话。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形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不难写,作文非可怕,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向课文学作文,激发习作兴趣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类,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秋天》一文时,在课前,首先我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开课时,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秋天是怎么样的?大自然有哪些变化?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丽景色,并启发学生在这个意境中描述或描写秋色。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活跃起来了,创作的热情被激发,纷纷畅所欲言,用自己简单质朴的语言描绘着秋色。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对作文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才能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四、引导观察,动笔勤写 
  学生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它能促使学生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如让学生观察小鸭子、小狗,还有花、草、树等,然后写观察日记。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还指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水果,课前我准备多种水果,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等,然后再让他们摸摸、尝尝,再说一说、写一写,通过实际观察写作的兴趣被激发了,再指导作文就容易多了。培养学生习惯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能做到多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一来写作素材也就丰富了。
  五、评价多鼓励,增强习作信心
  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教师肯定的评价。对小学生来说,限时完成一篇作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在用心写完一篇作文之后,总是怀着一种期待、肯定的心情等待老师的评判。因此在评议时,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挖掘习作中的“闪光点”,多用鲜花,少用棍子;多给鼓励,少给讽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进步。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时,写作的兴趣会越来越高,写出的文章就会五光十色。如我们班有个学生在写我喜欢的一只鸟时写到麻雀,说她观察到麻雀最喜欢打架,还引用了课文《翠鸟》中描写翠鸟外形的一段文字。看了之后我很生气,我本来想说不善观察太简单之类的话,但是我转念一想,作文都四五次了,这是她第一次用自己的话写作,而且按时交了。于是,我说能通过描写麻雀外形和习惯性的动作来刻画麻雀的可爱,真不错。如果再认真观察一定会写得更好。肯定的评语,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以后写作,她都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接二连三的习作都得到大家的赏识。
  讲评作文是一种群体活动,讲评作文若能坚持多表扬,形式多样,就会起到激励整个班级作文兴趣的作用。在讲评作文时,应多表扬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可以扩大表扬范围,即使写得不好的同学,也应该指出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选择一两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评,在指出优点之后再指出具体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此外,讲评作文的方式应该丰富多样,除了前面提到的教师范文讲评外,还可以请学生自己起来讲评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评点别人的作文,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可采用提问式的引导法让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讲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能使学生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总之,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只要我们能有效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帮助学生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和厌烦作文的情绪,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那么学生将自觉、主动地视作文为需要,视作文为乐趣,学生作文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