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作者】 辛春莉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在这个年龄段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成长是离不开游戏的。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适合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的一种形式,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使幼儿在玩中学。
  【关键词】 教师;区域活动;作用

  1、区域活动的定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区域活动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特征以及此阶段发展的需求与目标来设置。是一种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游戏环境。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有层次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区域活动的设立既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又给予了幼儿一个充分体现自我的环境, 幼儿能够从中进行学习与探索。
  我们将区域划分为以下几类:角色游戏区、建构区、美工区、生活区、科学区、益智区、阅读区、表演区, 然后根据各区的主要功能来投放不同的材料, 以达到幼儿游戏的目的。在一日活动中, 不管是室内的区域活动还是户外的区域活动, 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 他们能从中获得游戏的体验以及成功的喜悦。
  2、 提供适宜的环境
  创设一个适合幼儿的区域环境是教师需要最先考虑的问题, 适宜性是一个区域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在区域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教师应站在幼儿的立场进行环境创设。在区域活动中,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幼儿很难遵守游戏的规则, 那如何才能让幼儿遵守并谨记游戏区的规则呢?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来制定规则, 并在区域活动开始前自己来说一说应该怎么做, 而不是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意愿来开展活动, 这样既能够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还能够帮助幼儿记忆规则并遵守。
  在区域环境创设中, 需要教师收集和投放各种各样的材料。但在真正开展活动的时候, 我发现区域材料看似丰富, 但没有针对性, 幼儿不能与材料产生有效的互动从而达到活动的目的。如何才能有效的投放材料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体验?这是值得我们老师深思的。小班科学区游戏《磁铁的秘密》中, 教师投放了磁铁、回形针、纸片、笔等一些物品, 还提供了记录表, 请幼儿用磁铁去发现哪些物品是可以被磁铁吸引了, 并进行记录。这看似简单的游戏, 但实则是不符合小班幼儿年龄段特征的, 所以在开展这个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幼儿拿着磁铁去吸物品, 而并不能真正探究磁铁的秘密。所以在材料提供的过程中, 非常重要的就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段特征, 这样才能够使这个区域真正得到发挥。
  创设过程中, 教师还应为幼儿创造符合儿童特点又能激发幼儿兴趣并与同伴活动的活动环境。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当符合他们年龄段特征的环境, 才能引起他们与同伴互动的兴趣, 例如小班的幼儿喜欢模仿, 我们一般都会在小班开设角色游戏, “娃娃家”、“超市”、“医院”等都是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的游戏, 他们从中获得模仿的体验。而到了中大班, 孩子们更倾向于建构类的游戏, 这时候, 我们就可以投放更多有关建构类的玩具供孩子们游戏。
  3 、进行适当的指导
  区域活动指导是帮助幼儿有目的的进行游戏,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对幼儿设置了一定的环境之后, 必须对幼儿的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 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与操作。在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 在合适的时间加以引导。幼儿想象力丰富, 但由于年龄特征, 比较成人化的语言对他们来说有点难以理解, 再者由于现在的家庭都比较宠爱孩子, 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所以在游戏中, 经常会看到争抢现象。教师应事先想到这一问题, 然后设想处理这一问题的方法, 选择一个适合的时机出现, 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其次教师不能进行过多的指导, 这容易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 幼儿的想象力和主观性就不能发挥出来。相反, 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 置之事外, 任由幼儿自由玩耍, 那么就很难使区域体现它的功能性, 使该区域成为一个没有用的区域, 不能对幼儿起到教育的价值。
  案例:在娃娃家游戏中, 浩浩和欣欣开心的当着娃娃家的“爸爸”和“妈妈”, 他们一边把玩着娃娃的玩具, 一边争抢着娃娃家的锅碗瓢盆, 显然没有了解今天的主要任务———照顾娃娃。老师观察到了这一情况, 及时来到娃娃家, 抱起娃娃着急地说:“呀, 怎么娃娃在哭呀?”这时候, 浩浩和欣欣急忙放下手中的玩具过来抱娃娃。在案例中, 教师没有用直接的语言来命令幼儿放下手中的玩具来照顾娃娃, 担起娃娃家“爸爸”“妈妈”的责任, 而是运用反问的语气, 引导幼儿发现“娃娃”哭了, 需要爸爸妈妈的照顾。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需要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 与幼儿一起游戏, 一起讨论, 一起思考, 然后进行适当的有效的指导。
  4 、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与评价
  观察与评价是一个完整的区域活动必须具备的, 也是了解该区域并对此进行做出调整与改进的有效方式。想得到一个有成效的区域活动, 需要教师对区域活动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评价, 在观察与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也会发现区域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与调整。
  5 、对幼儿反应与互动的观察与记录
  幼儿存在个体差异, 教师通过观察能够及时对区域的材料进行调整以及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对活动进行评价能够有效的总结, 并在分析中不断完善, 调整区域的设置从而充分发挥区域的功能性。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 给幼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在活动中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 最后再对活动进行评价, 同时, 还与幼儿一起在这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3.
  [2]Dorothy H.Cohen, 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3.
  [3]董旭花, 韩冰川, 王翠霞, 刘霞, 小区域大学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