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 徐武生

【机构】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大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要加强师德建设。”教育的良好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其关键和核心就是师德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品质、道德、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都对自己的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是营造和谐教育环境的需要,是推动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下面就加强师德建设,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的表现
  所谓“师德”,一般是指教师的基本道德品质,是以“德高”、“身正”为核心的道德素养。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其主要为“爱生敬业,以人为本”、“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终身学习,学无止境”等方面内容。
  二、目前教师队伍中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把教学做为谋生的手段,理想信念模糊。
  一谈到老师,往往的印象是肃然起敬,因为每个人当过学生,都有自己的老师,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也形成了“为人师表”的道德规范。但一个现实情况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等都发生了变化,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有人感到选择“老师”这一职业,是生活的无奈,只是一种生活谋生的手段,在学生或他人面前也流露出消极的心态和情绪,对学生有了负面的影响。现在的网络、媒体对教师职业的疑惑也不断曝光,“学生打老师、家长打老师、教师体罚学生”等等,负面东西似乎有些多了。
  2、追求自身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如上所说,部分人把老师视为一种谋生手段,逐渐淡薄了对学校发展的关注,过多的在切身利益上去寻求自己的位置,以前的那种挑灯批改作业的精神没有了,备课的时间少了,甚至上课开始敷衍应付,潦草从事,备课本几年不换,作业让学生批改、让家长批改,或者没有作业,教学方法不改进,大大影响了教育质量。还有的在自己家里搞起家庭辅导站,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有偿家教”上,导致迟到,早退,随便调课,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损害了学生的利益。这些人中间,不乏曾经的教学能手、骨干、优秀教师等,尽管这样的人是少数,但吃苦精神、奉献意识、全局观念、集体主义和纪律观念的丧失,对其他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3、教书不育人,自身素质不高,缺少表率作用。
  教育,其目的是什么?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所以,实施教育是为了塑造人,培养人,不仅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教师却缺乏这种自尊自爱的精神,仅仅把“上课”作为自己的职责,不把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思想教育当做自己的事,认为只有政治课才是体现思想教育的时间,把和学生谈心、交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看做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是班主任的事情。工作表现出自由散漫、迟到早退、仪表不整、行为不拘、信口开河,甚至是牢骚满腹,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这样的教师,我们如何寄希望于他们会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教学领域中的个别现象,可能有些片面,但是也应该引起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尽管是少数人存在的问题,但负作用是巨大的,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身心发展,影响到下一代人的素质质量。
  三、对于加强师德建设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
  其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让教师自觉的把本职岗位工作与教育事业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使自己的工作有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
  其二,提倡教师的自我道德修养。师德建设需要学习,需要宣传,需要讨论,需要开展各类活动,需要树立师德榜样。这样才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一个弘扬正气的师德风尚,发挥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可以采取结对子的一帮一活动,既提高了老教师的师德素质,又帮助了年轻教师的工作作风和业务水平。
  其次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加强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劳动价值是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的。我们经常说教师是“甘当人梯”,那么只注重报酬多少,“给多少钱做多少事”,对自己的劳动想从物质上得到全部回报,这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师要具有以事业为先,以学生为重的宽阔胸襟,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感受到自己职业的崇高和伟大,在这一过程中去体味职业的快乐、幸福。笔者认为,培养敬业精神需要树榜样,立典型,多宣传,造就浓厚的氛围,充分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尽快成长。
  再次要建立师德建设评价和奖励措施。
  对于学校来讲,应该确立奖励办法和标准,让每个人都有奋斗的目标。通过制定奖励条件和评价办法,比较科学的衡量老师的师德水平,特别应该注意让学生参加对老师的评价,组织学生代表对老师的师德进行打分,因为老师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所以应该以学生的评价为主。对老师来说,自己的劳动和行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是莫大的欣慰,可以更好的激发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对优秀的老师应给予更大的人文关怀,工作上、生活上、身体上多支持、关心和爱护。同时,为了“鼓励先进,促进全体”,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好人好事,评优活动,人人争当“师德十佳”、“师德标兵”、“服务明星”、“文明集体”等,在校园网、宣传栏、职工大会上大张旗鼓的表扬鼓励,还可以组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推动全校师德建设的开展,精神上、物质上都要给予肯定。
  最后,笔者想说得是,“师德建设是长期的,绝不能热一阵冷一阵”。师德,是在教师的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乘着“校风”这棵大树,使职工的师德观念逐步稳定和更新,对违反师德的行为或个人要严肃处理,只有做到校风树正,教风树良,师风树优,相信我们的师德建设才会一步一台阶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徐武生,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63年5月出生,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高级教师,曾经多次在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