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
【作者】 邓洪雪
【机构】 广西灵山县平山镇寄宿制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后进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父母长期外出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学习、生活、习惯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让一名学生掉队,是我们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个艰巨任务。下面就我多年以来任教农村小学数学的工作经验作一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数学;学习;后进生
一、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内心
留守儿童后进生是一个弱势群体,更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鲜活生命,再差的学生我们也要尊重他们,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权威位置,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不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这些留守儿童后进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给予留守儿童后进生足够的关注,当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除了课堂上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在课后单独找这些后进生谈心,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的看法,还可以“偷偷”跟他们“分享”我们自己那些年“不堪回首”的小学经历,谈谈自己数学学习的过去,不论成功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自己小学上数学课时的“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和这样的学生谈心,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觉得“这个老师懂我”,“原来我们都有同样的经……”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诉的对象,那么以后再做数学学习的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当他把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主动地跟你交流了,那么你以后的转化工作就更容易了。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将心比心,以情换情,用灵魂塑造灵魂,用心灵感动心灵,在相互信赖的氛围中,关系才会渐渐好起来,学生也才会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
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由于长期不跟父母一起生活,由其他长辈照顾,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行为散漫。
由于长期放任自流,在数学学习方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数学课堂上,没有约束力,我行我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课堂对于他而言是自由市场。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数学课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做法是:每学期初建立班级数学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温暖的爱”倾注给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身上,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举办数学活动时,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班级的数学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课堂提问时,多激励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他们思想开小差; 屡教不改的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我就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三、多与家长沟通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已经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做孩子的辅导工作,但是成效却微乎其微,孩子似乎并不能提起太多的积极性。其实家庭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发现孩子数学学习成绩下滑明显,对学习失去兴趣,心情浮躁不定时,我们应该尽早地跟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是否孩子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是否家庭的氛围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们只有事先了解了这些可能对孩子产生重要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我们才能进一步调整教学教育策略,为早日帮助孩子实现转化提供有利条件。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同时,把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告知家长,师长紧密配合,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发现闪光点,激发学习热情
有人说,“赞扬农村留守儿童后进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劣迹更高明。”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多从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留守儿童后进生身上的缺点的确不少,一提及他们,同学、老师和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缺点。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这种成见从一定程度上会对这些孩子产生不良的负面心理影响。留守儿童后进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成为第一名的潜力,只是他们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端正对待学习的态度,而身上隐藏的微小的“闪光点”却没有被看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就要善于耐心去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这些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实现转化。作为留守儿童后进生,他们一旦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便会在某一方面获得自信,而往往就是这样的自信就能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转化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后进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工程,但是关心、热爱学生是教育不变的旋律。关爱他们,善待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他们开始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作为农村的老师,我们肩上的责任比城市老师更重,因为我们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都没在孩子身边,他们最信任最尊重的就是老师。让我们一起行动,让这些农村留守的后进孩子们在我们的关怀下发奋向上,共享新时代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周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2011
[3]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2010(2)
【关键词】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 数学;学习;后进生
一、关心学生,走进学生内心
留守儿童后进生是一个弱势群体,更是有思想,有感情的鲜活生命,再差的学生我们也要尊重他们,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权威位置,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不要带着有色的眼镜去看待这些留守儿童后进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给予留守儿童后进生足够的关注,当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除了课堂上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在课后单独找这些后进生谈心,让他们谈谈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老师的看法,还可以“偷偷”跟他们“分享”我们自己那些年“不堪回首”的小学经历,谈谈自己数学学习的过去,不论成功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自己小学上数学课时的“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和这样的学生谈心,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觉得“这个老师懂我”,“原来我们都有同样的经……”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诉的对象,那么以后再做数学学习的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当他把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主动地跟你交流了,那么你以后的转化工作就更容易了。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将心比心,以情换情,用灵魂塑造灵魂,用心灵感动心灵,在相互信赖的氛围中,关系才会渐渐好起来,学生也才会更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
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由于长期不跟父母一起生活,由其他长辈照顾,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听之任之。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可能厌恶自己的家庭,行为散漫。
由于长期放任自流,在数学学习方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少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数学课堂上,没有约束力,我行我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课堂对于他而言是自由市场。这类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的事时有发生,数学课自己感兴趣的课就听听,不感兴趣的课就不听或干脆一走了之。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的做法是:每学期初建立班级数学学习互助小组,把班集体“温暖的爱”倾注给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身上,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举办数学活动时,注意好中差的搭配,要求好生帮助差生,班级的数学活动,多给他们一展身手,表现自我的机会;课堂提问时,多激励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踊跃发言,让他们注意力集中,没有时间让他们思想开小差; 屡教不改的留守儿童数学学习后进生,我就多寓爱于严,严中有爱。
三、多与家长沟通
有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已经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做孩子的辅导工作,但是成效却微乎其微,孩子似乎并不能提起太多的积极性。其实家庭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在发现孩子数学学习成绩下滑明显,对学习失去兴趣,心情浮躁不定时,我们应该尽早地跟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了解是否孩子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是否家庭的氛围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我们只有事先了解了这些可能对孩子产生重要负面影响的家庭因素,我们才能进一步调整教学教育策略,为早日帮助孩子实现转化提供有利条件。要做好家校联系,沟通家长,了解学生,同时,把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告知家长,师长紧密配合,使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四、发现闪光点,激发学习热情
有人说,“赞扬农村留守儿童后进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劣迹更高明。”我很赞同这一观点。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多从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身上找到“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留守儿童后进生身上的缺点的确不少,一提及他们,同学、老师和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的缺点。对留守儿童后进生的这种成见从一定程度上会对这些孩子产生不良的负面心理影响。留守儿童后进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成为第一名的潜力,只是他们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端正对待学习的态度,而身上隐藏的微小的“闪光点”却没有被看到。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就要善于耐心去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这些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实现转化。作为留守儿童后进生,他们一旦了解了自己的优点,便会在某一方面获得自信,而往往就是这样的自信就能给学生带来前进的动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转化农村留守儿童数学后进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工程,但是关心、热爱学生是教育不变的旋律。关爱他们,善待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当他们开始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作为农村的老师,我们肩上的责任比城市老师更重,因为我们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的父母都没在孩子身边,他们最信任最尊重的就是老师。让我们一起行动,让这些农村留守的后进孩子们在我们的关怀下发奋向上,共享新时代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谷龙飞,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2]周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江西,南昌大,2011
[3]丁静,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及其应对之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