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美术教育中欣赏教学的实施路径

【作者】 王万荣

【机构】 甘肃省永靖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将欣赏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十分重要,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欣赏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辅助教师健全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成效。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欣赏;路径;鉴赏;感悟

  在多年的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将欣赏教学运用到课堂教学十分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欣赏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辅助教师健全相应的教学方法,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提升教学成效。欣赏教学中艺术鉴赏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板块,而艺术对于中学生的情感升华带来较大影响。艺术鉴赏对中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能够转变学生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美术是艺术类课程,是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关键科目,其能让学生全方位获得艺术熏陶,并辅助开启学生的智慧,还能够提升学生在心灵方面的愉悦感。
  1.教师要引领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直接感悟是开展美术鉴赏的根基,若学生不具备适当的感受才能,就不能很好地展开各类艺术创造活动。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直接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提升感性认知。而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感性认知促使学生的鉴赏潜力凸显,提升学生的视觉认知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鉴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和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开展鉴赏教学活动,应从感性认知着眼,将各类教学艺术方法有机融合,督促学生全方位立体式的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对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进行鉴赏时,应告知学生先自行认真细致的观察,边观察边感悟,很多学生定会感受到北方雄奇的自然山水。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再持续深入的感悟,大多数学生感受到范宽有可能居住在这大山之中,正因为其每天都可以观察到大山,所以才能描画出这样的壮丽景象。学生对于作品的想法各式各样,感悟与众不同。所以当学生产生了新的感悟后,教师因势利导,紧抓机会,借助各类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致与追寻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的鉴赏从感性的认知上升至理性的认知。
  2.教师帮助学生对作品施行恰如其分的品评
  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美术创作鉴赏时,应对这类创作辅以恰当的品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品评在鉴赏期间非常重要。品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作者的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艺术价值和对智慧的启迪。施行对作品品评的深度、广度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特征与认识状况而确定,学生与教师都能够有效的开展品评,品评中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学习提高。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倪瓒的作品《容膝斋图》进行鉴赏时,鼓励学生自行对作品展开品评,热烈讨论:倪瓒的创作灵感来自何处,画面中描画出了怎样的风景,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等等。激励学生依据这类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交流,进而了解到倪瓒是元末明初的画家,其居住在江南地带,江南迤逦清秀的风景带给倪瓒带来艺术创作灵感,其作品描绘了清静幽凉的风景,凸显了倪瓒想要逃离尘世的心境。由此可见,学生在品评是抓住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教师同时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引领,对学生的感悟与创作加以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创作各类艺术作品的活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同学习与进步,既要增强学生的鉴赏意识,又要改变教师是主导地位的教学理念。
  3.教师要恰当的引领学生开展归纳总结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恰当的引领学生开展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是学生能够全方位把握自身的学习与收获,了解自己的缺陷。教师要求学生要仔细地归纳总结自己所学习的各类知识,并合理地对知识进行相应的梳理归类,归纳总结学习期间所鉴赏的艺术作品的特点,艺术创作的各类鉴赏方式。例如教师对石涛的作品《淮扬洁秋图》授课教学结束后,首先应抓住要点,引领学生自行归纳总结其作品所具备的“江河弯曲、堤岸体现为‘之’字形、垂柳树枝摇曳、芦苇挺拔坚韧”等特点,其次让学生明白鉴赏创作的方法及步骤,即“先观察、再思索、然后找出背景特点、最后品评”,这种方法对作品开展归总时,能够更为高效且熟练。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但要让学生仔细吸收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全方位思索并表述自身的观念。更深入的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大量开展诵读与鉴赏,以便了解更多的优秀作品,开拓艺术境界。
  总之,在中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遵循相应的规律。在开展美术教学期间围绕规律,引领学生全方位对各类创作品加以鉴赏,进而解决现阶段美术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推动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促使学生的鉴赏能力获得全方位提高,增强美术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文红.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方法或路径之初探——欣赏《园林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