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

【作者】 邓林青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本文将从提升教师人格魅力、上好初一第一节历史课、善用历史故事、开展课外活动五方面阐述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培养;初中学生;历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力越大,学生学习兴趣就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教学效率的可能性也越大。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首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及敏锐的思维能力。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历史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其它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在的学生,他们的知识来源途径非常多,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可能要有一片海洋才能满足需要了。教师还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教师思维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其次,要具备创新精神。这要求教师应关心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敢于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老气横秋,也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再次,要有准确、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历史教师的语言既要准确无误地表达教学内容,又要丰富生动,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对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可以抛开教材,融入教师的声情语调,用趣味性的、幽默的语言像讲故事那样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定的历史时空中,而对于难以理解的部分,如历史事件的横向比较、经验教训的总结等,则运用简练、严谨的语言加以阐明。
  最后,要怀有慈母心肠。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对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非智力因素,联络好师生感情。生活中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以适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容易接受学生的合理建议,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在良好师生关系下,学生心理上趋向老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上好初一第一节历史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刚从小学走进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不少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如果他们一直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初中历史的第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第一节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让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去。因此,笔者在每次接初一班级上第一节课时都精心准备,经常通过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笔者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三、善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笔者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四、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笔者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西安事变》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定能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