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析系统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田 华 路 杰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系统思维是起源于系统的理论,是一种由西方人创设的思想模式,一般来说,系统思维是对认识对象进行系统分析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思维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成系统的方法。并且,在思维化高中课程改良教学中,实现对化学课程的全面教育改革,让系统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运用与发挥,并且完成系统化教育认证方面的设计与改善。本文旨在简单地阐述系统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系统思维;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难度较高的学科,其中包含着物质性质、反应、实验;化学原理及应用等理论内容与实验观察内容,整个教学阶段重点要对相关理论进行理解、记忆、验证、运用[1]。高中化学中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还非常的繁杂,易学易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进行逐步的知识讲解,那么学生便很容易将知识点弄得混乱起来,最终容易出现记忆混淆或者遗漏知识点的习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如果不能系统地进行掌握,也会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系统思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系统思维在高中化学的教学需求
  现代社会的应用中需要协调处理各式各样的关系,因此,系统性思维在其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协调处理多种因素的关系,并且保证社会的和谐运行,尤其在现代化科学商业昌盛繁华的年代,更加需要掌握系统性的思维[2]。应用系统性思维解决在日常生活及社会关系中的复杂问题,这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重点能力之一。并且,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很重要,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是小学、初中教育的延伸,还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环境。正因如此,具有非常特殊的教学价值,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素质的责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好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培养出一套良好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化学教学中充斥着良好的情感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培养其系统性思维也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情感,由于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影响,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都因此降低。所以,高中化学应该采用恰当且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化学知识,通过科学的方法,完成对社会的认知过程。
  2.系统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在进行预习时把握化学教材
  在新课预习时,学生可以对教材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并且设置化学的预习内容。学生在预习的阶段,首先需要认真地阅读化学教材中的内容,并且快速地浏览教材。进行第二次的预习时,则根据预习的提纲,思考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并提出一些在预习阶段中遇到的问题[3]。教师一般让学生进行阅读后,再让学生自觉地完成课后的习题,在预习阶段,只需要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住化学的知识点即可,并且,教师先告诉学生学习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认真听讲,从而把重点与难点部分攻克。比如:当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搜索关于氧化剂以及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关系,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的过程,如果我们把微粒得失电子分别设计在不同电极同时发生,这就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也就形成了原电池;这样就把氧化还原原理与电化学原理有机地结合,即可形成系统性的化学思维。
  2.2加强化学知识的总结力度
  培养系统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在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中设计到的知识点,并且分门别类地将其列出来,从而形成完整的化学体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阶段能够从化学实验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即可将表象上升到理论,将概念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系统思维的本质便是在不断的学习中补充现有的知识结构,完善系统体系,学习后还需要进行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纳,如金属的活动性与置换反应: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一步推理,即还原性强的可生成还原性弱的(或氧化性强的物质可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通过总结与归纳,即可归纳出物质化学反应主要都遵循“强生弱”规律,这样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化学知识,提高其学科学习素养。
  2.3在课后练习中梳理化学知识
  进行课堂教学后,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要做到将知识重点放在化学知识的梳理方面,并且反复对重点内容及核心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尤其是学生在这段学习时间中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教师更应该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并且挖掘其本质。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的教学时,学生对于离子反应还是有些问题,这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更加实际方式让学生明白离子反应的过程,如浓硫酸跟铜反应实验,便是表现的是硫酸分子的氧化性,故不属于离子反应;浓硫酸跟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时,实际上是氢离子跟亚硫酸根离子间的作用,属于离子反应。此外,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也能发生离子反应。这不仅有助于形成系统性的化学思维方式,还能在改错纠错的过程中整理化学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做题时便会更有方向与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系统性的思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认识到系统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思维,将其运用在繁杂的生活中与学习中,形成系统性的化学知识框架。
  参考文献:
  [1]夏淑冰. 系统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7(8):91-91.
  [2]葛懿斌. 系统性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7,2(12):12-13.
  [3]徐国春, 樊春潮. 高中化学系统思维能力培养[J]. 新课程(中学), 2017,2(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