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爱在教育中传递
【作者】 张丹丹
【机构】 湖北省医药学院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我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自我记事,我们家就一直住在学校,因此我对学校很有感情。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在大学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巧合的是,我的公公婆婆也都是中学教师。生活在这样的教师家庭,我感到十分幸福。我从他们身上,品味到了人格的高尚,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我敬重的父亲、公公和婆婆,他们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从教近40年。其中我的父亲和公公都曾有过做中学校长的经历,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他们都曾长达20多年担任班主任,婆婆也曾多年担任过初中、高中班主任工作。他们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步入教育战线,是教育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把自己的毕生都献给了光荣的教育事业。我的父亲曾多次获得过市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公公曾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十堰市首届骨干教师;婆婆也曾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他们为教育的付出,赢得了师生们的赞誉,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我写以上文字,并不是有意标榜他们,而是因为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我想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把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点滴进行一下梳理,从而审视体悟什么是教育,以供学习和借鉴。
我的父亲叫张春潮。我在学校时,就听到本校很多教师讲,他们都愿意给我父亲搭班代课,说我父亲代的班学生听话,懂礼貌,教学容易出成绩。甚至有的科任教师十分纳闷,说张春潮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学生教育的那么顺思路,教师上课都倍感轻松,教学效果非常好。参加工作后,我问了我父亲,他说,他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知冷知暖,经常和学生们交心谈心,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及他们随时的思想状况他都了如指掌。他当班主任,从来没有训斥过哪一个学生,更不会打骂任何一个学生,他是用润物无声的爱感化着学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教育他们。他还告诉我,中学生对好坏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他们又处在青春叛逆期,老师对他们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爱,自己少说(少讲大道理)多做(多和学生在一起),自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我的公公和婆婆是学校里让人羡慕的一对和睦夫妻教师,也是一对师德高尚令人尊敬的教师。关于他们的佳话我听过很多,此文我只想选他们在教育长河中泛起的几多爱的浪花,以窥探他们对教育的忠诚,感受他们高尚的人品。10多年前,郧县一中陈士惠老师周末回十堰城区家,当时车少人多,学校又不太顺路,坐车极不方便。后来她无意拦了一辆便车,中年司机知道了陈老师是一中老师,就向她说了一路同在一中教书的我的公公的许多好处(我公公在20多年前曾当过他班主任),让陈老师非常的感动。临下车,陈老师给他车费,他无论如何也不要。并且说,陈老师和我的老师是同事,你也是我的老师,学生哪能问老师要车费呢。陈老师每提起此事,都会生发出无限感慨。2007年9月份,我的公公从高三下来代高二课并任班主任。其中原高一有一个学生,经常上网逃课、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这个孩子的父母为儿子的不争气哭干了眼泪,苦苦哀求学校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学校领导也被这一对夫妻的真情所打动,答应再让他们的孩子留校观察两个月。但前提是,让他们自己去联系高二班主任,如果没人要,学校也无能为力。当我的公公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他心里很难过。谁愿意要这个孩子呢?于是,他就把这个孩子的情况告诉给了我的婆婆,并且说得救救这个孩子,救救这个家。夫妻俩想到了一块,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孩子不光到公公的班,还要让他住到自己的家里。当时他们的儿子正在一中读高三,让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住到自己家里,对儿子学习肯定会有影响。于是,他们又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当我的公公主动和这个学生的父母联系的时候,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等好事降临到他们的身上,天下还会有这么好的老师。后来,这个学生硬是在我公公家住了整整一年,改掉了坏习惯,高三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前不久,我在家随意翻看公公婆婆从教以来发表的文章,其中2003年第一期的《教师继续教育》(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指定刊物),杂志封面标题《让学生感受幸福》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我翻到第46页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竟然是我的婆婆写的。我一口气读完,不知什么时候眼泪模糊了双眼,多好的婆婆啊,多好的老师啊!这篇文章写了受她关爱的两个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念之情,而我的婆婆看到这两个学生的作文后,也感慨万分。她在文章中写道:“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更要用一颗爱心时时向学生喷洒幸福的甘霖,让亲切温暖时时包裹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了这种情愫,学生就会多一份健康的心理,对人生就会多一份自信。”文章写到这里,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已被幸福所包裹。
我的父辈们对教育是何等的执着,何等的热爱啊!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乱象,矛盾多多,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太功利化了,人的情感已经被教育的功利化践踏成一地鸡毛。教育就是育人,育人重在育心。对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要用大爱真爱感化学生,让爱在教育中传递。教师肩负着培育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培养有爱心的人。
我敬重的父亲、公公和婆婆,他们都是中学高级教师,从教近40年。其中我的父亲和公公都曾有过做中学校长的经历,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他们都曾长达20多年担任班主任,婆婆也曾多年担任过初中、高中班主任工作。他们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步入教育战线,是教育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他们把自己的毕生都献给了光荣的教育事业。我的父亲曾多次获得过市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公公曾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十堰市首届骨干教师;婆婆也曾多次被评为市县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他们为教育的付出,赢得了师生们的赞誉,在社会上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我写以上文字,并不是有意标榜他们,而是因为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我想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把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点滴进行一下梳理,从而审视体悟什么是教育,以供学习和借鉴。
我的父亲叫张春潮。我在学校时,就听到本校很多教师讲,他们都愿意给我父亲搭班代课,说我父亲代的班学生听话,懂礼貌,教学容易出成绩。甚至有的科任教师十分纳闷,说张春潮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把学生教育的那么顺思路,教师上课都倍感轻松,教学效果非常好。参加工作后,我问了我父亲,他说,他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知冷知暖,经常和学生们交心谈心,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及他们随时的思想状况他都了如指掌。他当班主任,从来没有训斥过哪一个学生,更不会打骂任何一个学生,他是用润物无声的爱感化着学生,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教育他们。他还告诉我,中学生对好坏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他们又处在青春叛逆期,老师对他们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关爱,自己少说(少讲大道理)多做(多和学生在一起),自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我的公公和婆婆是学校里让人羡慕的一对和睦夫妻教师,也是一对师德高尚令人尊敬的教师。关于他们的佳话我听过很多,此文我只想选他们在教育长河中泛起的几多爱的浪花,以窥探他们对教育的忠诚,感受他们高尚的人品。10多年前,郧县一中陈士惠老师周末回十堰城区家,当时车少人多,学校又不太顺路,坐车极不方便。后来她无意拦了一辆便车,中年司机知道了陈老师是一中老师,就向她说了一路同在一中教书的我的公公的许多好处(我公公在20多年前曾当过他班主任),让陈老师非常的感动。临下车,陈老师给他车费,他无论如何也不要。并且说,陈老师和我的老师是同事,你也是我的老师,学生哪能问老师要车费呢。陈老师每提起此事,都会生发出无限感慨。2007年9月份,我的公公从高三下来代高二课并任班主任。其中原高一有一个学生,经常上网逃课、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这个孩子的父母为儿子的不争气哭干了眼泪,苦苦哀求学校再给孩子一次机会。学校领导也被这一对夫妻的真情所打动,答应再让他们的孩子留校观察两个月。但前提是,让他们自己去联系高二班主任,如果没人要,学校也无能为力。当我的公公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他心里很难过。谁愿意要这个孩子呢?于是,他就把这个孩子的情况告诉给了我的婆婆,并且说得救救这个孩子,救救这个家。夫妻俩想到了一块,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这个孩子不光到公公的班,还要让他住到自己的家里。当时他们的儿子正在一中读高三,让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住到自己家里,对儿子学习肯定会有影响。于是,他们又做儿子的思想工作。当我的公公主动和这个学生的父母联系的时候,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这等好事降临到他们的身上,天下还会有这么好的老师。后来,这个学生硬是在我公公家住了整整一年,改掉了坏习惯,高三顺利地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前不久,我在家随意翻看公公婆婆从教以来发表的文章,其中2003年第一期的《教师继续教育》(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指定刊物),杂志封面标题《让学生感受幸福》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我翻到第46页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竟然是我的婆婆写的。我一口气读完,不知什么时候眼泪模糊了双眼,多好的婆婆啊,多好的老师啊!这篇文章写了受她关爱的两个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他们对老师的感念之情,而我的婆婆看到这两个学生的作文后,也感慨万分。她在文章中写道:“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教师不仅要把知识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更要用一颗爱心时时向学生喷洒幸福的甘霖,让亲切温暖时时包裹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有了这种情愫,学生就会多一份健康的心理,对人生就会多一份自信。”文章写到这里,我真切感受到自己已被幸福所包裹。
我的父辈们对教育是何等的执着,何等的热爱啊!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乱象,矛盾多多,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太功利化了,人的情感已经被教育的功利化践踏成一地鸡毛。教育就是育人,育人重在育心。对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就是要用大爱真爱感化学生,让爱在教育中传递。教师肩负着培育祖国接班人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培养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