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改进语文阅读教学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孙秀花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是在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学生在不断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提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教学;提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读书是一个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见识的重要的一个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更需要青少年增长自己的见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寻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并鼓励学生要学会运用知识,从而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说是一切的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也就有了动力。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的。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
良好的阅读环境,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是指阅读的硬件环境的布置。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所在的教室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把教室的一角专门布置为读书角,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有浓厚文化信息的图片和文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另一方面是进行阅读的软环境的创设,开展一些“小伙伴讲故事”“我与妈妈读绘本”等活动,营造学校、家庭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兴趣,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2.选择有趣的阅读材料,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保证
“阅读?阅读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证。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语文老师必须要精心准备和思考的。在刚开始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演示、多媒体展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影像和音频资料,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理解文字。出示一些精彩的片段,留下一些悬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书中进行阅读。如:教学六下《莫泊桑拜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每次分别请教什么问题?福楼拜是怎样指导他的?”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带着兴趣读,阅读中思考,思考后表达,不断发展学生的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二、创新阅读教学——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
阅读教学应避免传统的死记硬背,过多地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新阅读教学,就是要寻求阅读教学方法的突破,从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怀着兴趣,带着思考去阅读。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不断沉淀语文底蕴。
1.在字词教学时,创新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字词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对重点字词进行比较、分析、替换,从字词蕴含的含义发展到句段中情感的分析,紧扣重点字词,实现阅读教学的突破。如:教学五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师可以从课题中的“厄运”和“信念”两个词语入手:什么叫厄运?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谈迁又有怎样的信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到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受到熏陶。
2.在古诗文教学时,创新阅读教学
古诗文的教学,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如:教学三下《绝句》时,对于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通过引导学生填入“有”、“嵌”、“里”、“内”、“前”等字的反复阅读、比较,体会用了“含”字就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有的古诗文教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区分词语的古今含义。
3.在课文教学时,创新阅读教学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要换位思考,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教学五下《海伦·凯勒》时,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句段修改对照练习。如:将课文中的“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改为“她不分昼夜,吮吸着知识的甘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比较,着重让学生体验感悟海伦对知识的渴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开展阅读活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文本内容,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活动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必不可缺的载体。如:借助每周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课外书籍的感受;每月开展一次晒晒我的读后感活动,促使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学以致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归宿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表达”,其实质就是从“学会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在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深化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关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必不可缺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人的全面发展与语文课程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最核心的落脚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要学会阅读,二是要学会表达。阅读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阅读的目标和宗旨。理想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以此两个达成的目标为发展的抓手,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课内外的时机,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启东.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语文天地,2017(09):56-58.
[2]范丽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05):78-80.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教学;提升素养
语文学习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读书是一个丰富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见识的重要的一个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更需要青少年增长自己的见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寻乐趣,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并鼓励学生要学会运用知识,从而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
一、激发阅读兴趣——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起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说是一切的开始,有了兴趣,学生学习也就有了动力。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的。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
良好的阅读环境,主要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是指阅读的硬件环境的布置。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所在的教室空间进行合理的布置,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把教室的一角专门布置为读书角,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有浓厚文化信息的图片和文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阅读。另一方面是进行阅读的软环境的创设,开展一些“小伙伴讲故事”“我与妈妈读绘本”等活动,营造学校、家庭良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在有趣的故事阅读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兴趣,逐渐形成阅读的习惯。
2.选择有趣的阅读材料,是激发阅读兴趣的保证
“阅读?阅读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重中之重,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证。阅读材料的选择,是语文老师必须要精心准备和思考的。在刚开始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趣味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演示、多媒体展示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影像和音频资料,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理解文字。出示一些精彩的片段,留下一些悬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书中进行阅读。如:教学六下《莫泊桑拜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每次分别请教什么问题?福楼拜是怎样指导他的?”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让学生带着兴趣读,阅读中思考,思考后表达,不断发展学生的阅读和表达的能力。
二、创新阅读教学——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
阅读教学应避免传统的死记硬背,过多地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新阅读教学,就是要寻求阅读教学方法的突破,从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怀着兴趣,带着思考去阅读。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文素养,不断沉淀语文底蕴。
1.在字词教学时,创新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字词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结合上下文,对重点字词进行比较、分析、替换,从字词蕴含的含义发展到句段中情感的分析,紧扣重点字词,实现阅读教学的突破。如:教学五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师可以从课题中的“厄运”和“信念”两个词语入手:什么叫厄运?谈迁遭受了怎样的厄运?谈迁又有怎样的信念?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到人物的优秀品质,从而受到熏陶。
2.在古诗文教学时,创新阅读教学
古诗文的教学,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遣词用句的精妙。如:教学三下《绝句》时,对于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通过引导学生填入“有”、“嵌”、“里”、“内”、“前”等字的反复阅读、比较,体会用了“含”字就把窗框写活了,写出画面的动态之美,诗中静动结合,充满生机。有的古诗文教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区分词语的古今含义。
3.在课文教学时,创新阅读教学
在课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要换位思考,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教学五下《海伦·凯勒》时,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句段修改对照练习。如:将课文中的“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改为“她不分昼夜,吮吸着知识的甘霖。”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比较,着重让学生体验感悟海伦对知识的渴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开展阅读活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文本内容,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活动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必不可缺的载体。如:借助每周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课外书籍的感受;每月开展一次晒晒我的读后感活动,促使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学以致用——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归宿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让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表达”,其实质就是从“学会知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在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深化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关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必不可缺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从人的全面发展与语文课程的角度来说,语文教学最核心的落脚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要学会阅读,二是要学会表达。阅读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阅读的目标和宗旨。理想的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以此两个达成的目标为发展的抓手,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为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课内外的时机,让学生学以致用,把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刘启东.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语文天地,2017(09):56-58.
[2]范丽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名师在线,2018(05):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