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
【作者】 叶俊锋
【机构】 广西陆川县大桥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老师的共同目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兴趣导向、实验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知识体系和问题教学五方面着手,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问题教学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质减负”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化学作为初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因此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非常多。如何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值得所有初中化学老师思考。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兴趣导向策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而言一样适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融入课堂教学互动之中,能明显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初中化学老师要善于运用兴趣导入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利用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些简单的试验中发现化学的神奇与魅力,进而提升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在第一次化学课上,可以利用玻璃棒点灯、小木炭跳舞、白糖变黑雪等神奇的小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二、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辅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除了按照教材要求,做好课堂实验演示之外,必要时还要增设课外实验。例如,在探究熟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时,化学老师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利用教室掉落的墙皮做实验。首先,可以让学生猜测,熟石灰在变质以后产生哪些化学反应物,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与学生开展“比一比”活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效果良好。通过增设实验,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化学大多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化学实验也非常简单,现象明显,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例如,在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上,很多学生都容易混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记忆犹新,遇到类似问题是就会联想到曾经的实验,出错的几率大大减小。可见,化学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适时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打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课堂教学变的更加高效。例如涉及到酸碱盐溶解性表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将表格向学生投影,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观察表格特点和内容,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表格为13行6列,分别对应了阳离子和阴离子。接着,让学生以化学式接龙的方式,按顺序组合出化学式,并且学生每指出一个化学式,就在投影仪上将该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关特性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表格内物质进行分类,将可溶的用红色表示,不可溶的用蓝色表示,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酸碱盐溶解性的相关知识,也让学生再次巩固了78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和相关特性,这是单靠口头讲述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俗话说:“一根线,只能钓一条鱼,若把线织成网,那就可以把‘大鱼、小鱼’都抓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要善于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式一张“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抓住“鱼”。要实现这一效果,授课教师一定要充分吃透教材,摸清教材的知识脉络,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等。例如,在涉及“化学与能源”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生物电池使灯泡发亮,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已经较为清晰,如果还一味的按照教材安排重复讲解,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厌烦,面对这种情况,化学老师就应当重新设计教学计划,通过实例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新知识重点讲解,旧知识简单带过,这种方式下教学效率非常明显。
五、善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述到“物质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时,化学老师可以将开水倒入烧杯中,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白磷,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观察到的现象。紧接着,将一块铜片覆于烧杯之上,并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上白磷和红磷,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铜片上面的白磷燃烧起来,而铜片之上的红磷和烧杯内的白磷并没有燃烧。此时,就可以开始向学生提问了,为什么铜片上面的白磷没有引火也能燃烧?而同样条件下的红磷并没有燃烧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学(下转第7页)(上接第8页)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高度活跃,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善用化学课堂情感交流
有关资料表明:人类的认知水平受情感影响。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高兴时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境界,做事情合乎道理、学习用工轻松;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别说是学习了,对任何事情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为此素质教育下的化学学科的学习,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学识和个性特点的同时,要根据学生情绪创造条件来引导学生学习。
1、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一是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的交流,从而让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交易共同体”,教学相长,用感情的投入来和学生交流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学习,使这一系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围绕教学的内容来说,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以此来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确立学生化学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就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理解、领悟、积累、运用,从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让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够“勇做”化学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叶梅.浅谈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的有效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3,(16):76.
[2]王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64-165.
【关键词】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问题教学法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质减负”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化学作为初中的主要科目之一,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化学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特征,因此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非常多。如何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值得所有初中化学老师思考。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兴趣导向策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而言一样适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融入课堂教学互动之中,能明显的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初中化学老师要善于运用兴趣导入策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利用小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些简单的试验中发现化学的神奇与魅力,进而提升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例如,在第一次化学课上,可以利用玻璃棒点灯、小木炭跳舞、白糖变黑雪等神奇的小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二、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辅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除了按照教材要求,做好课堂实验演示之外,必要时还要增设课外实验。例如,在探究熟石灰变质的化学反应时,化学老师可以和全班学生一起,利用教室掉落的墙皮做实验。首先,可以让学生猜测,熟石灰在变质以后产生哪些化学反应物,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最后与学生开展“比一比”活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效果良好。通过增设实验,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初中化学大多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化学实验也非常简单,现象明显,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例如,在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上,很多学生都容易混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记忆犹新,遇到类似问题是就会联想到曾经的实验,出错的几率大大减小。可见,化学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教学手段也层出不穷,适时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打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课堂教学变的更加高效。例如涉及到酸碱盐溶解性表的知识点时,可以利用教学课件,将表格向学生投影,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让学生观察表格特点和内容,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表格为13行6列,分别对应了阳离子和阴离子。接着,让学生以化学式接龙的方式,按顺序组合出化学式,并且学生每指出一个化学式,就在投影仪上将该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关特性展示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表格内物质进行分类,将可溶的用红色表示,不可溶的用蓝色表示,这样学生就会一目了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了酸碱盐溶解性的相关知识,也让学生再次巩固了78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和相关特性,这是单靠口头讲述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俗话说:“一根线,只能钓一条鱼,若把线织成网,那就可以把‘大鱼、小鱼’都抓到。”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要善于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式一张“知识网络”,让学生能够抓住“鱼”。要实现这一效果,授课教师一定要充分吃透教材,摸清教材的知识脉络,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考点等。例如,在涉及“化学与能源”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生物电池使灯泡发亮,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一知识点已经较为清晰,如果还一味的按照教材安排重复讲解,那么学生就会感到厌烦,面对这种情况,化学老师就应当重新设计教学计划,通过实例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新知识重点讲解,旧知识简单带过,这种方式下教学效率非常明显。
五、善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述到“物质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时,化学老师可以将开水倒入烧杯中,并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白磷,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观察到的现象。紧接着,将一块铜片覆于烧杯之上,并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上白磷和红磷,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铜片上面的白磷燃烧起来,而铜片之上的红磷和烧杯内的白磷并没有燃烧。此时,就可以开始向学生提问了,为什么铜片上面的白磷没有引火也能燃烧?而同样条件下的红磷并没有燃烧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学(下转第7页)(上接第8页)法,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保持高度活跃,也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六、善用化学课堂情感交流
有关资料表明:人类的认知水平受情感影响。对于新时期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高兴时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境界,做事情合乎道理、学习用工轻松;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别说是学习了,对任何事情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为此素质教育下的化学学科的学习,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学识和个性特点的同时,要根据学生情绪创造条件来引导学生学习。
1、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一是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的交流,从而让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交易共同体”,教学相长,用感情的投入来和学生交流的同时引导学生的学习,使这一系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二是化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围绕教学的内容来说,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以此来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确立学生化学课堂的主体地位。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本就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理解、领悟、积累、运用,从而使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让学生有独立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得积极主动,才能够“勇做”化学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择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教学效率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叶梅.浅谈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的有效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3,(16):76.
[2]王俊.互动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