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分析
【作者】 久安求忠
【机构】 青海省玉树市囊谦县第一完全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人们生活不断发展的同时,对教育的要求也开始有了变化,如今人们及社会对教育认识不单单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不断进行知识的深入了解及探索,对提升自身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语文作为一们语言学科,是人们沟通以及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语文这门学科还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性,学生应该对语文知识的人文性进行解及分析,因为语文的人文性对教学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上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特点,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分析进行了研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分析
语文学习对人们有非常大的作用,其一,语文是一门语言科目,由此学习语文能够实现交流以及沟通,对人们生活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语文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能够促进性学生的审美以及表达,一下就是对人文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人文性教育的独特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具有体现价值观,人文性是以高扬人生价值,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理念,强调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的超越性。人文性是反映社会越发达,社会进步标志。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教改研究成果,教师要从科学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角度,针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对人文性进行必要的探讨,与语文相结合对人文性进行一些的思考。
2.人性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文教育评价少,认识偏。
管理者对教育的人性化教育,评价少,认识偏,多数校长和少数教师认为:人性化教育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监督、鉴定和考核,是为了让教师听从管理者的安排。根本没有把提高教育质量,做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评价作用的有效途径。
(2)没有合理性评价制度。
从评价制度结构来看,人性化教育的主要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鉴定性的评价。缺乏充分的信息的评价,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认识,不仅没有形成反馈网络信息,而且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主体,不可能反映人性化教育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发挥教师的艺术感染力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的发展以及小学生以后学习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想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重视人文性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感染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实现人文性的发展。第一,老师应该重视在教学方法中进行人文性的体现,以这种实际的体验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非常用心的和朋友、老师以及家长交流。第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感染力,并在语文课堂上,运用丰富,具有感染作用的语言以及良好的品德来促使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语文本身内容的美。第三,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所以要求老师要利用自身的能力,对于语文人文性进行理解,以及探索,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人文性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要发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卢沟桥的狮子》等文章的时候,教师要从爱国主义教育出发,引导学生勿忘国耻、爱国爱民,在学习《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等文章的时候,要从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出发,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在学习一些人情事件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认清人性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择了大量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教材,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理念,借助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学生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们和整个社会。例如,在《李时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的敬业精神,逐渐克服浮躁、马虎的毛病,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6.积极营造人文性教育的环境
(1)平等竞争,鼓励差生。
一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立的人格;二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从情感上感化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三是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时,鼓励口语不流利的学生,上台演讲,加强口语锻炼,重点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重点帮助,给予肯定。如果从思想和行为上引导差生,从人文性角度关心差生,一定能促进差生产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对差生的健康发展很重要。
(2)互生互动,友好合作。
一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利用各小组之间的互动,评价团体成绩,共同达成教学目,共同达成教学组织形式。二是小组合作,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又可以作学习是新课程,是倡导人文性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培养良好的人文性的合作学习习惯。
结束语:
结合上文可知,小学生是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此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时期,同时又是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对语文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积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在教育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文本意义的理解,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精神世界的塑造,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借力资源与想象,融合朗读与表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王林波.语文知识.2017(14)
[2]品味“耻辱”,真切体验——《卧薪尝胆》文本解读与教学突破[J].沈蕾,何苏农.语文知识.2017(14)
[3]语文教材要给孩子传递真和美——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两篇课文的商榷[J].杨自群.博览群书.2017(06)
教育.2014(05)
[5]近十年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述评——基于2001-2011年间486篇文献的分析[J].俞明雅.基础教育.2013(05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分析
语文学习对人们有非常大的作用,其一,语文是一门语言科目,由此学习语文能够实现交流以及沟通,对人们生活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同时语文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能够促进性学生的审美以及表达,一下就是对人文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人文性教育的独特的基本特点
人文性具有体现价值观,人文性是以高扬人生价值,以完善自我为核心理念,强调人的时代性,反映了人的超越性。人文性是反映社会越发达,社会进步标志。根据小学语文学科教改研究成果,教师要从科学与人文性相结合的角度,针对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对人文性进行必要的探讨,与语文相结合对人文性进行一些的思考。
2.人性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人文教育评价少,认识偏。
管理者对教育的人性化教育,评价少,认识偏,多数校长和少数教师认为:人性化教育的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监督、鉴定和考核,是为了让教师听从管理者的安排。根本没有把提高教育质量,做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评价作用的有效途径。
(2)没有合理性评价制度。
从评价制度结构来看,人性化教育的主要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鉴定性的评价。缺乏充分的信息的评价,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认识,不仅没有形成反馈网络信息,而且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性化的教学评价主体,不可能反映人性化教育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发挥教师的艺术感染力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的发展以及小学生以后学习生活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想要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重视人文性分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艺术的感染力,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实现人文性的发展。第一,老师应该重视在教学方法中进行人文性的体现,以这种实际的体验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非常用心的和朋友、老师以及家长交流。第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文的感染力,并在语文课堂上,运用丰富,具有感染作用的语言以及良好的品德来促使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以及语文本身内容的美。第三,教师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鉴赏能力,所以要求老师要利用自身的能力,对于语文人文性进行理解,以及探索,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人文性的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语文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文章,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要发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作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卢沟桥的狮子》等文章的时候,教师要从爱国主义教育出发,引导学生勿忘国耻、爱国爱民,在学习《迷人的张家界》《桂林山水》等文章的时候,要从引导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出发,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在学习一些人情事件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认清人性中的真善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选择了大量的心理素质教育的教材,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改理念,借助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学生用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们和整个社会。例如,在《李时珍》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李时珍的敬业精神,逐渐克服浮躁、马虎的毛病,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6.积极营造人文性教育的环境
(1)平等竞争,鼓励差生。
一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独立的人格;二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我们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从情感上感化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三是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时,鼓励口语不流利的学生,上台演讲,加强口语锻炼,重点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重点帮助,给予肯定。如果从思想和行为上引导差生,从人文性角度关心差生,一定能促进差生产生的学习动力,这样,对差生的健康发展很重要。
(2)互生互动,友好合作。
一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利用各小组之间的互动,评价团体成绩,共同达成教学目,共同达成教学组织形式。二是小组合作,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又可以作学习是新课程,是倡导人文性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培养良好的人文性的合作学习习惯。
结束语:
结合上文可知,小学生是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此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时期,同时又是学生以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对语文的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应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积极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在教育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既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文本意义的理解,又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精神世界的塑造,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借力资源与想象,融合朗读与表达——《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J].王林波.语文知识.2017(14)
[2]品味“耻辱”,真切体验——《卧薪尝胆》文本解读与教学突破[J].沈蕾,何苏农.语文知识.2017(14)
[3]语文教材要给孩子传递真和美——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两篇课文的商榷[J].杨自群.博览群书.2017(06)
教育.2014(05)
[5]近十年小学语文教材研究述评——基于2001-2011年间486篇文献的分析[J].俞明雅.基础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