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开展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作者】 戴小兵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着晓乡寄宿制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来自教育部长的声音,传统文化进校园三句话:“一是覆盖教育的各个学段,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一个固本工程;而是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铸魂工程;三是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中国人的打底工程。”教育关系着一个生命的未来,关系着千千万万家的幸福,因此,我们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科学的规律来引导学生爱上经典阅读,为他们的人生高度打好基础。
  【关键词】 小学;经典阅读;重要性

  一、首先我谈一下经典阅读的八大好处
  第一:提高识字能力。1、识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2、识字能力是文化素养养成和提高的第一步。3、诵读国学经典能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
  第二:提高阅读能力:1、阅读能力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2、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气韵。3、诵读国学经典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智结构。
  第三:提升写作能力:1、为写作积累词汇2、提升文章脉络。3、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第四:夯实文化功底:1、文化童子功是人生的终身财富。2、文化知识、语言知识、文字知识、人文知识是每个学生应学会和掌握的基本功。
  第五:提高其他学科教育:文化知识是一切文化的基础。
  第六:教会立德和树人:读圣贤经典就是和圣贤对话。
  第七:开发智慧潜能:1、国学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2、国学经典能教化学生心灵,开启大脑智慧。
  第八:增进亲子关系,实现幸福家庭,幸福人生。
  阅读如此重要,但小学生中流行的却是浅阅读和功利化阅读。浅阅读是指不需要动脑,单纯消遣的阅读,大致有读图、缩读、速读等形式,学生们往往喜欢选择天马行空的玄幻小说、风花雪月的青春文学、搞笑的卡通漫画、删减的名言警句等明显带有通俗的大众文化特点的读物或网络文章。“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公布调查结果:未成年人最爱读图,渐失对文字阅读的兴趣。文字背后的意思和语句的内在逻辑及深层意蕴,这些让人觉得累,懒得去思考。
  功利化阅读是指学生读书目的不在于积累知识,提升道德素养,而仅是看重阅读对分数的影响,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考个好分数。所以为立竿见影,选择的都是作文选、流行杂志、教辅教参等学习辅助资料。
  对这两种现象,著名作家苏叔阳忧虑地说:“浅阅读的盛行和功利化阅读的泛滥,折射了世风的浮躁、浮华。”
  1. 导致文化底蕴不足,人文素养太低。浅阅读文本为迎合学生心理,充斥笑话、情话、大白话、暴力甚至色情等,大多缺失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文关怀、审美理想和道德规范,多读这类文本会形成价值取向的平庸化、低俗化,甚至标榜前卫、玩世不恭,正确的人生观、好的审美眼光不易形成。
  2. 导致思维退化。俗话说“脑子越用越灵”,而浅阅读只为了放松、消遣,懒得动脑思考,导致思维的形象性、生活性、大众性倾向,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理论性受到影响。
  3. 导致理解能力受影响。长期阅读过于简易的读物,到了高中后,碰到文句比较长,句子比较复杂的文章就读不懂,极大困扰高中的学习,难以在高中阶段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学校在开展经典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其次把作业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不要让题海淹没学生的课余生活,淹没学生的人生目标。
  对于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和爱好,备受电视和网络吸引的小学生来说,特别是那些父母没有时间的小学生来说,学校的这节阅读课意义重大。阅读课上由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小一点的年级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稍微大点年级到4、5、6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带领他们阅读《孝经》、《论语》等经典这样到了小学毕业这些学生就有了3万字的文字积累,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自然提高。在陪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对于老师也是提高的过程。因为对我本人来讲从小就缺乏经典的滋养,在教学中明显感到后劲不足。
  现在学校和老师因为教学质量的缘故,都非常重视作业,学生晚上的时间都被作业占完了,学生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久之就难以培养阅读的兴趣了。其实,少做点作业,让学生能腾出时间阅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反而是推动力。因为人在13岁之前记忆力最强,这个时间正是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抛弃不必要的闲书,把中华民族圣贤经典根植学生的大脑,到时他就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对学生的一生起到关键作用。正如《弟子规》讲到:非圣书 屏勿视,弊聪敏 坏心志。
  教师要好好反省:作为教师我们交给学生的知识、能力今天有用,明天有用吗?应该好好的拷问下自己!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好多都是“对境智”。比如牛顿的经典力学在宏观力学上起作用但在微观量子力学就不起作用了,这就是“对境智”。作为老师我们教给学生的没有超越现有的知识体系和语言体系,我们交给学生的就是“对境智”我们能说我们是个合格的老是吗!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读书的热情和自觉性,养成读书习惯和兴趣。小学生听老师的话,不服输,爱表现,这些特点对在学校开展阅读活动,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和自觉性很有帮助。
  总之,要有长远的阅读期待。阅读的效果不是马上显现的,必须要经过一代人和几代人的积累后才慢慢体现出来,所以不要短期看不到阅读的效果就失望,否定阅读的意义,而要以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长期开展阅读经典的活动,以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能够轻松适应高中等难度加大,内容加深的学习挑战。最终给学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打破陈规,阅读不止于“书声朗朗”[J].陈丽清.学周刊.2015(18)
  [2]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丽娟.学周刊.2017(05)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姚秉含.聊城大学2014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张欣.天津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