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作者】 王梅华

【机构】 广西陆川县马坡镇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以后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教学中创建以“优质、高效、减负”为目标的高效课堂,能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满足甘州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这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梦想。
  一、巧于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以后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出发,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到数学的亲切、自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明确提出了“过程性目标”,重视数学的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重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就是学习目标。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中亲身经历某些“过程”,而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要比“数学知识”本身更有价值。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经历了观察、类比、归纳、实验、猜想、验证等获取知识的过程,亲身体验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伴互助、竞争交流的学习乐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等将会检验自身的个体主观性经验,从而正确的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从而学会形成数感,知道该怎样学习数学,才能在数学方面有所发展。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说明: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一种有现实问题到数学问题、有具体问题到抽象问题的认识转化活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从自己的已有数学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得出有关的数学结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真是的思维活动,通过创设适当的符合学情的数学问题情境或者实例来引发学生必要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反思,从而让学生进行有效建构数学知识结构。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把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和运用的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这种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创设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这些学习过程,才会提升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自信心和创新意识。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三、师生共同发展,关键在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无容置疑,新课程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切设计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展开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才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较多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学习与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从而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考虑怎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比较、推理、猜想、实践、交流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灵活多变的数学学习活动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来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尊重、理解、信任、宽容和平等交流的学习氛围中学到知识、获得成功的内心体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使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教学“同样多”时,让学生先摆5朵红花,然后让学生在下面一个对一个的整齐地摆,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通过学生剪、拼等操作活动,把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学具的操作,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渗透了等积变换的思想,等等。
  总的一句话,我在教学当中,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在师生互信的基础上建立教学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必要时还可能借助一定的教学用具,渗透数学的思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共同的目标。我坚信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实践,高效课堂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