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肢体语言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作者】 次成尖措
【机构】 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民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教学活动中,有着各种的教学方法,并且教师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是学生不同接受和理解方法,在教学活动中,肢体语言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所谓的肢体语言即是人体通过身体各部位做出的动作传到的实际交流的语言信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的肢体语言来表教学的知识,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了解和认可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肢体语言;策略
肢体语言是配合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表达想法和情感的方法之一,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加入对于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为互动式教学方法打下基础,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1、物理学科特点与肢体语言的使用
1.1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对于初中的物理学科来说,其拥有者直观、形象、真实的特点。在其教学活动的进行中,需要配合对于实验来进行实际的教学操作,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性,帮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学生在于课堂的学习兴趣。帮助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入肢体语言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实验教学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可以降低认知难度,对于学生的感性认知有助于提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的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2物理知识的抽象性
物理知识本身及学生对其的认知过程都具有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中如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何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降低理解难度,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物理实验。但除了利用实验器材外,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实验仪器生产厂”。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需要,设计一些肢体动作,以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两两搭档,让其中一人的一只手叉在腰间,另一人竖直向下地拉他叉在腰间的手肘部位,然后两人交换姿势,体会拉力对两个手臂产生的作用。这样的肢体语言设计,就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能切身体会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两个支点产生的作用。
1.3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例如,讲解“抛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做出投篮的动作,讲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2、教材内容设计与肢体语言的使用
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材在某些环节的设计上很好地体现了肢体语言。第一,实验教学。物理教材中既有自成一节的实验内容,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又有辅助学生理解的学习内容,如“演示实验”“做一做”等。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的“测定反应时间”、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中的“确定薄板的重心”,这些都需要肢体语言的配合。第二,教材插图。教材中的插图,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理解难度,促进知识建构。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肢体语言,为教师肢体语言的设计和使用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方向。
3、学生学习情感与肢体语言的使用
3.1获得认可和得到肯定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常常借助他人的评价来完成对自我的认识,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关注和认同,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学中,教师亲切的微笑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目光的注视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课堂上,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对其进行暗示,以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相对于语言上的直接制止和否定,肢体语言,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顾及了学生的感受,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鼓励、认同的目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3.2主导行为为兴趣导向
兴趣是增强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伴随着的是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伴随着的是一种消极、厌烦的情绪体验。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才有内在动力。教师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多变的手势、夸张形象的身体动作或姿势,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3提升了有意识注意力保持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保持是有一定条件的.且保持的时间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是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对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这样说道:“肢体语言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课堂上,教师出其不意的动作、夸张的身体姿势等都会引起学生无意识的注意,触动学生情感。例如,讲“力的测量”时,教师并没有将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直接看到。当讲到“如何测量”时,教师先对测量工具进行了语言描述,随后慢慢地把手伸向衣兜,学生的眼神随着教师的手而移动,发现教师像变戏法一样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弹簧测力计来,他』ffTtP.惊讶,被教师意外的动作逗笑了。简简单单的一个“掏”的动作,成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添加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的帮助来提升学生对于物理教学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肢体语言的使用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拉近师生距离,同时使学生感到获得认可。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对于顺利的开展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谈物理教学初中生能力的培养[J].顾正宁.宁夏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2]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J].蒲新明,高丹丹.才智2017年15期
【关键词】 初中物理;肢体语言;策略
肢体语言是配合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类表达想法和情感的方法之一,在初中的教学活动中,加入对于肢体语言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为互动式教学方法打下基础,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1、物理学科特点与肢体语言的使用
1.1物理学科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对于初中的物理学科来说,其拥有者直观、形象、真实的特点。在其教学活动的进行中,需要配合对于实验来进行实际的教学操作,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实验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性,帮助学生全方位的理解物理知识,提升学生在于课堂的学习兴趣。帮助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入肢体语言教育,可以帮助教师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实验教学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可以降低认知难度,对于学生的感性认知有助于提高,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的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1.2物理知识的抽象性
物理知识本身及学生对其的认知过程都具有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理解。教学中如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如何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降低理解难度,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物理实验。但除了利用实验器材外,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实验仪器生产厂”。教师可以根据讲授内容和学生需要,设计一些肢体动作,以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力的分解”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两两搭档,让其中一人的一只手叉在腰间,另一人竖直向下地拉他叉在腰间的手肘部位,然后两人交换姿势,体会拉力对两个手臂产生的作用。这样的肢体语言设计,就将抽象的知识以直观、具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能切身体会到竖直向下的拉力对两个支点产生的作用。
1.3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性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肢体语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例如,讲解“抛体运动”时,教师可以做出投篮的动作,讲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2、教材内容设计与肢体语言的使用
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材在某些环节的设计上很好地体现了肢体语言。第一,实验教学。物理教材中既有自成一节的实验内容,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又有辅助学生理解的学习内容,如“演示实验”“做一做”等。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中的“测定反应时间”、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中的“确定薄板的重心”,这些都需要肢体语言的配合。第二,教材插图。教材中的插图,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理解难度,促进知识建构。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肢体语言,为教师肢体语言的设计和使用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方向。
3、学生学习情感与肢体语言的使用
3.1获得认可和得到肯定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常常借助他人的评价来完成对自我的认识,很在乎外界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关注和认同,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学中,教师亲切的微笑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目光的注视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课堂上,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等对其进行暗示,以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相对于语言上的直接制止和否定,肢体语言,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顾及了学生的感受,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鼓励、认同的目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
3.2主导行为为兴趣导向
兴趣是增强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学生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伴随着的是一种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常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伴随着的是一种消极、厌烦的情绪体验。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才有内在动力。教师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灵活多变的手势、夸张形象的身体动作或姿势,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3提升了有意识注意力保持
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保持是有一定条件的.且保持的时间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效抓住学生注意力是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家罗伯特·布鲁斯对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这样说道:“肢体语言对教师帮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课堂上,教师出其不意的动作、夸张的身体姿势等都会引起学生无意识的注意,触动学生情感。例如,讲“力的测量”时,教师并没有将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直接看到。当讲到“如何测量”时,教师先对测量工具进行了语言描述,随后慢慢地把手伸向衣兜,学生的眼神随着教师的手而移动,发现教师像变戏法一样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弹簧测力计来,他』ffTtP.惊讶,被教师意外的动作逗笑了。简简单单的一个“掏”的动作,成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教师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添加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的帮助来提升学生对于物理教学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在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肢体语言的使用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拉近师生距离,同时使学生感到获得认可。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对于顺利的开展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谈物理教学初中生能力的培养[J].顾正宁.宁夏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2]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应用[J].蒲新明,高丹丹.才智2017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