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慢智慧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作者】 梁丽英
【机构】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环节,在这个环节的教育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们学习习惯的培养,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学。要适当的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借助实验等活动,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老师们要不断的尝试各种教学方式,对其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不能随意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删减,采用慢节奏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给学生们学习知识内容的缓冲时间。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慢智慧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往往追求的是快节奏的教学方式,大部分的老师甚至管理者都认为慢节奏的教学极大程度的浪费的教学的时间,降低了整体教学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慢节奏教学并不是一味的使用缓慢的教学方式,延缓教学,而是根据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制定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快慢的结合方式,来了解学生们的数学能力以及其学习特点,让学生们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去吸收数学知识内容,并对其知识进行展现。
一、知识形成的过程
依据我国相关规定的教学要求,需要对学生们的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将“慢”融入到其中,引导学生们进行精力,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学生们可以认清知识之间的差异以及其连接关系。在这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们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们自由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要注重教学形式。要时刻观察教学课堂,不能随意删减其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不能采用司机因隔壁的方式,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容易遗忘。
二、实际体验建立概念要“慢”
数学概念的建立必须要理解概念实质,多数数学概念很抽象,除了要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外,还要通过具体操作活动组织学生在具体体验中建立正确的概念。特别是单位概念的建立,更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用一颗善于等待的心,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积极体验,采用“慢”教学来激活大脑的兴奋,这样更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单位概念。比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帮助学生体验1千克到底有多重,建立正确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千克到底有多重,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达出来,只有靠充分体验才能将直观感受内化形成抽象的概念,因此一定的操作活动是体验1千克有多重的有效抓手。要体验1千克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数学知识内化的“慢”过程。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分三个层次让学生体验1千克的轻重:第一层次是让学生比较同样大小的一袋红枣和一袋黄豆的轻重,凭借生活经验,一袋黄豆重。有什么办法验证呢?学生想出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使学生在猜、掂、秤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感知1千克的轻重;第二层次是利用学生对1千克的初步体验感知作为参照寻找身边比1千克轻或比1千克重的物品,学生很快从身边找出数学书、文具盒比1千克轻,而书包、桌子等则比1千克重,并探索几本书的质量大约1千克,几个文具盒的质量大约一千克,怎样使得书包的重量变成2千克,通过找、掂、估、拎、称等“慢”而实在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第三层次是分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1千克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对1千克重的物体的感受作为参照物来估计物品的质量,拓宽体验的范围。学生能从体验感知到依据感知进行直觉估计无疑是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可以说,如果没有活动支撑,没有“慢”教学的智慧,学生的体验则是一句空话。
三、反馈总结得出结论要“慢”
反馈总结一定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既然已经得到了深刻的感知体验,那么让他们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就水到渠成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因为学生语言表达不那么准确,在反馈交流时将学生的话接过去快速帮学生总结出结论,缺少了耐心与等待,使很多学生失去了自主归纳总结的机会。其实,学生在自己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会得到发展,“慢”将会凸显其优势。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在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有充分的感知体验之后,让他们利用探究过程中填写的实验报告单,进一步组织学生观察、研究表格中的四次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对“到底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行思考。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有的说“三角形第三条边的长度不能比另两条边的总和长”,有的说“三角形第一条和第二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都比第三条边长”,有的说“第一条和第二条边加起来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的都不能围成三角形”,有的说“三角形中较短的两条边的和都比第三条边长”,还有的说“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些说法,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但都是从“两边之和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来分析的,说明学生已经将重点集中到边的长短上,这是他们真实的理解和反映,这种课堂生成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正是课堂教学中“慢”智慧的体现。
结语:数学这门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整体的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对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判断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测,科学有效的利用慢智慧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适当的调节自己的课堂教学进度,尽可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对学生们知识传授的程度,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总结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慢的地方,在采用慢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推动我国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珠振. 促学而评,理答语宜平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运用艺术[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07)
[2] 林志民.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 2017(23)
[3] 章永其.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问题解决方略[J]. 学周刊. 2017(23)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慢智慧
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往往追求的是快节奏的教学方式,大部分的老师甚至管理者都认为慢节奏的教学极大程度的浪费的教学的时间,降低了整体教学课堂的效率以及质量。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慢节奏教学并不是一味的使用缓慢的教学方式,延缓教学,而是根据学生们的身心发展需求制定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快慢的结合方式,来了解学生们的数学能力以及其学习特点,让学生们利用课堂时间充分去吸收数学知识内容,并对其知识进行展现。
一、知识形成的过程
依据我国相关规定的教学要求,需要对学生们的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深入的了解,将“慢”融入到其中,引导学生们进行精力,给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学生们可以认清知识之间的差异以及其连接关系。在这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们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们自由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要注重教学形式。要时刻观察教学课堂,不能随意删减其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学习,不能采用司机因隔壁的方式,死记硬背的方式很容易遗忘。
二、实际体验建立概念要“慢”
数学概念的建立必须要理解概念实质,多数数学概念很抽象,除了要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外,还要通过具体操作活动组织学生在具体体验中建立正确的概念。特别是单位概念的建立,更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用一颗善于等待的心,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参与积极体验,采用“慢”教学来激活大脑的兴奋,这样更有助于建立正确的单位概念。比如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帮助学生体验1千克到底有多重,建立正确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1千克到底有多重,用语言无法准确表达出来,只有靠充分体验才能将直观感受内化形成抽象的概念,因此一定的操作活动是体验1千克有多重的有效抓手。要体验1千克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真正体现数学知识内化的“慢”过程。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分三个层次让学生体验1千克的轻重:第一层次是让学生比较同样大小的一袋红枣和一袋黄豆的轻重,凭借生活经验,一袋黄豆重。有什么办法验证呢?学生想出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使学生在猜、掂、秤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感知1千克的轻重;第二层次是利用学生对1千克的初步体验感知作为参照寻找身边比1千克轻或比1千克重的物品,学生很快从身边找出数学书、文具盒比1千克轻,而书包、桌子等则比1千克重,并探索几本书的质量大约1千克,几个文具盒的质量大约一千克,怎样使得书包的重量变成2千克,通过找、掂、估、拎、称等“慢”而实在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对“千克”的感性认识;第三层次是分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1千克的认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对1千克重的物体的感受作为参照物来估计物品的质量,拓宽体验的范围。学生能从体验感知到依据感知进行直觉估计无疑是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可以说,如果没有活动支撑,没有“慢”教学的智慧,学生的体验则是一句空话。
三、反馈总结得出结论要“慢”
反馈总结一定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既然已经得到了深刻的感知体验,那么让他们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就水到渠成了。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会因为学生语言表达不那么准确,在反馈交流时将学生的话接过去快速帮学生总结出结论,缺少了耐心与等待,使很多学生失去了自主归纳总结的机会。其实,学生在自己交流总结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会得到发展,“慢”将会凸显其优势。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在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有充分的感知体验之后,让他们利用探究过程中填写的实验报告单,进一步组织学生观察、研究表格中的四次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对“到底什么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样的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行思考。之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有的说“三角形第三条边的长度不能比另两条边的总和长”,有的说“三角形第一条和第二条边的长度加起来都比第三条边长”,有的说“第一条和第二条边加起来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条边的都不能围成三角形”,有的说“三角形中较短的两条边的和都比第三条边长”,还有的说“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些说法,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但都是从“两边之和小于、等于或大于第三边”的情况来分析的,说明学生已经将重点集中到边的长短上,这是他们真实的理解和反映,这种课堂生成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不急于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正是课堂教学中“慢”智慧的体现。
结语:数学这门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其整体的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状态,对学生们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判断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检测,科学有效的利用慢智慧对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适当的调节自己的课堂教学进度,尽可能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对学生们知识传授的程度,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总结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慢的地方,在采用慢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推动我国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珠振. 促学而评,理答语宜平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运用艺术[J]. 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7(07)
[2] 林志民.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学周刊. 2017(23)
[3] 章永其.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问题解决方略[J]. 学周刊. 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