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国学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初探
【作者】 王 倩
【机构】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兰州新区舟曲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进一步了解国学经典阅读对发展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并对国学经典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 国学经典;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一、培养及提升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中学习阶段,会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进行发展完善。除了外在因素作用,学生通过自身阅读进行发展完善,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包括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国学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的积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众多优秀的作品都对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意义深远。如,人物传记中的清官廉吏,嘉言懿行,对学生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以载道,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学经典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文以载道。文以载道,顾名思义,文,是内容,是载体,是外形,道,是脉络,是体悟,是意蕴。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能使中学生吸收古今优秀作品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这样的思想内容贯穿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全部。比如,爱国爱亲。家国情怀,乡愁悠悠,亲情浓浓。篇目如《项脊轩志》。自由平等,民贵君轻,民本主义,自由追求。正义坚毅,至大至刚,守正不阿,自强不息,舍我其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篇目如《纪念刘和珍君》。求真求实,讲求现实主义,反对空谈,悲天悯人,经国际名,篇目如《劝学》。爱和平,兼爱非攻,以理服人,讲仁爱,泛爱众,篇目如《烛之武退秦师》。独立创造,认识自然,篇目如《相信未来》。
在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各类美文阅读中,感悟爱国敬业,追求真理,明礼诚信,严谨治学等优秀品质,都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促进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三、促进国学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的具体尝试
中学生的国学经典阅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课堂中完成的,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牵引,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认知发展,而忽略情绪,情意,情趣,特别是道德情怀和情操等素质的培养,特别容易忽视在课堂这一方神奇的空间,激活学生的道德潜能,
但母语学科教师,代表社会传承,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一点没有减轻,相反更加和必须神圣。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做到以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生理想,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良好的个性心理行为,引导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加强多向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充分发挥过程与方法的育人功能。当代中学生,已经逐步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由摄入现象批判性转化,精神世界逐渐走向成熟,已然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教师应注重发挥导引作用,主体驱动,达而弗牵,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曾提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高考语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依法治国等内容的考査,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助推素质教育,引领语文改革方向。语文高考坚持考査阅读、写作等学科核心素养,守正创新,蹄疾步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履行为国选材使命,语文高考改革进入“新常态”。
2016年4月6日-7日的全国普通高考命题工作会议中提到,语文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高考语文必须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
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入课堂教学实践,在促进国学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上,进行具体有益的尝试。理念先行,积极促进通过国学经典阅读来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高中国学教育:该走向哪里(下)》黄卫荣
[3]《高中语文课程“文以载道”的价值与达成》袁菊
【关键词】 国学经典;阅读;语文核心素养
一、培养及提升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中学习阶段,会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进行发展完善。除了外在因素作用,学生通过自身阅读进行发展完善,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其中,不仅包括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包括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国学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的积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众多优秀的作品都对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意义深远。如,人物传记中的清官廉吏,嘉言懿行,对学生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以载道,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学经典发展的核心要求是文以载道。文以载道,顾名思义,文,是内容,是载体,是外形,道,是脉络,是体悟,是意蕴。通过国学经典的阅读,能使中学生吸收古今优秀作品的营养,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这样的思想内容贯穿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全部。比如,爱国爱亲。家国情怀,乡愁悠悠,亲情浓浓。篇目如《项脊轩志》。自由平等,民贵君轻,民本主义,自由追求。正义坚毅,至大至刚,守正不阿,自强不息,舍我其谁,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篇目如《纪念刘和珍君》。求真求实,讲求现实主义,反对空谈,悲天悯人,经国际名,篇目如《劝学》。爱和平,兼爱非攻,以理服人,讲仁爱,泛爱众,篇目如《烛之武退秦师》。独立创造,认识自然,篇目如《相信未来》。
在自然社会,艺术科学,各类美文阅读中,感悟爱国敬业,追求真理,明礼诚信,严谨治学等优秀品质,都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促进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三、促进国学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的具体尝试
中学生的国学经典阅读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课堂中完成的,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板块。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牵引,以往的语文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认知发展,而忽略情绪,情意,情趣,特别是道德情怀和情操等素质的培养,特别容易忽视在课堂这一方神奇的空间,激活学生的道德潜能,
但母语学科教师,代表社会传承,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一点没有减轻,相反更加和必须神圣。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应该做到以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生理想,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良好的个性心理行为,引导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加强多向交流,增强师生情感,充分发挥过程与方法的育人功能。当代中学生,已经逐步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由摄入现象批判性转化,精神世界逐渐走向成熟,已然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教师应注重发挥导引作用,主体驱动,达而弗牵,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曾提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高考语文试题坚持立德树人,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和依法治国等内容的考査,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助推素质教育,引领语文改革方向。语文高考坚持考査阅读、写作等学科核心素养,守正创新,蹄疾步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履行为国选材使命,语文高考改革进入“新常态”。
2016年4月6日-7日的全国普通高考命题工作会议中提到,语文是与社会现实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高考语文必须突出体现高考内容改革方向,弘扬时代精神,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的考查,形成“一点四面”?(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在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语文的教育功能。
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入课堂教学实践,在促进国学经典阅读对中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上,进行具体有益的尝试。理念先行,积极促进通过国学经典阅读来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2]《高中国学教育:该走向哪里(下)》黄卫荣
[3]《高中语文课程“文以载道”的价值与达成》袁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