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英语阅读的障碍及应对技巧
【作者】 王西霞
【机构】 滁州市四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理解所学的阅读材料,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理解阅读材料,即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技巧的训练,从而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阅读理解也是高考英语的重头戏,150分的英语试卷仅阅读理解题就占40分,而其他题型也与阅读理解关系密切,都是在语篇中进行的,所以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往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得分的高低。但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中学生阅读常见的障碍
近年来,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和试题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导向。从历年的高考阅读文章的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不难看出有以下特点:1、文章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难度呈现一定梯度。2、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难句和长句等复杂句增多。3、根据语境推测生词意义和熟词新义的考查题增多。但是,不少学生对此很不适应,常见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障碍。大部分学生怕阅读主要是因为在英语阅读中存在严重的词汇障碍。按要求学生的词汇量应在3500左右,但大部分同学达不到这一要求。由于词汇量不足,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因生词较多,影响理解文章主旨和细节。其次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甚至因遇到生词而心烦,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还有则是中学生在阅读时不能熟练运用生词策略,而且熟词新义也影响理解句意。
2、 句法障碍。学生在遇到长句时往往搞不清句子结构,很难理解句意,遇到复合句时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由于阅读时遇到句子较长、句式复杂、句意理解较难,从而加重语篇理解的难度,学生在做题时,往往费时费力,但准确率却较低。
3、 语意障碍。在上下文语意联系方面,有时不理解上下二、三句之间句意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时不理解上下段落间的语意联系或逻辑关系。在语篇意义理解方面,往往抓不住自然段落的主旨和全文的主旨。能读懂或基本读懂全文,但找不到阅读理解题的支撑句,只能理解句子表面意义,不能理解句子深层内涵,因而不会做推测、判断和推理题。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4、 文体、题材障碍。阅读中常见的题材与文体是:广告、新闻、科普文、议论文、故事类。其中广告、新闻、故事类,学生一般不会出错。因为只要细心耐心,一般都能找到答案。但对科普文、议论文、学生普遍易失分,主要原因是这类文章句子较长、句式较复杂、含义有时晦涩、生词量较大。同时也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西方人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不习惯,因而在做这类题时,读速较慢,易产生厌烦心理,失去信心,耐心不够。
二、 应对阅读障碍的技巧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语感,培养阅读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本阅读技能包括略读(skimming)、找读(scanning)、预测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
阅读测试的要点:1.理解主旨大意。2.寻读具体信息。3.理解细节。4.根据上下文提供语境推测生词词义。5.简单的判断和推理。6.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7.逻辑作者的意图和态度。8.理解文段的文化信息。下面以阅读理解的题型为切入点,谈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和应试技巧,以期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细节理解题
1. 常见提问方式:以who、 what、which、 when、 where、 why、 how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如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mentioned?
(2)Why did the patient cry when she watched...?
2. 解题方法
细节理解题主要考察考生通过略读和找读获取特殊信息的能力。做题技巧是抓住提问中的关键词,仔细阅读相关细节的材料内容,一般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归纳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但是要注意排除下列干扰项:
(1)扩缩范围。文章为了表达得准确精密,很注意对范围的限定。有的是通过加上相应的词语限制,有些干扰项是通过改变或去掉限定词语,甚至扩大或缩小了语言范围。
(2)偷换概念。命题者设计命题时往往把原文的概念偷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望文生义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3)正误并存。在一干扰项中,某个句子或词语是正确的,其他分句或短语是错误的或表达不全面,正误并存,命题者借此以假乱真。因此只要一个选项局部有误或选项不全面,都属排除的干扰项。
(二)推理判断题
1. 推理判断题常见提问方式:如
(1)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2)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2. 解题方法
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难度最高的题类,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在做这类题时,要遵循“四不”“四要”原则。
(1) 不选文章中直接陈述的内容,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 不选凭空猜测的内容,要选在文中找到(下转第58页)(上接第59页)依据或理由的选项。
(3) 不选自己的观点,要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要读懂原文才是关键。
(三)主旨大意题
1. 主旨大意题常见提问方式:如
(1)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2)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2. 解题方法
主旨题用来检测考生对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判断能力。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可从主题句中直接找到答案。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的作用,解题技巧:排除法+题材法。
(1) 首先排除法,排除不掉,结合题材法。如果是说明文、议论文,把握住首段首尾句,尾端首尾句,就基本上不会出现方向上的偏离。
(2) 记叙文等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事或论题来归纳意思(常说明一个道理)。
(四)指代题
这类题型实际上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猜测生词生义;二是判断代词 的指代对象,或者根据文章进行判断。
1. 常见提问方式:如
(1)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in Paragraph 3 mean?
(2)In Paragraph 2,what does “it”refer to?
2. 解题方法
将所考词选项“代”回原文,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和构词法去猜,有时需要加上点自己的感悟或常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还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阅读习惯。其实,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技巧更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
一、中学生阅读常见的障碍
近年来,英语高考阅读理解文章和试题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导向。从历年的高考阅读文章的取材到问题的设置不难看出有以下特点:1、文章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难度呈现一定梯度。2、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难句和长句等复杂句增多。3、根据语境推测生词意义和熟词新义的考查题增多。但是,不少学生对此很不适应,常见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障碍。大部分学生怕阅读主要是因为在英语阅读中存在严重的词汇障碍。按要求学生的词汇量应在3500左右,但大部分同学达不到这一要求。由于词汇量不足,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因生词较多,影响理解文章主旨和细节。其次是因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甚至因遇到生词而心烦,从而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还有则是中学生在阅读时不能熟练运用生词策略,而且熟词新义也影响理解句意。
2、 句法障碍。学生在遇到长句时往往搞不清句子结构,很难理解句意,遇到复合句时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由于阅读时遇到句子较长、句式复杂、句意理解较难,从而加重语篇理解的难度,学生在做题时,往往费时费力,但准确率却较低。
3、 语意障碍。在上下文语意联系方面,有时不理解上下二、三句之间句意内在的逻辑联系,有时不理解上下段落间的语意联系或逻辑关系。在语篇意义理解方面,往往抓不住自然段落的主旨和全文的主旨。能读懂或基本读懂全文,但找不到阅读理解题的支撑句,只能理解句子表面意义,不能理解句子深层内涵,因而不会做推测、判断和推理题。这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阅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
4、 文体、题材障碍。阅读中常见的题材与文体是:广告、新闻、科普文、议论文、故事类。其中广告、新闻、故事类,学生一般不会出错。因为只要细心耐心,一般都能找到答案。但对科普文、议论文、学生普遍易失分,主要原因是这类文章句子较长、句式较复杂、含义有时晦涩、生词量较大。同时也因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西方人表达思想的语言方式不习惯,因而在做这类题时,读速较慢,易产生厌烦心理,失去信心,耐心不够。
二、 应对阅读障碍的技巧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语感,培养阅读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本阅读技能包括略读(skimming)、找读(scanning)、预测下文、理解大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理解文章结构、理解图表信息、理解指代关系、理解逻辑关系、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
阅读测试的要点:1.理解主旨大意。2.寻读具体信息。3.理解细节。4.根据上下文提供语境推测生词词义。5.简单的判断和推理。6.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7.逻辑作者的意图和态度。8.理解文段的文化信息。下面以阅读理解的题型为切入点,谈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和应试技巧,以期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一)细节理解题
1. 常见提问方式:以who、 what、which、 when、 where、 why、 how开头的特殊疑问句。如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mentioned?
(2)Why did the patient cry when she watched...?
2. 解题方法
细节理解题主要考察考生通过略读和找读获取特殊信息的能力。做题技巧是抓住提问中的关键词,仔细阅读相关细节的材料内容,一般可以在短文中直接找到或稍加归纳就可以找到正确答案。但是要注意排除下列干扰项:
(1)扩缩范围。文章为了表达得准确精密,很注意对范围的限定。有的是通过加上相应的词语限制,有些干扰项是通过改变或去掉限定词语,甚至扩大或缩小了语言范围。
(2)偷换概念。命题者设计命题时往往把原文的概念偷换成另一个不同的概念。望文生义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
(3)正误并存。在一干扰项中,某个句子或词语是正确的,其他分句或短语是错误的或表达不全面,正误并存,命题者借此以假乱真。因此只要一个选项局部有误或选项不全面,都属排除的干扰项。
(二)推理判断题
1. 推理判断题常见提问方式:如
(1)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2)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2. 解题方法
推理判断题是阅读理解中难度最高的题类,即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文章的隐含意义和深层意义。在做这类题时,要遵循“四不”“四要”原则。
(1) 不选文章中直接陈述的内容,要选择根据文章推理出来的选项。
(2) 不选凭空猜测的内容,要选在文中找到(下转第58页)(上接第59页)依据或理由的选项。
(3) 不选自己的观点,要选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4) 不能想得太多,推得过远,要读懂原文才是关键。
(三)主旨大意题
1. 主旨大意题常见提问方式:如
(1)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alk about?
(2)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2. 解题方法
主旨题用来检测考生对文章的主题或中心思想的判断能力。抓主题句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可从主题句中直接找到答案。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对全文起提示、启迪、概括、归纳的作用,解题技巧:排除法+题材法。
(1) 首先排除法,排除不掉,结合题材法。如果是说明文、议论文,把握住首段首尾句,尾端首尾句,就基本上不会出现方向上的偏离。
(2) 记叙文等需要通读全文,抓住关键事或论题来归纳意思(常说明一个道理)。
(四)指代题
这类题型实际上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猜测生词生义;二是判断代词 的指代对象,或者根据文章进行判断。
1. 常见提问方式:如
(1)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in Paragraph 3 mean?
(2)In Paragraph 2,what does “it”refer to?
2. 解题方法
将所考词选项“代”回原文,利用上下文的语境和构词法去猜,有时需要加上点自己的感悟或常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还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阅读习惯。其实,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技巧更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只有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