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童蒙养正”——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作者】 闫益鹃

【机构】 万州区上海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习总书记说:“人生从一开始就要把第一颗扣子扣好。”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深知责任重大。我决定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以蒙学经典为载体,通过儿童国学熏陶,达到“童蒙养正”之效,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关键词】 实践研究;传统文化;童蒙养正

  习总书记的“扣子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人生的路很漫长,关键是要走好人生第一步。打好基础,才能盖起高楼;定好规矩,做事方有分寸。 中华传统文化以五千年的文明积淀浸润着我们民族的兴衰与思考,体现着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 审美追求。生活中,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重视,得到蓬勃发展,但要让其深入民族骨髓,必须从儿童开始,让儿童蒙受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滋养,这称为 “童蒙”。童蒙教育怎么进行呢?就是让儿童通过国学熏陶,达到“童蒙养正”之效。何谓“养正”?就是走好人生第一步,从小养成一种端正的行为。通 过“童蒙教育”帮助儿童(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 态度,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
  一、 童蒙浸润,意义深远
  蒙学教育传承中华文化 ,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 远流长 ,民族思想博大精深 ,在经典之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许多大儒亲自编写童蒙教材,这使得中国的童蒙教材极具品味,出经入史,虽然是给 孩子看的,但绝对不是小儿科。经过大浪淘沙,成为经典之作的大体上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五本书。这些书胜在内容极具文化内涵, 同时都以韵文形式写成,极具音韵之美,小孩读来朗朗上口。
  二、童蒙滋养,促成习惯
  孩子们刚进入小学,对学校充满了向往。我们以蒙学内容为载体,对教室做了精心的布置,我们设置了“书香标语”“格言广角”“黑板报”“诗词天地”等栏目,让书香溢满教室,让教室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浸润在书香四溢的氛围里。
  1. 晨讲——“蒙学故事”,引导学生系好“美德扣”。
  《周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蒙童时代 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可见 ,自古以来幼时“童蒙养正”,他日方能成贤、成圣,未来方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始终把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核心使命!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抓手,传承蒙学文化。我利用晨读时间给他们讲“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让孩子们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长”的美德!让孩子以圣贤为友,与美德同行!
  2、 早诵——“蒙学经典”,引导学生系好“乐读扣”。
  《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 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语文课程是一门最基础、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 和历史文化的文化课,直接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而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识字、书写、诵读的能力。课前三分钟,由值日小班长每天带领学生们诵读蒙学经典,积蛙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识字量增大了,阅读量扩大了,还增加了诗文成诵量,蒙学教育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3、 午读——“蒙学典籍”,引导学生系好“勤学扣”。
  童蒙读物出经入史,集百家之精华,采其精髓!“头悬梁,锥刺骨”“如囊萤,如映雪”这些发奋图强的励志故事,更是让人心潮澎湃!每周三的午自习是我们班的“亲子蒙学讲堂”。我们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活动海报,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这学期以“勤学”为主题,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分享蒙学典故,让孩子们在一个个发奋图强有故事中受到熏陶,将其内化为行动,在心里种下“勤学”的种子,系好人生中最重要“勤学扣”!
  4、日念——蒙学口令,引导学生系好“习惯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从小学习良好的规矩,就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了好的习惯才会形成良好的态度和性格,把《弟子规》《三字经》作为课程 ,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不仅全面系统、循序渐进 ,还对学生学习规矩养习惯、领悟精神成态度、变化心性化行动大有裨益。孩子们在读《三字经》《弟子规》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在教学中,如果我们以蒙学内容对口令的方式组织教学,不仅高效,还很有韵味儿。 如:
  1. 课前准备。老师说:“几案洁 ”。学生答:笔砚正”。 
  2.读书要求。老师说:“读书法,有三到”。学生朗声答道“心眼口,信皆要”。
  3.纠正“写字习惯”。老师说“字不敬”!学生答:“心先病”!4.培养“整理”习惯。老师说:“读看毕”!生答:“还原处”
  师:“虽有急”!生:“卷束齐”!
  这些在蒙学经典中俯首可拾的学习方法让课堂呈现出书卷气,让学习的规范从命令式变为内在的自省和自觉,潜移默化,营造出来的安静氛围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都得到提升。
  三、童蒙活动,丰富多彩
  1、“蒙学经典”诵读会。
  蒙学读物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文化的中国文化的精粹,它凝聚了古代圣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犹如一杯香茗,一瓶醇酒,芳香而醉人。千百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我们通过 开展“琅琅书声——经典诵读话动”,孩子们每天定时朗诵,课前读,操前读,放学读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再利用班会开展“诵读擂台赛”,评选诵读小能手!
  2、 “蒙学典故”大讲堂。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文地理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道德、地理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弟了规》虽然是本不起眼的小书,总共只有1080个字。却是童蒙养正之宝典,里面蕴含了为人处事,做人的大智慧。《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句句押韵,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再相继推荐《百家姓故事》让他们了解姓氏的由来。结合这三全经典童蒙读物,开展“趣 说《三字经》”笑谈 《百家姓》“妙解《弟子规》”等“蒙学故事会”。
  3.“敬老孝星”评选会。
  孩子们在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和善诚信的品质 ,让他们明白“孝于亲,所当执”!让他们学会在是日常小事中孝顺父母长辈。如:
  1.回家给爸爸妈妈洗脚,捶背!
  2.陪爷爷奶奶聊天。
  3.拥抱长辈,对他们说“我爱你!”
  4.给父母夹……
  5.给父母送小礼物。
  ……
  借机我又开展“敬老孝星”评选会,组内评选出“小孝星”,再经过小组推荐,家长反馈,在校表现,评选出班级“小孝星”!蒙学教育更能陶冶学生们的性情品德 ,让他们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美文美心 ,嘉言懿行!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蒙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根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我们应该以史为鉴,以童蒙文化为载体,时刻警醒自己,教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 ]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 
  [2]萧枫 ,姜忠喆 .从历代名著学习教育思想 [M].长春:吉林 
  [3]吕新兵.小学语文中的国学教育[J].商情,2013(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