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邓治斌
【机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白沙镇新村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法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这种方法教学,不仅可激趣,把握教学时机,还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法;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成为很多科技领域的基础性工具,成为很多学科向前发展的依托。作为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前导,教育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作为很多学科发展基础的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血脉相连;作为数学教育的起点——小学数学教育,也从信息技术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多媒体手段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持续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多媒体手段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题型,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个长方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众说纷坛,急欲求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让该演示在学生个人的PC机上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深争感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再比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在课一开始我就演示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接着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吧?在这个故事里除了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有七个善良的小矮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身高呢?(出示身高,指名读数)那他们谁高谁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他们身高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这样引入新课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从疑问开始,又使学生自然地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把握教学时机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的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速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妙”处和“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时间,增加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 Max制成的CAI课件,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资源共建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捷,也为我们共建优质资源搭建了平台。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而只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在帮助学生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时,引导学生从何处获取有关的学习,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只是处于引导、点拨的主导地位,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多媒体手段中信息技术的突出优势,同时,还利于我们共建资源,在网络支撑下,共享资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其通过计算机硬件支撑,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是多媒体手段不是无所不能的良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学生实际的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这种手段,使用哪种方式,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都要精心设计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考虑到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的优劣,尽量做到优劣互补,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8年。
[2]张丽芳,例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化作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年。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法;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成为很多科技领域的基础性工具,成为很多学科向前发展的依托。作为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前导,教育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作为很多学科发展基础的数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血脉相连;作为数学教育的起点——小学数学教育,也从信息技术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多媒体手段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持续参与学习的动力源泉。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多媒体手段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题型,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情景,激发兴趣。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在网络环境下数学的教学就能解决以上的矛盾。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长方形,然后问:这个长方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什么图形?学生众说纷坛,急欲求知,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自由交流讨论,让该演示在学生个人的PC机上演示出来,从而使学生深争感悟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求圆柱体特征的欲望,确实有“投石激浪“之功效。再比如教学“小数的大小比较”时,在课一开始我就演示动画:“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接着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吧?在这个故事里除了美丽的白雪公主还有七个善良的小矮人,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身高呢?(出示身高,指名读数)那他们谁高谁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他们身高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这样引入新课既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从疑问开始,又使学生自然地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把握教学时机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识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特别是难点的突破、重点的处理的方式、方法问题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速度。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妙”处和“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使定义清晰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令数学教师头痛的莫过于学生对于数学中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不能真正理解和学会应用,而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例如,教学“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时,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是让学生动手用尺子测量三角形的底和高的长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闪烁”、”平移”等手段强调、刺激学生的注意,把两个三角形的底完全重合,两条高也完全重合,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这一定义,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的直观形象进行思维,从而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定义。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时间,增加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空间形象化: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几何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有赖于想象。例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提供了“割拼实验”,但难以具体操作,很多学生对这一公式的推导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运用3D Max制成的CAI课件,可以将一个圆柱体沿着它的高切割成16等份的扇形,再把这些扇形拼成-个近似的长方体,再切割成32等份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把学生理解的难点——近似的长方体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呈现出来,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资源共建共享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质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捷,也为我们共建优质资源搭建了平台。在这种背景下,应用网络环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不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组织和编写教案上,而只需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在帮助学生确定某一学习主题时,引导学生从何处获取有关的学习,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学习资源等。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只是处于引导、点拨的主导地位,而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伙伴或教师的帮助自主建构知识。因此,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协作性、创造性和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是多媒体手段中信息技术的突出优势,同时,还利于我们共建资源,在网络支撑下,共享资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法,其通过计算机硬件支撑,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实有利于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是多媒体手段不是无所不能的良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学生实际的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使用这种手段,使用哪种方式,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都要精心设计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要考虑到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的优劣,尽量做到优劣互补,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8年。
[2]张丽芳,例谈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优化作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