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 李银梅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国际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生社团不仅对于学生扩大求知领域、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等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丰富、建设校园文化生活中也具有独特作用。当前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受到诸多制约。学生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参与的广泛性,而其自发自愿性则要求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 小学;学生社团;校园文化建设;作用

  1、学生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手机、电视、小说等成为小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工具。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在活动游戏中既增长了学生的学识,又能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社团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更重要的是,学生社团不再是简单的学生群体,它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的中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具体来说,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下列功能:其一,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具有较好的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通过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是社团。其二,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其三,社团对校园文化的承载功能。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
  2、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学生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参与的广泛性,而其自发自愿性则要求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当前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受到诸多制约,主要表现在:小学对于小学生社团的发展和重要性缺少正确认识,对社团活动缺少必要指导和支持。社团缺乏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和资金投入,组织学术性的活动难度比较大,活动往往停留在较低的层面。校园文化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管理机制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社团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
  3、发挥小学生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的措施
  3.1明确社团构建的宗旨以及指导思想
  小学生所开展的社团建设活动需要坚持“培养能力、发挥特长”等理念为宗旨,注重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发挥出社团的载体效用,给学生们搭创出素质拓展的平台,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在多元化的社团活动中完善自身,培养并提升小学生们的道德文化修养以及综合素养。所以,老师们必须要鼓励并支持学生社团,正确的引导学生,不能一味的依靠学生自身的热情去单打独斗。利用社团建设的宗旨以及指导思想,提升数量,保障品质。要提高社团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力度,鼓励学生,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喜爱等组建新的社团,确保小学社团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同时还需要满足并达到学生们多层次化的文化需求。以建设为基础,促进其实际的发展进程,注重品牌社团的扶持,构建出高品质的社团活动,使得其社团的自我教育性能得到提升,强化社团自身的凝聚力。老师需要正确的指导社团,在进行严苛管理的同时,还需要放开性的搞活动,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内容,发挥出监督结构的效用,尊重社团的自主程度,老师们不能过于干涉社团内部的各项活动事宜,要留以社团自由发展的空间。
  3.2开展社团干部的选拔工作
  社团发展的潜力主要是由社团负责人以及骨干成员的自身素养以及能力为基准,所以,老师们需要注重开展学生社团负责人以及骨干的培养工作,以其工作的开展为基础,定期的开展干部的培训班活动,组织学生们外出考察学习,打造出服务型以及创新型等多种类型的学生社团责任人,把团队文化更为深入的渗透到其中,尽可能的提升总体团队的凝聚力。
  3.3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的运行制度
  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高效的运行制度的方式处理好当前小学学校社团组织松散等的问题,让其所开展的社团活动可以更具秩序性,避免其产生活动混乱的状态。目前,我国小学学校社团并不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每个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都各不相同,所以其对于学生们所组建的社团影响以及要求也有着一定的差别。所以,应当制定出更符合自身学校教学情况的社团制度,就其所存在的良莠不齐的社团状况进行监管,协调各协会及各院系等之间的关系,发挥出管理运行机制的效用。
  3.4提高社团活动层次
  社团的发展会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还会起到锻炼学生们实践操作能力的效用,其效果是课堂教育永远无法达到的。社团活动作为社团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必须常抓不懈,广泛开展学术性、思想性、艺术性、服务性、娱乐性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的创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工夫。
  结语: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开拓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利用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社会上的财力、物力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并将服务校园、奉献社会作为社团的发展方向和不变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小学课程实施中的U-S合作研究[D].谢卓家.重庆师范大学2017
  [2]城区小学社团活动及管理研究[D].杨娜.湖南师范大学2017
  [3]基于学生社团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研究[D].周虹.四川师范大学2013
  [4]我国部分省市中小学体育社团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王凤玮.首都体育学院2012
  [5]北京市中小学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韩小娟.首都体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