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困境及破解策略

【作者】 张志勤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认为新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会面临以下新挑战:思想政治学科被边缘化的趋势、思想政治课教学组织与管理难度加大、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技能和素养的要求更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适应新高考改革。最后本文探索了新高考改革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对措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要与高校专业招考要求挂钩、要正确认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学组织与管理、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素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教学新路。
  【关键词】 新高考;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2019年4月,第三批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八个省市同时发布了新高考的实施方案,都是采取“3+1+2”模式,即物理、历史二选一,再从其余四科中选取两科作为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分。在“3+1+2”模式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地位、课程内容乃至教学模式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适应新高考,是当前每一个政治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高考方案实施对于高中政治学科的影响
  (一)高校招生政治专业覆盖率低导致选择政治课程的人数少
  新高考制度下,政治被列为选考科目之一,不少学生认为政治拉分不明显,不愿意选择政治。对本校学生进行抽查发现,很多学生表示:政治在生活中没有多大用处,以后又不能帮助我们就业,还是少把时间花费在这门课程上。各大高校选考科目要求涉及政治的仅仅为13%,这更加剧了学生内心深处的“政治无用论”理念。于是,当学生有机会选择时,政治往往成为他们最不重视的课程。
  (二)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深奥枯燥
  高中政治必修内容共有四册教材,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高一新生入学时,他们最先接触到经济生活。这册书涉及大量经济学计算题以及抽象概念,容易给学生留下政治难学的印象。最后一册生活与哲学更让他们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从开始到最后,学生都很难对政治学习产生兴趣。教师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导致政治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当学生发现新高考可以不选择政治时,他们便毅然决然抛弃了这门课程。
  据某重点学校在2018年下半年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其中课程内容易学百分比的数据比较中,政治课被认为是比较难学的,历史和地理则比较易学,并且对历史和地理的学习兴趣明显更大,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最低。高中思想政治课一般不存在上课听不懂的情况,但为什么学生会存在政治难学的问题呢?这首先就要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高考改革背景下,必修内容没有变化,高一新生首先接触经济生活,经济生活中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民币汇率等比较难理解,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每一块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把握显得尤其重要。以高一经济生活内容中的“需求价格弹性”为例,应该突显内容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二、破解政治教学困境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真正的指南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提供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我们朝着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迷路。”新高考背景下选择政治课程的人数之所以越来越少,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教学脱离生活,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生活”,这启发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引入生活素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与课本知识相互联系,以便激发学生参与政治学习的兴趣。
  (二)调整教学内容,树立学习信心
  学生不愿意将政治作为选考科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习信心不足,认为政治难考、难背。建议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安排,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政治学习信心。针对经济生活学习难度较大这个问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安排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的学习,以便学生对这门学科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当学生慢慢熟悉了政治学习模式之后,再安排其他内容,他们将会更加容易接受。
  近几年的政治高考越来越关注时政热点的分析,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政治课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多与时政新闻结合,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形式组织授课。这既调动了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又能促使学生在联系热点、分析热点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
  (三)发挥集体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应对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政治教师来说,压力重大,形势严峻,这就需要集体智慧来攻克难关,必须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比如我们学校集体打造的高效课堂在各种公开场合都能得到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一个人很难做到这点,大家的智慧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同时能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等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增强政治学科集体对学生的影响力。
  新高考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录取方式上更加注重公平性、公正性,政治课程如何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深入开展探讨。只有政治课堂变得高效,才能更多的吸引学生的选择。因为高效的课堂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高效的课堂是一段美妙旅程,只有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打开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