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爱与责任——家访手记
【作者】 刘 英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爱是一种奉献,它如一股甘泉,一股热流,穿透人的心田;爱是一种责任,承载着老人的厚望,父母的期盼,家庭的梦想。
家访一:
胡洋,男,2015级学生,自进入初中以来,学习虽不甚努力,但还跟得上班级同学,成绩一直居于中等。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突然急剧下降,中考科目总分班级倒数第一。
该生自恃小聪明,上课不怎么听讲,作业多有不交或迟交现象;喜读上网,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行文较花哨,有哗众取宠的意思;近期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在服装和发式上比较下工夫;与别的班级的某个女生过从甚密,课间常常找其闲聊,并多次护送其回家。回家基本不做作业,时间一般都用来看文艺书籍;钟情于某女生,但该女生对其追求不予理会,他陷入感情的泥潭中,整天痛苦不堪,学习根本提不起神。家长对他的教育一向比较民主,认为他已经很痛苦了,就不必在言语上刺激他了,所以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于是我利用春节的时机与他做平等的交流,主要与他谈成绩退步的问题,利用迂回包抄的方法,达到纠正目的。春节后,新学期开始,上课依然心不在焉,作业还是有不交或迟交现象,有事没事还是去找某女生搭讪,特别是他父母应他要求给他买了手机,他却经常用手机给某女生发信息。他的一篇小作文特别能反映他此时的心态,内容大概是他星期天在家无聊,面对白纸无意识地画出了一堆线条,他画的线条,杂乱扭曲,可见他此时的情绪是相当茫然若失和躁动不安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天天找他聊天,聊他的生活,想法,渐渐的他把自己的心理话愿意告诉我了。我借机和他约法三章:1、在这一段时间,家长回家检查作业,老师讲到哪里,作业必须做到哪里;2、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课外书籍暂时停看;3、无事的话不要再找某女生闲聊;4、手机暂停使用;5、为帮助起集中注意力,位置由后排调至前排。6、不允许上网。作业基本上能完成了,由于位置的关系,上课注意力提高了,能安静地听讲了,虽然精神并不十分振作,但与以前相比已大有好转。
由于文笔尚好,他与别的同学一起起草了全校晨会的讲话稿,实际演讲的效果相当好,他自己非常得意,我在全班公开表扬了他,他精神上很受鼓舞。在月考中,他在班级的名次上升至第28名,从倒数第一恢复到中等成绩,这使他重拾信心,我在月考分析时,特地以他为例,用来激发他和别的同学的进取心,2018年以优异的成绩升上房县一中。
学生有了思想变化总会在种种现象中表现出来,老师要善于观察,要注意与家长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个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对症下药。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偏差,老师应该指导他们适时调整,提醒他们对于特殊问题,不能用一贯采取的方法去应对。民主的方式、朋友式的劝喻并不是时时能起效果的,重症下猛药,否则,长期的神思恍惚,带来的必然是成绩的急剧下滑和心理的失衡。老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对学生的一种爱,一份责任把这种爱和责任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并能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的转变。
家访二:
学生周文杰家是一幢两层楼房,从外观上看,房子建造已有些时日。我到他家时,他家里堆放着一些农作物,显得很杂乱,他则正在家门口做作业。他把书包丢在旁边,书本随意地抛在地面上,作业本放在一张条凳上。他穿着一条黑色的运动裤,上半身赤裸,就跪在地上做作业。
我走上前去,温和地对他说:“你一个人在家?你奶奶呢?”周文杰有点拘谨,他站起来,对着门口田里大声叫道:“奶奶,老师来了……”我扭头一看,他奶奶正拿着锄头在田里劳作。听到叫声,他奶奶赶紧放下锄头,与我打招呼。
接着他奶奶与我就聊开了,说起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谈到这些,他奶奶就开始诉苦:孩子爸妈一年到头都在外头打工,今年一开年就出去山东做衣服。家里就他奶奶一个人操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生活上还可以照顾,学习上那就完全帮不上忙。学生在家里没有人辅导,完全靠自己……我坐在他们家门口,认真地倾听着老人的讲述,看着地上胡乱摆放的学习用具,再看看老人无可奈何地神情,突然觉得做为教师,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这样的小县城班上有太多的这样的留守儿童,为了生计父母在深圳,广州打工,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学习指导,思想教育一概不通。学习和教育都落在我们身上,我们承载着老人的厚望,父母的期盼,家庭的梦想。
家访三:
罗湛,一个很顽皮的男生,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我于2018年11月12日下午四点半到他家家访。通过过家访,我了解到,罗湛在家中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和生活,在小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成绩不稳定,有偏科现象。但他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小学时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进入中学,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他也想积极要求进步,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失败以后,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不专心,又屡犯自习课的不安分的老毛病,所以成绩总不见起色。罗湛在家经常和妈妈交流,他其实也很想进步,就是觉得总是管不住自己。考试也经常会犯,为此,他很苦恼,不知如何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因此也很想请求老师的帮助。
针对罗湛的思想状况,我在家访快结束时,趁热打铁让他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态,以后做到:遵守校规班规;上课认真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自习课提高效率,不讲话。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5个名次。后来他不断改变和约束自己,学习认真了,基本做到自己的保证内容,期末考试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家访让我更觉肩上重任所在,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一个学生只不过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教育者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教育者也只有尽到全部责任,才能撑起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未来!
家访一:
胡洋,男,2015级学生,自进入初中以来,学习虽不甚努力,但还跟得上班级同学,成绩一直居于中等。初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突然急剧下降,中考科目总分班级倒数第一。
该生自恃小聪明,上课不怎么听讲,作业多有不交或迟交现象;喜读上网,有一定的写作能力,但行文较花哨,有哗众取宠的意思;近期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在服装和发式上比较下工夫;与别的班级的某个女生过从甚密,课间常常找其闲聊,并多次护送其回家。回家基本不做作业,时间一般都用来看文艺书籍;钟情于某女生,但该女生对其追求不予理会,他陷入感情的泥潭中,整天痛苦不堪,学习根本提不起神。家长对他的教育一向比较民主,认为他已经很痛苦了,就不必在言语上刺激他了,所以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措施。
于是我利用春节的时机与他做平等的交流,主要与他谈成绩退步的问题,利用迂回包抄的方法,达到纠正目的。春节后,新学期开始,上课依然心不在焉,作业还是有不交或迟交现象,有事没事还是去找某女生搭讪,特别是他父母应他要求给他买了手机,他却经常用手机给某女生发信息。他的一篇小作文特别能反映他此时的心态,内容大概是他星期天在家无聊,面对白纸无意识地画出了一堆线条,他画的线条,杂乱扭曲,可见他此时的情绪是相当茫然若失和躁动不安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天天找他聊天,聊他的生活,想法,渐渐的他把自己的心理话愿意告诉我了。我借机和他约法三章:1、在这一段时间,家长回家检查作业,老师讲到哪里,作业必须做到哪里;2、在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课外书籍暂时停看;3、无事的话不要再找某女生闲聊;4、手机暂停使用;5、为帮助起集中注意力,位置由后排调至前排。6、不允许上网。作业基本上能完成了,由于位置的关系,上课注意力提高了,能安静地听讲了,虽然精神并不十分振作,但与以前相比已大有好转。
由于文笔尚好,他与别的同学一起起草了全校晨会的讲话稿,实际演讲的效果相当好,他自己非常得意,我在全班公开表扬了他,他精神上很受鼓舞。在月考中,他在班级的名次上升至第28名,从倒数第一恢复到中等成绩,这使他重拾信心,我在月考分析时,特地以他为例,用来激发他和别的同学的进取心,2018年以优异的成绩升上房县一中。
学生有了思想变化总会在种种现象中表现出来,老师要善于观察,要注意与家长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个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对症下药。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出现偏差,老师应该指导他们适时调整,提醒他们对于特殊问题,不能用一贯采取的方法去应对。民主的方式、朋友式的劝喻并不是时时能起效果的,重症下猛药,否则,长期的神思恍惚,带来的必然是成绩的急剧下滑和心理的失衡。老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对学生的一种爱,一份责任把这种爱和责任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并能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的转变。
家访二:
学生周文杰家是一幢两层楼房,从外观上看,房子建造已有些时日。我到他家时,他家里堆放着一些农作物,显得很杂乱,他则正在家门口做作业。他把书包丢在旁边,书本随意地抛在地面上,作业本放在一张条凳上。他穿着一条黑色的运动裤,上半身赤裸,就跪在地上做作业。
我走上前去,温和地对他说:“你一个人在家?你奶奶呢?”周文杰有点拘谨,他站起来,对着门口田里大声叫道:“奶奶,老师来了……”我扭头一看,他奶奶正拿着锄头在田里劳作。听到叫声,他奶奶赶紧放下锄头,与我打招呼。
接着他奶奶与我就聊开了,说起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谈到这些,他奶奶就开始诉苦:孩子爸妈一年到头都在外头打工,今年一开年就出去山东做衣服。家里就他奶奶一个人操持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生活上还可以照顾,学习上那就完全帮不上忙。学生在家里没有人辅导,完全靠自己……我坐在他们家门口,认真地倾听着老人的讲述,看着地上胡乱摆放的学习用具,再看看老人无可奈何地神情,突然觉得做为教师,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这样的小县城班上有太多的这样的留守儿童,为了生计父母在深圳,广州打工,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只关心孩子吃饱穿暖,对于孩子的学习指导,思想教育一概不通。学习和教育都落在我们身上,我们承载着老人的厚望,父母的期盼,家庭的梦想。
家访三:
罗湛,一个很顽皮的男生,自习课不遵守纪律,好讲话,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差,但天资比较聪明,是可塑之才。我于2018年11月12日下午四点半到他家家访。通过过家访,我了解到,罗湛在家中主要由他妈妈负责他的学习和生活,在小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好动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成绩不稳定,有偏科现象。但他天资比较聪明,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在小学时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进入中学,在众多优秀的学生当中,他也想积极要求进步,但在经过前几次的失败以后,他信心有些不足,再加上自制力差,上课不专心,又屡犯自习课的不安分的老毛病,所以成绩总不见起色。罗湛在家经常和妈妈交流,他其实也很想进步,就是觉得总是管不住自己。考试也经常会犯,为此,他很苦恼,不知如何如何才能避免这些情况,因此也很想请求老师的帮助。
针对罗湛的思想状况,我在家访快结束时,趁热打铁让他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态,以后做到:遵守校规班规;上课认真听讲,不影响老师讲课;自习课提高效率,不讲话。努力学习,争取在下一次考试时前进5个名次。后来他不断改变和约束自己,学习认真了,基本做到自己的保证内容,期末考试学习成绩进步很大。
家访让我更觉肩上重任所在,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一个学生只不过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百分之百。教育者只有给予每个学生百分之百的关爱,才能赢得家长百分之百的理解和支持。教育者也只有尽到全部责任,才能撑起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