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析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者】 张晓丽
【机构】 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心理素质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至关重要,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更是特意提出要积极有效地提高心理素质。班级管理不单纯是教师的工作,同时与学生的心理息息相关。笔者基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素质的了解,提出了在班级管理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班级管理;心理素质;学生;建议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健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在保障了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能够调节自己的心态,用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冷静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而不是踌躇不前,在学生心理素质迫切需要提高的这个时期,如何培养心理素质成为这一时期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
随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无时无刻都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消极的社会、家庭状态,这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太多负面的影响。在竞争压力较大的社会中,学生的家长过分关心学生的成绩,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他们一心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准备了数目颇多的课外辅导或者兴趣班。压力从小就围绕着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有只要做得不如别人就是失败的极端想法。一旦经历失败,学生脆弱的心理就会崩塌。
如果对心理素质加以关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压力面前就会截然不同。健康的心理状态会让学生在巨大压力中自我调整,同时学生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自然就会知道压力过大的情况去寻找教师或者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学生成长的道路就会更加宽阔平坦。
二、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采用合适的方法构建良好班集体,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调整改变的综合性活动。为了管理班级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当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素质可能不强,情绪调节能力差,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就可以及时处理,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解决学生的内心问题,这也属于班级管理的一部分。班级管理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内心,提供方法解决问题。
三、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心理素质
(一)调动积极性
在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主动性,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动的。被动的起床,被动的上课,被动地学习,被动的成长。这时教师要积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积极与他们一起交流,尝试一起游戏,共同参与活动,使他们和教师在一起时无拘无束,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教师,自然而然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教师提出的事情,学生将积极参与。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一次的活动都让学生参与献策,与教师讨论,取得共识,之后再共同策划执行。在不断的参与之后,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学会主动出击,学会积极。
(二)提高竞争意识
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处于懵懂时期的初中生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缺乏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生状态进行改造。初中生可以从适当的竞赛活动中体会到感受到激动,快乐,悲伤,荣耀等心理感受。这些心理感受无一不在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具体上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比赛模式进行,在比赛前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帮助他们建立勇气,让他们敢于参加。比赛后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成绩好的要告诫他们不要骄傲,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不足的地方;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激励他们参与下一次取得好的成绩。这些比赛可以用到日常写作业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回答问题的时候。但是竞赛与要适量,任何事物都切勿过渡。
(三)增强承受能力
当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决定着他们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问题。无疑承受能力对其全方面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承受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进行记录,在学习和生活安排上根据其差异性进行差异化的安排,为每一位学生安排难度适当的目标。当目标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制定一个难度更高的目标,让学生永远在努力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可以在困难面前保持斗志,坚持去解决问题。这些可以用在学习成绩上,也可以是课外知识的积累,可以是各个方面的事,对学生安排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欠缺的方面进行加强。
(四)培养自信心
初学生这个阶段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原因就是初中生这个阶段自尊心在不断变强。表现不如他人就被认为是当众出丑,日益强大的自尊心不想允许他们能做出自己觉得丢脸的事。此外有些学生会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出现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参与活动,甚至与他人接触。问题在于初中生对自身没有合理的定位,缺乏信心。作为一位教育者,对缺乏自信的学生需要采用胜利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际教学上教师要清楚学生有哪些优势或劣势,然后给学生安排可以完成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这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进行表扬和鼓励,要让学生感到认同感。即使学生没有完成任务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励他们下一次获得更好的结果。
四、结语
学生的生理健康、课程的掌握、性格的养成都会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飞燕.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J]. 昭通学院学报. 2017(S2)
[2]王燕.心理游戏用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及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36.
【关键词】 班级管理;心理素质;学生;建议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健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在保障了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能够调节自己的心态,用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用冷静的态度去处理问题,而不是踌躇不前,在学生心理素质迫切需要提高的这个时期,如何培养心理素质成为这一时期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
随时代的变迁,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无时无刻都有着繁重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对消极的社会、家庭状态,这对学生的成长带来了太多负面的影响。在竞争压力较大的社会中,学生的家长过分关心学生的成绩,往往会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他们一心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孩子准备了数目颇多的课外辅导或者兴趣班。压力从小就围绕着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会有只要做得不如别人就是失败的极端想法。一旦经历失败,学生脆弱的心理就会崩塌。
如果对心理素质加以关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压力面前就会截然不同。健康的心理状态会让学生在巨大压力中自我调整,同时学生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自然就会知道压力过大的情况去寻找教师或者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学生成长的道路就会更加宽阔平坦。
二、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采用合适的方法构建良好班集体,为了同一个目标不断调整改变的综合性活动。为了管理班级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用心去教育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当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素质可能不强,情绪调节能力差,如果出现问题教师就可以及时处理,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就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解决学生的内心问题,这也属于班级管理的一部分。班级管理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内心,提供方法解决问题。
三、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心理素质
(一)调动积极性
在初中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最缺乏的就是主动性,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动的。被动的起床,被动的上课,被动地学习,被动的成长。这时教师要积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积极与他们一起交流,尝试一起游戏,共同参与活动,使他们和教师在一起时无拘无束,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教师,自然而然会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教师提出的事情,学生将积极参与。让学生明白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每一次的活动都让学生参与献策,与教师讨论,取得共识,之后再共同策划执行。在不断的参与之后,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学会主动出击,学会积极。
(二)提高竞争意识
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但是处于懵懂时期的初中生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缺乏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人生状态进行改造。初中生可以从适当的竞赛活动中体会到感受到激动,快乐,悲伤,荣耀等心理感受。这些心理感受无一不在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具体上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比赛模式进行,在比赛前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帮助他们建立勇气,让他们敢于参加。比赛后要对结果进行分析,成绩好的要告诫他们不要骄傲,帮助他们认识自身不足的地方;对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多鼓励,激励他们参与下一次取得好的成绩。这些比赛可以用到日常写作业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回答问题的时候。但是竞赛与要适量,任何事物都切勿过渡。
(三)增强承受能力
当学生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决定着他们会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问题。无疑承受能力对其全方面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对承受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差异进行记录,在学习和生活安排上根据其差异性进行差异化的安排,为每一位学生安排难度适当的目标。当目标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制定一个难度更高的目标,让学生永远在努力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可以在困难面前保持斗志,坚持去解决问题。这些可以用在学习成绩上,也可以是课外知识的积累,可以是各个方面的事,对学生安排的时候要根据学生欠缺的方面进行加强。
(四)培养自信心
初学生这个阶段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原因就是初中生这个阶段自尊心在不断变强。表现不如他人就被认为是当众出丑,日益强大的自尊心不想允许他们能做出自己觉得丢脸的事。此外有些学生会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出现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参与活动,甚至与他人接触。问题在于初中生对自身没有合理的定位,缺乏信心。作为一位教育者,对缺乏自信的学生需要采用胜利教育法。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如此,让他们在生活与学习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实际教学上教师要清楚学生有哪些优势或劣势,然后给学生安排可以完成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这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需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时候进行表扬和鼓励,要让学生感到认同感。即使学生没有完成任务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激励他们下一次获得更好的结果。
四、结语
学生的生理健康、课程的掌握、性格的养成都会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关心学生的心理素质,采取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飞燕.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J]. 昭通学院学报. 2017(S2)
[2]王燕.心理游戏用于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及效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