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职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探究
【作者】 李 亮
【机构】 山东省鲁中中等专业学校(鲁中高级技工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写作一直都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写作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与思想情怀的展现。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拓展,需要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同时用已学专业知识和写作技巧去构思,用书面的语言去表达。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其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写作能力;探究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作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中职生的写作能力是展示学生整体实力和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对此,在中职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应本着从学生的升学、就业、实用等多种因素去综合思考,勇于创新研究,搞好职高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指导观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胸中积累是语文写作的关键,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用的素材一方面源于学生通过阅读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来自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心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这也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要想写出打动读者的文章,就必须要将自身置于生活中,善于观察生活中事物。同时作为中职生只有认真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少写作素材的问题,创作出有“魂”的文章。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要将其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之中,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例如,学生在对自己母亲肖像的描述时,许多学生都会写出类似这样的一句话:“我的母亲快要五十岁了,原型脸,高鼻梁,一米六左右的个子。”这种描述一般都建立在简单的观察基础上,并没有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更加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感受体现出来。一位学生在抒写的时候依照自己的感情写出了下面这句话:“我的母亲呢才四十出头,但是因为操劳和繁重的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她的头上又增添了一缕银发,虽然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母亲脸上幸福的笑容都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相似的话语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不难看出,有感而发的文章的感染力更强,用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生在写作能力上得到提高。
二、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对自身生活的积累、提取、加工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写作要以积累为基础,学生积累的素材越多在写作更有助于选取典型的材料。因此教师应培养中职生在语文材料、情感、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上的积累。一是材料的积累。材料是写作之源。教材中名家名篇甚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如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导师领袖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民族英杰有:文天祥、李自成、史可法、谭嗣同等。革命先烈有:刘和珍、白莽、柔石等。科学名人有:沈括、达尔文、钱学森等。诗人作家,外国的如莎士比亚、莫泊桑、高尔基、托尔斯泰;中国的如司马迁、李白、杜甫、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举不胜举。此外还有锦绣江山,如延安风景、长江三峡、北京胡同,还有历史事件,如渑池会、鸿门宴、赤壁之战、扬州抗清、戊戌政变等。此外,教材中还有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勇于牺牲等传统美德的赞颂。至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多了。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二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中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活,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三是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中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
三、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话题作文:以“角度”为话题:(开头)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每一件事都会有自己的角度,比如说运送原料用骡子和马,不用汽车。再比如说追求权贵不惜一切手段的去巴结他们或是像李白那样“安能……”我们的角度不同往往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结尾)角度是我们彷徨时的灯塔。角度是我们寒冷时的太阳。角度是驱散我们身边的黑暗的光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角度加油努力让这将定格的年华,成为我们记忆中永不褪色的快乐。
2、材料作文:每个人都必须正视生活,生活的支点要落在自己肩上,一切都要靠自己。与其让重量的不平衡拖得我们步履坚难,还不如我们改变支点重新平衡。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匹马,要么你驾驭他,要么他驾驭你。”横竖都是人生,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得更稳健一点呢?人生的喜悦与悲伤大多不是对半分的,因为成功是因为你爬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而已。人生人生奋斗一生,人生也没有真正的成功归宿,只是暂宿一晚,继续赶路。人生就像一根扁袒,一面装着幸福与快乐,令一面装着悲伤与绝望……
3、命题作文《种植阳光》:回首多朝以前,一位女子清照,你又是怎样在名与心中种下那一束阳光的?是它,消灭了无才便是德的强暴;是它,照亮了女子命中面面相觑的假面;还是它,给了你一身纯洁的才气。是那一缕阳光,给了你忘却归家之路的乐趣;是那一种乐趣,给了你误入藕花深处的奇遇;是那一些奇遇,给了你照清人世强权的阳光。你这样的往复,让你的生命比青楼女子更多彩;让你的生命与市井女子更不寻常。你心间的那一缕阳光,照亮了宋的盛衰,你心间的那一缕阳光,使你永生拥有属于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总之,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紧密联系新课标,引导下让中职生积累作文素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全面提高中职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俞翔;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8年19期
[2]薛望朔.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语文写作能力提高中职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3).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写作能力;探究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作文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中职生的写作能力是展示学生整体实力和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准。对此,在中职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语文教师应本着从学生的升学、就业、实用等多种因素去综合思考,勇于创新研究,搞好职高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指导观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胸中积累是语文写作的关键,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也同样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用的素材一方面源于学生通过阅读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来自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用心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这也是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要想写出打动读者的文章,就必须要将自身置于生活中,善于观察生活中事物。同时作为中职生只有认真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少写作素材的问题,创作出有“魂”的文章。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上,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要将其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之中,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多加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例如,学生在对自己母亲肖像的描述时,许多学生都会写出类似这样的一句话:“我的母亲快要五十岁了,原型脸,高鼻梁,一米六左右的个子。”这种描述一般都建立在简单的观察基础上,并没有身边的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更加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感受体现出来。一位学生在抒写的时候依照自己的感情写出了下面这句话:“我的母亲呢才四十出头,但是因为操劳和繁重的工作,为了生活奔波,她的头上又增添了一缕银发,虽然家里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是母亲脸上幸福的笑容都让我感受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相似的话语不一样的表达方式,不难看出,有感而发的文章的感染力更强,用心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中职生在写作能力上得到提高。
二、积累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对自身生活的积累、提取、加工的一个过程。学生的写作要以积累为基础,学生积累的素材越多在写作更有助于选取典型的材料。因此教师应培养中职生在语文材料、情感、写作技巧等几个方面上的积累。一是材料的积累。材料是写作之源。教材中名家名篇甚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如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导师领袖有: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等。民族英杰有:文天祥、李自成、史可法、谭嗣同等。革命先烈有:刘和珍、白莽、柔石等。科学名人有:沈括、达尔文、钱学森等。诗人作家,外国的如莎士比亚、莫泊桑、高尔基、托尔斯泰;中国的如司马迁、李白、杜甫、鲁迅、茅盾、郭沫若等,举不胜举。此外还有锦绣江山,如延安风景、长江三峡、北京胡同,还有历史事件,如渑池会、鸿门宴、赤壁之战、扬州抗清、戊戌政变等。此外,教材中还有对勤奋好学、尊老爱幼、勇于牺牲等传统美德的赞颂。至于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更多了。对于这些材料,可让学生归类积累,以便写作时可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用,这样,语文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准备写作材料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二是语言的积累。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中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活,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三是情感的积累。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中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
三、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话题作文:以“角度”为话题:(开头)我们每一个人面对每一件事都会有自己的角度,比如说运送原料用骡子和马,不用汽车。再比如说追求权贵不惜一切手段的去巴结他们或是像李白那样“安能……”我们的角度不同往往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结尾)角度是我们彷徨时的灯塔。角度是我们寒冷时的太阳。角度是驱散我们身边的黑暗的光明。让我们带着自己的角度加油努力让这将定格的年华,成为我们记忆中永不褪色的快乐。
2、材料作文:每个人都必须正视生活,生活的支点要落在自己肩上,一切都要靠自己。与其让重量的不平衡拖得我们步履坚难,还不如我们改变支点重新平衡。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匹马,要么你驾驭他,要么他驾驭你。”横竖都是人生,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得更稳健一点呢?人生的喜悦与悲伤大多不是对半分的,因为成功是因为你爬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一次而已。人生人生奋斗一生,人生也没有真正的成功归宿,只是暂宿一晚,继续赶路。人生就像一根扁袒,一面装着幸福与快乐,令一面装着悲伤与绝望……
3、命题作文《种植阳光》:回首多朝以前,一位女子清照,你又是怎样在名与心中种下那一束阳光的?是它,消灭了无才便是德的强暴;是它,照亮了女子命中面面相觑的假面;还是它,给了你一身纯洁的才气。是那一缕阳光,给了你忘却归家之路的乐趣;是那一种乐趣,给了你误入藕花深处的奇遇;是那一些奇遇,给了你照清人世强权的阳光。你这样的往复,让你的生命比青楼女子更多彩;让你的生命与市井女子更不寻常。你心间的那一缕阳光,照亮了宋的盛衰,你心间的那一缕阳光,使你永生拥有属于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总之,新时期下,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紧密联系新课标,引导下让中职生积累作文素材,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全面提高中职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俞翔;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8年19期
[2]薛望朔.自主学习模式在中职语文写作能力提高中职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