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作者】 雷 荣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106团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任何一个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都是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而且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所以就足以说明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但是这也是让学生比较苦恼的一个部分。所以,教师首先就要做到对课内的古诗词进行深度的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能够达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最后应该让学生能够抓住诗歌的意境,并且理解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策略

  在语文的教学中,始终是担任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个比较关键的作用的,所以古诗词也是算是其中的一个重头戏。而且古诗词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也算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思想和宝贵的人生经历,所以,若是学生能够完全的读懂古诗词的话,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因为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是比较呆板的,教师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学习压力,也无法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美,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一、精讲课内古诗词
  在现在所能流传下来的古诗词都是有很大的文化价值的,尤其是出现在学生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吃透课内的古诗词。当学生能够彻底的了解了一首古诗词的时候,比学生囫囵的了解多首古诗词还要有用处。教师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能够熟练的诵读古诗词,不能逼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根据古诗词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在进行背诵,不仅不容易出错,更是对于古诗词的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龟虽寿》一文,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根据课后的注释来尝试着进行全文的翻译。然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翻译,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知道学生对于这一首诗歌的了解程度,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来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教师在为学生进行翻译的时候,不应该要求学生要和自己讲解的翻译做到一字不差,因为翻译追求的就是信、达、雅。只要学生能知道大体的意思就算是达到了教师的要求,因为对于翻译这件事情是没有定式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看法。但是教师应该严格的要求学生知道古诗词的作者到底是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知道字词的固定搭配和翻译,注意通假字的字形,才算是达到的基本的要求。
  二、扩大课外阅读量
  在语文教材上出现的古诗词是有限的,教师若是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扎实的水平,课外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每一周都做一次古诗词的课外阅读,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阅读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古诗词就尽量不要让学生阅读,不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对于学生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所以教师可以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推荐一些不同深度的古诗词,让每个学生在阅读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内的古诗词有关联的古诗词,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理解某个诗人或者是词人。
  例如,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五柳先生传》一文,是陶渊明先生为自己写的一个自传,所以,教师在讲解完这一个文言文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时候找到陶渊明其他的一些作品,并且让学生学着自己去分析,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心得交流分享大会,让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多的古诗词的积累,所以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质量比较高的一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来进行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看节目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文化涵养。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节目里面的形式,进行“飞花令”,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并且对于获胜的同学可以颁发奖品,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三、抓住意境解读感情
  在古诗词的解读中,能够抓住诗词的意境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几种事物都是有着固定的精神内涵的,比如,芭蕉和梧桐之类的若是出现就是表达出作者愁苦的情绪,鸿雁锦书之类的可以指对于某人或者是某物的思念,而牡丹一般象征的美好高洁,但是杨花却有孤独和飘零之感等等一系列的可以表达出诗歌情感基调的象征。又或者是经常用到的一些写作的手法用乐景衬哀情,或者是哀景衬哀情。
  例如,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相见欢》一文,主要就是表达出了作者的愁苦情态,所以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时候,应该重点的讲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让学生可以由梧桐来联想到本诗的一个情感基调,然后由此为基础,让学生分别从冷月和清秋来对古诗词进行再一次的赏析,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记忆,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将自己对于这一首诗的感受写成一篇文章,来记录当时的感悟。
  四、结语
  教师在培养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的时候,对于学生的情感感悟也是有着很大的帮助的,所以对学生今后人际交往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与教师的讲解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更多的时候取决于学生内心情感的敏感程度。教师不能硬性的对学生做出统一的要求,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不能给学生造成精神负担。教师应该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古诗词的魅力,将古诗词发展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蒋南明.初中语文中古诗词教学方式的有效性的探索[J].初中课程学习,2017.
  [2]梁秋燕.古诗词教学在初中教学中的有效展开方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