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的探究

【作者】 何春雷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民族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步伐的不断推进,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因为班主任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采取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思想品质固定成形的时期,班主任要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与教育手段,以新的形式来进行班级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本文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大家分享关于初中班主任管理方法和策略的体会。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管理方法策略

  教育是一门富有创造性与思维性的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理念也需要及时转变。当前的教育管理工作理念要求每位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理论。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导者,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处在思想观念的形成时期,对新事物认识不清,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不仅要大胆创新,而且要注重细节,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加入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上都能找到成就感,从而促进班级秩序的正常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走近学生,和学生交朋友,认真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整体上对学生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而且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友爱,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班级的主人,从而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进而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的各项班级管理措施,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班集体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班主任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关心而乐于接受管理和教育,消除心理上的障碍。针对有逆反心理的待优生,教师要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正面教育的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以优点克服缺点,促进其向好的方面发展。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待优生也是如此,他们的成绩差,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和才华,班主任一定要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细小的优点,然后用放大镜进行放大,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产生乐于进取的潜在动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突破。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分析,针对这种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肯定学生的优点,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唤起他们对成功的向往,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鼓起勇气,重新振作,勇往直前。
  三、爱与严并存,进行有效管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关爱与严厉相结合,将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进行管理,促进学生的发展。陶行知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教育不好学生。”爱心是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首要前提,班主任只有以诚待人,以心教育,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班主任产生信服与欣赏,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帮助班主任融入班集体,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此,班主任要经常与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谈心,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感受到学生的快乐与痛苦,从而进行疏导,从生活中的小事中加深师生间的感情。教师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关爱外,还要注重以严格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严格对待自己的工作,促进班级的正常运行。在班级日常工作中,要将班级工作细化、量化,对其进行有效监督,从身边的小事抓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自我约束力的提升。也使学生形成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责任与权力,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纠正,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做到爱与严并驾同行。
  四、班主任班级管理优化的策略
  1.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
  对全班学生提出制定“个人梦想与追求”及班级中长期奋斗目标,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动力所在。利用班会课召开目标讨论分析会,通过将“争创文明班级、优秀班集体”等作为全班同学共同追求的班级远期奋斗目标,并制订相关的班集体中期目标及近期目标。在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针对自己的优缺点各自详细制定一份“个人理想计划”,同时制订和落实实现班级、个人奋斗目标的具体计划措施。统一学生一致的奋斗方向,激发内心动机,使班集体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争优风气。从而使班中人人都有动力,人人具有集体荣誉感。要充分发挥班会和班级活动的作用,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身边的典型事例,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班会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可以由班主任组织,也可以放权让学生自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注重班干部的培养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级管理中一个主要方面是管理好班干部,班干部自身的素质高低,工作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整个班级能否按照学校的要求正常运转。班级管理工作复杂多样,只依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培养一支负责人的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使班级管理工作达到以点促面、以面带全的效果。另外,学生之间相处的机会较多,学生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让班干部负责班级管理工作,能使班级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促进班干部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因此,组织培养班干部就成为班主任管理中的重点,对班干部的管理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才能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教师在挑选班干部时要选那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班级的活动,而且有责任心、学习积极努力的学生。对选出来的班干部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同时对班干部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
  3.言传身教以“情”感人
  将情感交流融入班级管理之中,以自己的行动来深化育人工作。有了严密的制度和措施,并不意味着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做得好,在实施制度和措施的同时,更要求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召学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我必须这样做,才对得起班主任,对得起班级,达到情感育人的目的。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一碗水端平”,使学生感到自己没有任何特权,遵守校规校纪是必须的。学生的个性各不相同,喜怒哀乐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不同学生在班主任头脑中的印象就不一样,因而班主任在处理具体事情时就有可能产生不同偏好,当他们违纪时,不能因为学生的品德好就网开一面,也不能因为学生的品质差在表情言语中流露出厌恶的情绪。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对班主任而言,稍微有一点偏心,就会影响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公正形象,进而使一些后进生慢慢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班级管理工作就无法进行,也就谈不上育人工作了。
  4.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及时反馈
  对学生进行家访,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映给家长,同时获得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真实表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动态,使班主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有更准确的把握,有利于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正确引导,制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防微杜渐。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更能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完善自己对于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并立足于学生的感受之上健全管理制度,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李伟邦.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6(11) 
  [2]马红玲.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华夏教师,2018(20):85.
  [3]陈迎辉.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策略[J].学周刊,201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