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薄弱学校读后写作中的运用探究
【作者】 赵海萍
【机构】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莲花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写作课是初中英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的输出。在日益严峻的农村学校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写作水平极其低下的现象。学生无话可说,篇章结构混乱,老师不知其所云的情况比比皆是。同时,作为老师,面对学生的写作困境,也很难找到捷径。笔者试图利用思维导图运用在读后写作中,对学生的写作思路和素材进行整理和引导,希望能为英语薄弱学校学生带来写作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思维导图;读后写作;英语薄弱学校
随着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版,全国又掀起了一场英语教学新思维新教法的教学改革运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因此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英语考试中更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实际上,对于我们的薄弱学校来说,这样的考试侧重点,会让我们的后进生面更加的扩大,两级分化更加严重。因为在我们学校里大部分都是积分入学的外地学生,英语学习缺乏氛围,家庭教育的缺失,英语词汇量的缺失,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学习缺乏动力,阅读要求的提高将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失去信心,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同时,写作水平更让人担忧。
本人以九年级上册 Unit Four, Problems and Advice的一篇写作为例。写作中要求学生在学完reading 以后,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对Josh提出的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给出建议。下面是我所任教班级中某位学生的写作文章。
Dear Josh,
In parent eyes, they understand the kid . parents do this is care about us.
First, write to parents and talk you parents about you think. Second, you should offer to help parents to do some housework as much as. Third, you should listen to what your parents have to say. Finally, don’t make your parents angry, because your parents older to you.
Yours, Emma
本学生是班中中等偏上的一位学生,从总体上看,我们看得出学生是有一定的写作条理的。会用到first, second和third进行陈述。基本上能看懂他所表达的内容。但从这篇文章来看,我们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暂不考虑学生的语法错误,从篇章上看,第一,结构缺失。学生的字数是远远达不到考试要求的。结构上缺少了结尾部分。第二,句型结构混乱。不会用句型,只会用简单的中文式翻译把文章表达出来。第三,思维不开阔。每一部分只能用片言只语,缺少自己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狭窄的、单调的、缺乏结构感的。
读后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阅读促成后面的写作环节,为写作作铺垫,同时,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题,题材和结构进行写作。写作的体裁可以多样,人称可以变化,学生可以进行改写、续写等多项活动。但是学生如何才能在读后进行有效的写作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思维方式和形态,它能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以图表或线路图等方式进行信息和结构的整理,给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途径。如果能成功的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的读后写作上面,相信能够帮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更有条理和效率。
思维导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他所创建的“思维导图”闻名于世。比尔盖茨也曾经说过,“未来之路将由会思维导图和脑力开发的人来引导”。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它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它是“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一种新世纪的高效学习法。它是一种帮助大脑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能让学习者“理清思路,系统整合知识,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把握全局和细节,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那么,思维导图的优势能否运用到我们的读后写作上面呢?从我们薄弱学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词汇量非常的有限,看不懂句子的同时,更加难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思路极其的不清晰。与此同时,在学生的脑海里并没有形成一种学习的结构,思路不清晰或者学习效果不长久。思维导图由于的结构性思维方式,刚好可以解开以上的困境。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中有着它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维。在初中阶段的很多话题写作中,学生们习惯于通过提示中简单的短语和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翻译,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从话题核心内容出发,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丰富写作素材。其次,思维导图能够通过知识的构建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把自己的个人独特的或者新的思想贯穿于文章之中。最后,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结构更加的严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的习作水平。
本人将以沪教版广州英语教材为例,对思维导图下进行读后写作进行了探究。我们先来观察近五年的中考题题目要求。2015年写作要求是写学校的特色课程以及你的新课程建议;2016年写作要求是写一篇关于志愿活动的日记,需要写出活动的个人和社会意义;2017年写作要求是写一个关于飞行单车的发明并让你提出改进计划。2018年写作要求是根据别人的困难提出你的建议和其中的理由。2019年的写作要求是关于广州的介绍并提供一个好去处。这五年的中考题都紧紧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展开的。内容体现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需要围绕内容展开写作,更需要有自己的个人想法和对社会正确的道德观和个人素养。
例析:
以沪教版九年级下册Unit One, the voyages of Zheng He为案例,探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以读促写的具体操作方法。本篇课文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文章结构清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作例文。本人认为以读促写,在我们薄弱的学校应该把阅读课和写作课分开。阅读课为一节,写作课为一节。阅读课以阅读技能训练为主,在阅读中渗透思维导图,建构结构。写作课在原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思维导图的构建,从而促进写作。
步骤一:在阅读中建构结构性的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在学习郑和这篇文章之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初步猜测文章讲述郑和的有关方面。也就是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步骤二,在课中进行内容的思维导图的渗入,学生对句子结构的巩固和课文的复述。
步骤三:在写作课中,我们通过复习上述两个思维导图,从而得出写名人时的基本思维导图。围绕着名人的出生、外貌、生平、贡献以及我们能从他(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思路一目了然,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在话题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人物进行写作的分析。从郑和个人的人物描写转向名人的人物描写进行结构和内容的扩充。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输入,挖掘人物的描写特征,引导出写作的脉络。与此同时,在写作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总结出好词好句以及写作的结构。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以及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让写作变得有趣和充实。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思维是活跃的、有效的、全面的。
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写作的思维方式,它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意识、结构意识以及能帮助学生用更清晰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将会给学生一个暂新的学习方式,并提高写作的水平。相信,在暂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给我们一种新的尝试,这会为我们展示更大教学空间和更宽广的视野,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奕苗,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谈初中英语后进生的转化,,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4 期
[2] 陈国祥,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之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24期
[3] 顾朝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7
[4]刘景慧,荆莉,张谨,胡兵,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读写课RIDW模式初探,邯郸学院学报,第29卷,第2期
[5]刘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师通讯 2019.10
[6]温灵巧,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话题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教师教育, 2019.5
【关键词】 思维导图;读后写作;英语薄弱学校
随着2011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出版,全国又掀起了一场英语教学新思维新教法的教学改革运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因此不断改进自己的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英语考试中更注重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的同时,对学生的写作水平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但实际上,对于我们的薄弱学校来说,这样的考试侧重点,会让我们的后进生面更加的扩大,两级分化更加严重。因为在我们学校里大部分都是积分入学的外地学生,英语学习缺乏氛围,家庭教育的缺失,英语词汇量的缺失,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学习缺乏动力,阅读要求的提高将会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失去信心,阅读能力难以提高的同时,写作水平更让人担忧。
本人以九年级上册 Unit Four, Problems and Advice的一篇写作为例。写作中要求学生在学完reading 以后,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对Josh提出的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给出建议。下面是我所任教班级中某位学生的写作文章。
Dear Josh,
In parent eyes, they understand the kid . parents do this is care about us.
First, write to parents and talk you parents about you think. Second, you should offer to help parents to do some housework as much as. Third, you should listen to what your parents have to say. Finally, don’t make your parents angry, because your parents older to you.
Yours, Emma
本学生是班中中等偏上的一位学生,从总体上看,我们看得出学生是有一定的写作条理的。会用到first, second和third进行陈述。基本上能看懂他所表达的内容。但从这篇文章来看,我们发现了不少的问题。我们暂不考虑学生的语法错误,从篇章上看,第一,结构缺失。学生的字数是远远达不到考试要求的。结构上缺少了结尾部分。第二,句型结构混乱。不会用句型,只会用简单的中文式翻译把文章表达出来。第三,思维不开阔。每一部分只能用片言只语,缺少自己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狭窄的、单调的、缺乏结构感的。
读后写作,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阅读促成后面的写作环节,为写作作铺垫,同时,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主题,题材和结构进行写作。写作的体裁可以多样,人称可以变化,学生可以进行改写、续写等多项活动。但是学生如何才能在读后进行有效的写作呢?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思维方式和形态,它能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以图表或线路图等方式进行信息和结构的整理,给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途径。如果能成功的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学生的读后写作上面,相信能够帮助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学习更有条理和效率。
思维导图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东尼博赞(Tony Buzan),他所创建的“思维导图”闻名于世。比尔盖茨也曾经说过,“未来之路将由会思维导图和脑力开发的人来引导”。思维导图是“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的结构来呈现一个思维过程,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过程。它借助可视化手段促进灵感的产生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它是“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一种新世纪的高效学习法。它是一种帮助大脑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放射状的辐射性思维表达方式。”思维导图能让学习者“理清思路,系统整合知识,组织信息,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把握全局和细节,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那么,思维导图的优势能否运用到我们的读后写作上面呢?从我们薄弱学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词汇量非常的有限,看不懂句子的同时,更加难理解文章的总体内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思路极其的不清晰。与此同时,在学生的脑海里并没有形成一种学习的结构,思路不清晰或者学习效果不长久。思维导图由于的结构性思维方式,刚好可以解开以上的困境。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中有着它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它能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维。在初中阶段的很多话题写作中,学生们习惯于通过提示中简单的短语和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翻译,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从话题核心内容出发,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丰富写作素材。其次,思维导图能够通过知识的构建在原材料的基础上发挥创造力,把自己的个人独特的或者新的思想贯穿于文章之中。最后,思维导图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的思路,结构更加的严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的习作水平。
本人将以沪教版广州英语教材为例,对思维导图下进行读后写作进行了探究。我们先来观察近五年的中考题题目要求。2015年写作要求是写学校的特色课程以及你的新课程建议;2016年写作要求是写一篇关于志愿活动的日记,需要写出活动的个人和社会意义;2017年写作要求是写一个关于飞行单车的发明并让你提出改进计划。2018年写作要求是根据别人的困难提出你的建议和其中的理由。2019年的写作要求是关于广州的介绍并提供一个好去处。这五年的中考题都紧紧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展开的。内容体现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需要围绕内容展开写作,更需要有自己的个人想法和对社会正确的道德观和个人素养。
例析:
以沪教版九年级下册Unit One, the voyages of Zheng He为案例,探讨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以读促写的具体操作方法。本篇课文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故事,文章结构清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作例文。本人认为以读促写,在我们薄弱的学校应该把阅读课和写作课分开。阅读课为一节,写作课为一节。阅读课以阅读技能训练为主,在阅读中渗透思维导图,建构结构。写作课在原来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思维导图的构建,从而促进写作。
步骤一:在阅读中建构结构性的思维导图。
我们可以在学习郑和这篇文章之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初步猜测文章讲述郑和的有关方面。也就是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步骤二,在课中进行内容的思维导图的渗入,学生对句子结构的巩固和课文的复述。
步骤三:在写作课中,我们通过复习上述两个思维导图,从而得出写名人时的基本思维导图。围绕着名人的出生、外貌、生平、贡献以及我们能从他(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思路一目了然,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在话题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相关的人物进行写作的分析。从郑和个人的人物描写转向名人的人物描写进行结构和内容的扩充。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输入,挖掘人物的描写特征,引导出写作的脉络。与此同时,在写作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总结出好词好句以及写作的结构。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以及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素养。让写作变得有趣和充实。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思维是活跃的、有效的、全面的。
结束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写作的思维方式,它能体现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意识、结构意识以及能帮助学生用更清晰的思维方式进行写作,将会给学生一个暂新的学习方式,并提高写作的水平。相信,在暂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给我们一种新的尝试,这会为我们展示更大教学空间和更宽广的视野,面对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奕苗,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谈初中英语后进生的转化,,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4 期
[2] 陈国祥,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之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24期
[3] 顾朝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7
[4]刘景慧,荆莉,张谨,胡兵,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读写课RIDW模式初探,邯郸学院学报,第29卷,第2期
[5]刘合,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读后写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师通讯 2019.10
[6]温灵巧,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话题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教师教育,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