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之策略
【作者】 张文菊
【机构】 青海省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关键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多样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培养共进。
【关键词】 中职语文;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在中职院校中,职业教育的“重技能”理念日渐强化,因而导致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满腔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夯实基础,为继续学习保驾护航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进入中专学习后,由于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上失去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中职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补充中小学时所欠缺的字、词语文基础知识的较佳阵地。中职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对字词掌握好的学生,可让他们分享学习方法与经验,给予鼓励表扬。同时,可以让中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每组选代表上讲台当小老师讲解,评出最佳小组。这样的教学,可以化枯燥的课堂为生动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离不开口语表达。中职学生毕业后,在面试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实现学生口语技能的提升。比如,课前五分钟演讲比赛,对大胆发言讨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的形式引导和锻炼学生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学习戏剧《茶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并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内心活动。这篇文章体现了一个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社会现实,并揭露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一个小小的茶馆便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里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在人们的语言交流、着装等方面都体现着阶级观念,不同阶层的人体现着不同的语言特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将思维跳跃到现实中,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么使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便是对语言艺术的把握,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实现准确的交流。课后,还可组织学生诗歌朗诵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
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更大的成就。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资源,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采用说明的手法阐述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流程,语言精练而又明确,一道一道的制作程序犹如展现眼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通过问题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思考:“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那做起来呢?在批量生产时,这些成品是不是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多数学生都不会思考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仅局限在对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惊叹上以及对技术高超的钦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收获了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接着,教师通过划分合作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掌握景泰蓝制作工艺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个环节,组内可以互相帮助进行记忆,每个人可以发挥思考如何快速记住工艺流程的各个操作细节,有的学生运用关键词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纸片的方法等。最终,每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个组最先掌握这种工艺技术。活动组织不仅给了学生彼此交换意见达成统一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凝聚共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和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中多增加美文赏析的教学内容,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与人文教育,美文赏析不仅能够增添和充实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欣赏、感受美文的同时,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进而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
五、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和服务的人才,在从事相应的工作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以及让人措手不及的事件,学生对于这类事件做到冷静、理性的分析,并能周全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便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考验,其是职业素养中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应急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在教授《蝉》这篇文章中,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了蝉的一生成长变化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文章结束后,教师话锋一转,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将课堂上教师讲述的关于蝉的一生蜕变的过程讲述出来,让学生在角色的互换中体会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很多的学生对之都感到措手不及,没有预先的准备,感觉这很难做到,尽管这次教师的突然袭击让学生感到很意外,但是相信这一次的试探,给了学生一个信号,教师随时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检查,有助于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思维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总之,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与就业息息相关,还有助于中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语文教育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1).
[2]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9).
[3]李嘉颖.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
[4]林燕霞.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16(2).
【关键词】 中职语文;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在中职院校中,职业教育的“重技能”理念日渐强化,因而导致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满腔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夯实基础,为继续学习保驾护航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进入中专学习后,由于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上失去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这样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中职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补充中小学时所欠缺的字、词语文基础知识的较佳阵地。中职语文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对字词掌握好的学生,可让他们分享学习方法与经验,给予鼓励表扬。同时,可以让中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每组选代表上讲台当小老师讲解,评出最佳小组。这样的教学,可以化枯燥的课堂为生动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二、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离不开口语表达。中职学生毕业后,在面试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实现学生口语技能的提升。比如,课前五分钟演讲比赛,对大胆发言讨论的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的形式引导和锻炼学生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学习戏剧《茶馆》这篇文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并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内心活动。这篇文章体现了一个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社会现实,并揭露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一个小小的茶馆便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这里囊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在人们的语言交流、着装等方面都体现着阶级观念,不同阶层的人体现着不同的语言特点。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将思维跳跃到现实中,又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么使用怎样的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便是对语言艺术的把握,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实现准确的交流。课后,还可组织学生诗歌朗诵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
三、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取得更大的成就。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教材的资源,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比如,《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中,采用说明的手法阐述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流程,语言精练而又明确,一道一道的制作程序犹如展现眼前。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通过问题的展示引起学生的思考:“景泰蓝的制作流程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那做起来呢?在批量生产时,这些成品是不是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多数学生都不会思考到这样的一个问题,而仅局限在对景泰蓝制作工艺的惊叹上以及对技术高超的钦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收获了自己意想不到的知识。接着,教师通过划分合作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掌握景泰蓝制作工艺的考核,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住每一个环节,组内可以互相帮助进行记忆,每个人可以发挥思考如何快速记住工艺流程的各个操作细节,有的学生运用关键词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纸片的方法等。最终,每组由一名同学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个组最先掌握这种工艺技术。活动组织不仅给了学生彼此交换意见达成统一的机会,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凝聚共识,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四、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和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中多增加美文赏析的教学内容,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与人文教育,美文赏析不仅能够增添和充实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欣赏、感受美文的同时,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进而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
五、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一线技术和服务的人才,在从事相应的工作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以及让人措手不及的事件,学生对于这类事件做到冷静、理性的分析,并能周全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便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考验,其是职业素养中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践,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应急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在教授《蝉》这篇文章中,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了蝉的一生成长变化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文章结束后,教师话锋一转,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要求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将课堂上教师讲述的关于蝉的一生蜕变的过程讲述出来,让学生在角色的互换中体会教师职业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很多的学生对之都感到措手不及,没有预先的准备,感觉这很难做到,尽管这次教师的突然袭击让学生感到很意外,但是相信这一次的试探,给了学生一个信号,教师随时有可能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来对学生进行检查,有助于学生应对突发事件思维习惯的养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总之,加强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与就业息息相关,还有助于中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自身全方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语文教育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1).
[2]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9).
[3]李嘉颖.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11).
[4]林燕霞.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