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博物馆资源在历史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作者】 张国玢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人类社会发展当中,留下大量具有科研价值、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的物品。这些物品对于研究历史文化及艺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博物馆则是保存这些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其蕴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博物馆资源具有历史教育作用,且我国对于博物馆资源的历史教育作用十分重视。本文分析了博物馆资源历史教育功能,探究了博物馆资源在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 博物馆资源;历史教育;运用;价值
1.博物馆资源在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存在的价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博物馆,尤其是历史博物馆,作为独特的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直观感知历史与促进历史有效教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素材
当前的中学历史教材,结构完整但内容比较简约,导致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体系的建构上存在一定困难。博物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学历史教材的补充,可以丰富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说,很多展品的图片可以有原则地在历史教学中直接应用,增加教学素材。
1.2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时间面对中学历史教材,中学生难免产生枯燥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时,适时引入一些博物馆资源,很够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帮助学生快乐学习。这是由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应该引起注意。
1.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素养
博物馆是现代城市的标配,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历史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在实地参观中配合讲解部分知识,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韵味与魅力。从书本回到现实,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升其历史感。这种跨越时空限制的学习,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历史学科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博物馆资源在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存在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将面临一定挑战。与学校不同的是,博物馆更为重视文物的展览,并不重视教育,且其与学校教育并未充分融合在一起,如此将导致博物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将面临一定问题。
2.1博物馆并未重视其历史教育作用
目前,我国部分博物馆在展览文物过程中,并未重视其教育功能,展览内容及方式不够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博物馆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提升博物馆展览效果。研究发现,部分博物馆过于重视多媒体技术的绚丽效果,并未重视整个展览的历史教育功效。博物馆在组织展览教育活动前,并未合理进行组织规划,也未制定完善教育制度,如此将导致整个展览活动不能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作用。
2.2博物馆历史教育并未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重视博物馆的历史教育功效。部分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较为密切,师生也积极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然而,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过于形式化,并未进行深入合作。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为:博物馆并未正确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且博物馆并未主动进入学校进行历史教育;博物馆与学校并未共享教育资源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并不能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此外,博物馆讲解员专业水平不够高、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也是博物馆未能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功效的重要原因。
2.3新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应用,利用新媒体技术可提高社会开放程度及信息沟通速度。为推动博物馆持续发展,需加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将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博物馆教育需进行优化以满足民众的需求。现阶段,大部分博物馆资源及教育效果并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且存在管理模式不够先进、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视域下,博物馆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比如:部分博物馆虽然建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但是其主要用于推送博物馆馆内咨询及展览活动等。
3.相应解决措施
3.1改革组织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历史教育功能,博物馆需改革组织管理模式,建设以社会教育作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从而突出博物馆资源的历史教育功能。博物馆需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多种展览方式为观众展现多种文物,在参观过程中提升观众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博物馆需通过宣传激发民众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博物馆需利用馆藏资源培养民众探究式学习能力。此外,博物馆还需组织展览、体验等多种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历史教育作用。博物馆还需鼓励民众自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并帮助民众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3.2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
首先,博物馆需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及合作,如此才可发挥博物馆资源的历史教育功效。学校教育虽然可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但是并不如博物馆历史教育生动、形象,因此博物馆需积极应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历史教育,帮助民众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另外,博物馆还需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并依据学校教育要求,科学编制宣传教育计划,如此才可加强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其次,博物馆需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博物馆需将学校教材内容与展品有效连接起来,并编制符合合作教育要求的教材,并积极组织展品宣传、教育活动。最后,需建立交流合作制度(保证教师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可顺利合作)。只有在相关制度的保证下,才可确保教师与博物馆积极、有效的沟通,使教师可参与到博物馆教学当中,从而实现提高博物馆教育与课堂教育有机融合的目标。
3.3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博物馆为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则需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丰富教育方式及教育模式。博物馆需将利用信息技术、馆藏资源进行数字信息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博物馆需积极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建立完善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在我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满足民众学习历史文化的需求,需转变教学方式,并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育,如此才可保证民众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博物馆中保存了大量文物,人们了通过到博物馆中参观,学习、了解历史知识。同时,任何想要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人,都可自主到博物馆中参观,因而为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的教育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需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洁. 拓宽视野 启迪心智——充分运用上海博物馆资源开展历史学科育人的实践[J]. 现代教学,2017(z2):81-83.
[2]邵静. 博物馆:历史教学的资源库——博物馆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途径[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2):46-49.
【关键词】 博物馆资源;历史教育;运用;价值
1.博物馆资源在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存在的价值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博物馆,尤其是历史博物馆,作为独特的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直观感知历史与促进历史有效教学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丰富课程内容,增加教学素材
当前的中学历史教材,结构完整但内容比较简约,导致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体系的建构上存在一定困难。博物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学历史教材的补充,可以丰富中学历史课程内容。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说,很多展品的图片可以有原则地在历史教学中直接应用,增加教学素材。
1.2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时间面对中学历史教材,中学生难免产生枯燥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时,适时引入一些博物馆资源,很够增强历史课程的趣味性,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帮助学生快乐学习。这是由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因此教师应该引起注意。
1.3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学科素养
博物馆是现代城市的标配,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历史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学生集体参观博物馆,在实地参观中配合讲解部分知识,使得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韵味与魅力。从书本回到现实,会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升其历史感。这种跨越时空限制的学习,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历史学科素养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2.博物馆资源在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时存在的问题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将面临一定挑战。与学校不同的是,博物馆更为重视文物的展览,并不重视教育,且其与学校教育并未充分融合在一起,如此将导致博物馆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将面临一定问题。
2.1博物馆并未重视其历史教育作用
目前,我国部分博物馆在展览文物过程中,并未重视其教育功能,展览内容及方式不够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博物馆中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提升博物馆展览效果。研究发现,部分博物馆过于重视多媒体技术的绚丽效果,并未重视整个展览的历史教育功效。博物馆在组织展览教育活动前,并未合理进行组织规划,也未制定完善教育制度,如此将导致整个展览活动不能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作用。
2.2博物馆历史教育并未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
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重视博物馆的历史教育功效。部分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合作较为密切,师生也积极进入博物馆参观、学习。然而,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过于形式化,并未进行深入合作。研究发现其主要原因为:博物馆并未正确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且博物馆并未主动进入学校进行历史教育;博物馆与学校并未共享教育资源等。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学生并不能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此外,博物馆讲解员专业水平不够高、教师团队综合素质水平不够高,也是博物馆未能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功效的重要原因。
2.3新媒体及信息技术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多个行业中得到了应用,利用新媒体技术可提高社会开放程度及信息沟通速度。为推动博物馆持续发展,需加强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将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博物馆教育需进行优化以满足民众的需求。现阶段,大部分博物馆资源及教育效果并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且存在管理模式不够先进、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视域下,博物馆资源并未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比如:部分博物馆虽然建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号,但是其主要用于推送博物馆馆内咨询及展览活动等。
3.相应解决措施
3.1改革组织管理模式
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历史教育功能,博物馆需改革组织管理模式,建设以社会教育作为中心的管理观念,从而突出博物馆资源的历史教育功能。博物馆需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并利用多种展览方式为观众展现多种文物,在参观过程中提升观众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博物馆需通过宣传激发民众学习、了解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博物馆需利用馆藏资源培养民众探究式学习能力。此外,博物馆还需组织展览、体验等多种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历史教育作用。博物馆还需鼓励民众自行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并帮助民众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3.2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
首先,博物馆需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及合作,如此才可发挥博物馆资源的历史教育功效。学校教育虽然可为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但是并不如博物馆历史教育生动、形象,因此博物馆需积极应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历史教育,帮助民众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另外,博物馆还需提升主动服务意识,并依据学校教育要求,科学编制宣传教育计划,如此才可加强博物馆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其次,博物馆需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博物馆需将学校教材内容与展品有效连接起来,并编制符合合作教育要求的教材,并积极组织展品宣传、教育活动。最后,需建立交流合作制度(保证教师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可顺利合作)。只有在相关制度的保证下,才可确保教师与博物馆积极、有效的沟通,使教师可参与到博物馆教学当中,从而实现提高博物馆教育与课堂教育有机融合的目标。
3.3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博物馆为充分发挥其历史教育功能,则需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丰富教育方式及教育模式。博物馆需将利用信息技术、馆藏资源进行数字信息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博物馆需积极开发多种教育资源,建立完善教学效果评估制度,在我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满足民众学习历史文化的需求,需转变教学方式,并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历史教育,如此才可保证民众可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总之,博物馆中保存了大量文物,人们了通过到博物馆中参观,学习、了解历史知识。同时,任何想要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人,都可自主到博物馆中参观,因而为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的教育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需把博物馆建设成为历史文化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洁. 拓宽视野 启迪心智——充分运用上海博物馆资源开展历史学科育人的实践[J]. 现代教学,2017(z2):81-83.
[2]邵静. 博物馆:历史教学的资源库——博物馆资源融入历史教学的途径[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