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会一材多用,培养发散思维
【作者】 肖华生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考时各种检验学生能力的题型相继出现:开放性题、综合性题、研究性题、设计性题等。对于这些题,学生极易迷失方向,无从下手,特别是实验设计题,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知识应用灵活多变,是学生失分的重点。怎样让学生较从容的面对这样的试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平时引导、鼓励学生对各种器材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不局限于书本所讲的作用,与各种知识联系起来打开思维找应用,然后进行归纳、小结,可以帮助学生为设计性问题找出路,同时又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复习天平这一内容时,我启发学生:天平除了测物体的质量,还可以有其它特殊用途吗,谁能结合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找出更多的应用?于是学生一个个怀着极大的热情查找,罗列了天平的各种用途:(1)直接测物体质量;(2)间接测均匀小物体的颗粒数量:用天平测出所有小物体的总质量,再测出一颗的质量,用总质量除以一颗的质量,就得到总颗数;(3)借助水测瓶子的容积。先用天平测出瓶的质量,再测出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根据水的密度已知由算出水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4)借助密度测物体体积。先测出物体的质量,在用公式算其体积;(5)借助刻度尺和密度值测物体面积。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再由算出体积,然后用数学公式算出面积;(6)测均匀细线圈的长度。先测出线圈的总质量,查出密度,算出体积,再由刻度尺测出直径算得面积,最后由数学公式求得长度。还有同学甚至与浮力知识联系起来:如果物体是漂浮的,还能用天平测出质量后间接得出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等等。
在复习了浮力这一章的知识后,我问学生,给你一个鸡蛋,你能完成那些实验?学生通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讨论后,归纳出可完成的实验:(1)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鸡蛋、水、盐来进行;(2)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利用鸡蛋、水、盐来进行;(3)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瓶子吞鸡蛋实验;(4)演示惯性实验:推出的鸡蛋继续向前滚;(5)做测密度的实验:用天平、水、量杯测鸡蛋密度等等。
在复习大气压时我建议学生利用能找到的器材想出多种方法测大气压的值。于是学生想了很多可行性方法:(1)用注射器和弹簧测力计来测;(2)用小皮碗和测力计来测;(3)用杠杆和弹簧秤来测等等。学生在说每一种方法时,思路清晰,思维缜密,且情绪高昂,大有自己找到了“新大陆”感觉。这很好地帮助他们巩固了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使用器材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让他们从容面对考试中的实验问题。
由上可知,借助学校实验室里的器材或身边能找得到的器材,让学生尽可能地做到一样器材做多个实验,解决多个不同的问题,复习巩固多个知识点,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例如:在复习天平这一内容时,我启发学生:天平除了测物体的质量,还可以有其它特殊用途吗,谁能结合我们学习过的知识找出更多的应用?于是学生一个个怀着极大的热情查找,罗列了天平的各种用途:(1)直接测物体质量;(2)间接测均匀小物体的颗粒数量:用天平测出所有小物体的总质量,再测出一颗的质量,用总质量除以一颗的质量,就得到总颗数;(3)借助水测瓶子的容积。先用天平测出瓶的质量,再测出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求出水的质量,根据水的密度已知由算出水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4)借助密度测物体体积。先测出物体的质量,在用公式算其体积;(5)借助刻度尺和密度值测物体面积。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再由算出体积,然后用数学公式算出面积;(6)测均匀细线圈的长度。先测出线圈的总质量,查出密度,算出体积,再由刻度尺测出直径算得面积,最后由数学公式求得长度。还有同学甚至与浮力知识联系起来:如果物体是漂浮的,还能用天平测出质量后间接得出它受到的浮力:F浮=G=mg等等。
在复习了浮力这一章的知识后,我问学生,给你一个鸡蛋,你能完成那些实验?学生通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讨论后,归纳出可完成的实验:(1)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鸡蛋、水、盐来进行;(2)研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利用鸡蛋、水、盐来进行;(3)验证大气压的存在:瓶子吞鸡蛋实验;(4)演示惯性实验:推出的鸡蛋继续向前滚;(5)做测密度的实验:用天平、水、量杯测鸡蛋密度等等。
在复习大气压时我建议学生利用能找到的器材想出多种方法测大气压的值。于是学生想了很多可行性方法:(1)用注射器和弹簧测力计来测;(2)用小皮碗和测力计来测;(3)用杠杆和弹簧秤来测等等。学生在说每一种方法时,思路清晰,思维缜密,且情绪高昂,大有自己找到了“新大陆”感觉。这很好地帮助他们巩固了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使用器材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充分利用身边的器材解决多种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让他们从容面对考试中的实验问题。
由上可知,借助学校实验室里的器材或身边能找得到的器材,让学生尽可能地做到一样器材做多个实验,解决多个不同的问题,复习巩固多个知识点,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