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

【作者】 桑杰多杰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时,应当把审美教育和其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设定好学生们审美能力发展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水平。正确的认知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整体质量。
  【关键词】 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措施

  1、审美教育概述
  1.1审美教育内涵
  审美教育的内涵可以大致分成两类,其跟别是广义以及狭义。在广义中,审美教育就是一切美的形式,让人们可以潜移默化的得到教育,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狭义的审美教育就是采用艺术性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利用审美活动不断的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以及情趣,强化人们评价的能力。
  1.2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审美教育带有极强的特殊性,是一类特殊化的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可以更好的强化并提升学生们自身的审美能力,使得学生们的发展可以更加的全面化,学生们也可以更好的发现美并感知美,具有较强的社会指导意义。且艺术始终是审美教育的载体,会帮助人们更为迅速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应当实时的开展审美教育,促进社会进步发展。首先,其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进一步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将审美教育作用到学生身上,就可以使得学生们内心的审美结构更加的完整,充实并丰富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其次,可以构建完善审美心态,加大对人精神追求的重视程度,使得人、自然以及社会可以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放松人们的身心,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应对社会的竞争,维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再次,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以及个人的竞争实力,培养学生们的精神风貌,让学生们都可以展现出一种更为良好的形态。最后,完善独立的人格,锻炼学生们的形象思维,使得学生们可以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不断的陶冶情操,构建完善独立化的人格。
  2、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语文教学是我国教学的重心,该学科在实际的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比较多。通常状况下,课程会比较复杂,呈现出一种混乱的状态,该门课程知识的深度都存局限性,同时其还会阻碍学生们的发展。其次是学校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学设施比较少,上课的条件呈现滞后性,长此以往,学生们就很容易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甚至会忽视。最后,老师们会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实践性的教学。当前,我国大部分所开展的语文教学都会重视传授学生们理论化的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们根本没有亲自实践动手的机会,使得其所掌握的理论化知识不够深入,同时还会阻碍学生们日后的工作以及生活的发展。
  3、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措施
  3.1挖掘审美因素
  在文学作品中,其包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以及艺术境界。老师们想要更为合理的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就应当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行分析,深入的挖掘出相应的审美因素,正确的去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们都可以更好的感受作品所具备的艺术魅力。举例来说,在讲授古诗词的过程中,诗词所营造出的意境等,可以让学生们深入的进行感受,这样能使得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诗词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把外在景观和内心世界进行整合,注重分析古诗词中人们的内心情感变化,加深学生们对其诗词的理解程度。引导学生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入文章的内部,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将情感与对美的感知结合起来,真切的感受文章中散发的境界美。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帮助学生养成发掘美的能力,让学生在美与情感的结合下,感知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获得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更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2强化学生审美意识
  一般情况下,作者会将内心的情感寄托在文学作品上,文学作品就是作者内心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所以,老师们在开展文学作品的教学活动时,必须要深度的探究其文化作品的内涵特性,营造出和其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带动学生们更好的进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利用作者和作者们进行对话,感受其作品所表述出的情感,端正审美的态度,激发出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以及热情,让学生们借助作品和作者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更为透彻的了解文学作品所传授出的情感,分析作者创作该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的激发出学生们想象能力。高中语文作品都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极致体现。教师在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晰、透彻,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从而感知作品中美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把握文章的实质内容,凸显文章的风格和主要思想,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不断的感受作品的风格特点,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
  3.3创新教学措施
  兴趣是学生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可以给学生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老师们应当注重兴趣的培养,使得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以高效的提升,挖掘学生们的内在动力。改革并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固化的教学理念,把审美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教学课堂上,帮助学生们树立一个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切实的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情趣,除此之外,老师们还需要分析学生们的认知能力,结合其实际的授课内容,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确定出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可以采用编排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们产生出研究作品的兴趣,更好的感受其作品的魅力,切实的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开展审美教育工作时,老师们必须要学生们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学生特点为基准,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生们的感情色彩会比较丰富,老师们要利用这一特征去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们都可以更好的感悟作品,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主动性的学习效果要完全高于被动性的学习效果,学生们也会乐于接受相应的知识内容,及时的转化学生们的学习观念,创新教学形式。
  3.4提高老师专业素养
  高中语文的教学要求会比较严苛,通常状况下,老师们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会直接决定该文学作品的教学品质,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思考的程度。在高中语文审美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应当深入的了解作品的美感,感受其所传达出的魅力,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去探讨美。老师们需要多多参与学习,不断的拓展自身的视野,切实的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以此来更为系统化的把控好作品的内容,深入的挖掘作品的内涵,让学生们都可以正确的鉴赏作品,从根源上,提高审美教育的成效。
  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十分的显著。高中语文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学科,通过实施审美教育,切实的提升当代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结合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教学经验,将审美教育构建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不断的挖掘学生们的审美的因素,使得学生们所构建的审美思想以及审美情感可以更加的正确,积极自主的去引导学生,提高学生们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设定好审美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艳玲;强化中学语文师资培养目标——中文系师范专业选修课建设[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年02期
  [2]赵惠霞;王敬艳;多重挤压形势下普通理工科院校高中语文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的思考[J];语文学刊;2012年22期
  [3]崔玉娥;探索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