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阅读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有效参与
【作者】 许建常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者兰村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语文教学其实就是阅读的教学,阅读教学的得失决定语文教学的得失。如果阅读教学一塌糊涂,语文成绩不会好到哪里去。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其实是教师自己的阅读课,与学生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参与式教学推行之后,阅读教学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老师们都知道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和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课堂上让学生敢问、善问,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参与式教学并非手到擒来的简单技艺。参与式教学已经推行近20年了,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不但听说而且已经亲身参与了,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有效参与,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是有效参与。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参与。
下面先看看两个教学案例。
有两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都曾执教过小学五年级课文《鲸》,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各自不同,下面简单交代一下。
甲老师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给学生“填一填”。第一自然段用具体的数据写鲸鱼体型很大,要求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数词和量词,然后将数字填在随堂练习的括号中。第二步,给学生“说一说”。课文第二段主要写鲸鱼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转述给同学听。第三步,给学生“比一比”。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鲸鱼生活习性的词语,然后根据有无牙齿、食物、呼吸三个方面填写表格。第四步,给学生“画一画”。画出鲸鱼睡觉的样子。第五步,给学生“做一做”。为了解决“鲸鱼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这个问题,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
乙老师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书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看插图、读习题。学生看完课文之后提出疑问,经过筛选之后教师确定三个重点问题给学生讨论:1.课文是怎样说明鲸鱼很大的?2.鲸鱼的生活习性怎么样?3.为什么说鲸鱼是哺乳动物?第二步,合作探究。让学生从上述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探究。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小组长负责分工,最后由小组汇报学习结果。第三步,积累延伸。1.师生对话,漫谈从这篇课文得到的启示以及学习后感受。2.摘抄美词佳句。第四步,学以致用。让学生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1.画出鲸鱼睡觉的样子;2.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写一种动物;3.如果鲸鱼参加鱼类的盛会,遇到鲨鱼守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争辩,请展开想象写出对话。
两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孰高孰低,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各位都能看出甲老师的教学方式还不是真正的参与式教学,他的课堂教学组织是无效的失败的。乙教师已经深悟参与式教学的精髓,课堂教学组织得有板有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很不错。
先说甲老师。他的“填一填”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稍微看一看书就能找到答案,再来填写数字更是多余。这样简易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不会全身心投入。“说一说”这个环节,只是转换叙述的人称,然后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转述给同学听。一节课时间有限,能够有机会转述的学生最多是几个,全班大多数学生只能当昏昏欲睡的听众,参与意识和机会少得可怜。“比一比”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读书,找出描写鲸鱼习性的词句,然后就有无牙齿、食物、呼吸三个问题填表,学生各自读书各自做题,全程无交流、讨论,等于是各自为战。“画一画”这个环节两个教师都有,但是甲老师是唯一的选项,而乙教师是三项中任选一项,“画一画”并不是非选不可。本人认为这个环节是对绘画水平、技巧的考核,和语文阅读关系不大。如果都像甲老师这么处理,农村小学生绘画水平、技巧都不行,那就只能白白浪费时间。乙教师的处理方式是灵活的,会画画的你就画画,不会的可以选择另外两个题目,不会无事可做。甲老师的“做一做”这环节倒是有参与式的模样,但是课堂上他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都欠佳,“记者招待会”开得不很成功,学生参与程度大打折扣。
乙教师“读书质疑”这个环节,让全班学生读课文、看插图、读习题,这是给全班学生都有阅读原文的机会。让学生读习题,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深读课文。学生有疑问不断提出来,这个就是参与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教师只筛选对阅读课文关系密切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没有让学生目无边际地讨论,可见其善于驾驭课堂。“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三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由小组长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通过小组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小组活动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是使绝大多数学生学得好的关键。“积累延伸”这个环节的师生对话,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收获谈谈个人感受,这时候每个学生谈的都是个人的、与众不同看法,只有自己全身心参与才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摘抄美词佳句这个教学步骤,给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摘抄,这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好机会。如果摘抄之后再给学生谈谈自己为何喜欢这一句那一句,那就更加有效果。“学以致用”这个环节,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难度都较大,学生要完成必须付出较大的劳动量。问题很精巧,学生乐意完成,那么学生参与面、参与度自然就不会低。根据课堂观测,乙老师的课进行到这个环节时,学生有的画画,有的写作,有的在模拟鲨鱼和鲸鱼的辩论,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没有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片刻后,学生陆续完成了练习,紧接着就进行成果展示。全班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说自己的杰作。但是因时间有限,每个问题教师只让两名学生上台解说。由于学生用心完成练习,解说者解说得条理清楚、准确生动,听者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从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上,我们知道要想给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有吸引力,引起学生参与解决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究、解决,教师的教学目的才有机会达成。二是问题要有一定难度,不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答。苹果要挂在需要摘果人跳一跳才能摘到的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太难或者太容易,学生要么是懒得去挑战,要么是不屑一顾。甲老师填一填数字或词语的练习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参与解决的兴趣,就是练习太容易了,稍微认真看看课文就能找到答案。三是要结合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学生在参与式课堂上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绝不能每问必答。那样做时间不允许,更严重的是会脱离教学目标,导致课堂讨论漫无边际。乙教师很聪明,学生质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极多,但是他只选取三个跟这篇课文教学目标有关的三个问题供学生探讨,避免了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四是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问题要多样化。同样是画一画,但是甲老师只有一个选择,会不会画都得画。乙教师很聪明,他同时抛出三个问题供学生选择,爱画画的就画画,爱写作的就写作,爱辩论的就辩论,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问题。如果速度快,有的学生还能完成多个问题,这样能力强和能力差的都得到照顾,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与式教学是深奥的教学方法方式,值得我们不停地深入探讨。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师讲学生听,其实是教师自己的阅读课,与学生无关或者关系不大。参与式教学推行之后,阅读教学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老师们都知道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和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课堂上让学生敢问、善问,让学生学会,更要会学。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参与式教学并非手到擒来的简单技艺。参与式教学已经推行近20年了,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不但听说而且已经亲身参与了,小学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有效参与,但是却不知道如何才是有效参与。本文重点探讨语文教学组织学生有效参与。
下面先看看两个教学案例。
有两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都曾执教过小学五年级课文《鲸》,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各自不同,下面简单交代一下。
甲老师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给学生“填一填”。第一自然段用具体的数据写鲸鱼体型很大,要求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数词和量词,然后将数字填在随堂练习的括号中。第二步,给学生“说一说”。课文第二段主要写鲸鱼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转述给同学听。第三步,给学生“比一比”。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鲸鱼生活习性的词语,然后根据有无牙齿、食物、呼吸三个方面填写表格。第四步,给学生“画一画”。画出鲸鱼睡觉的样子。第五步,给学生“做一做”。为了解决“鲸鱼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这个问题,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
乙老师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读书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看插图、读习题。学生看完课文之后提出疑问,经过筛选之后教师确定三个重点问题给学生讨论:1.课文是怎样说明鲸鱼很大的?2.鲸鱼的生活习性怎么样?3.为什么说鲸鱼是哺乳动物?第二步,合作探究。让学生从上述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进行探究。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小组长负责分工,最后由小组汇报学习结果。第三步,积累延伸。1.师生对话,漫谈从这篇课文得到的启示以及学习后感受。2.摘抄美词佳句。第四步,学以致用。让学生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1.画出鲸鱼睡觉的样子;2.运用本课的说明方法写一种动物;3.如果鲸鱼参加鱼类的盛会,遇到鲨鱼守门,它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争辩,请展开想象写出对话。
两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孰高孰低,应该是一目了然的,各位都能看出甲老师的教学方式还不是真正的参与式教学,他的课堂教学组织是无效的失败的。乙教师已经深悟参与式教学的精髓,课堂教学组织得有板有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很不错。
先说甲老师。他的“填一填”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稍微看一看书就能找到答案,再来填写数字更是多余。这样简易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不会全身心投入。“说一说”这个环节,只是转换叙述的人称,然后让学生以第一人称转述给同学听。一节课时间有限,能够有机会转述的学生最多是几个,全班大多数学生只能当昏昏欲睡的听众,参与意识和机会少得可怜。“比一比”这个环节,是让学生读书,找出描写鲸鱼习性的词句,然后就有无牙齿、食物、呼吸三个问题填表,学生各自读书各自做题,全程无交流、讨论,等于是各自为战。“画一画”这个环节两个教师都有,但是甲老师是唯一的选项,而乙教师是三项中任选一项,“画一画”并不是非选不可。本人认为这个环节是对绘画水平、技巧的考核,和语文阅读关系不大。如果都像甲老师这么处理,农村小学生绘画水平、技巧都不行,那就只能白白浪费时间。乙教师的处理方式是灵活的,会画画的你就画画,不会的可以选择另外两个题目,不会无事可做。甲老师的“做一做”这环节倒是有参与式的模样,但是课堂上他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都欠佳,“记者招待会”开得不很成功,学生参与程度大打折扣。
乙教师“读书质疑”这个环节,让全班学生读课文、看插图、读习题,这是给全班学生都有阅读原文的机会。让学生读习题,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深读课文。学生有疑问不断提出来,这个就是参与的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教师只筛选对阅读课文关系密切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没有让学生目无边际地讨论,可见其善于驾驭课堂。“合作探究”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三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要求从课文中找出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然后,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由小组长向教师和全班同学汇报,通过小组讨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小组活动中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照,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是使绝大多数学生学得好的关键。“积累延伸”这个环节的师生对话,让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收获谈谈个人感受,这时候每个学生谈的都是个人的、与众不同看法,只有自己全身心参与才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摘抄美词佳句这个教学步骤,给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摘抄,这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好机会。如果摘抄之后再给学生谈谈自己为何喜欢这一句那一句,那就更加有效果。“学以致用”这个环节,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难度都较大,学生要完成必须付出较大的劳动量。问题很精巧,学生乐意完成,那么学生参与面、参与度自然就不会低。根据课堂观测,乙老师的课进行到这个环节时,学生有的画画,有的写作,有的在模拟鲨鱼和鲸鱼的辩论,全班学生人人参与,没有一个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老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片刻后,学生陆续完成了练习,紧接着就进行成果展示。全班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说自己的杰作。但是因时间有限,每个问题教师只让两名学生上台解说。由于学生用心完成练习,解说者解说得条理清楚、准确生动,听者听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从两位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效果上,我们知道要想给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有吸引力,引起学生参与解决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究、解决,教师的教学目的才有机会达成。二是问题要有一定难度,不要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答。苹果要挂在需要摘果人跳一跳才能摘到的高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太难或者太容易,学生要么是懒得去挑战,要么是不屑一顾。甲老师填一填数字或词语的练习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参与解决的兴趣,就是练习太容易了,稍微认真看看课文就能找到答案。三是要结合教学目标来设计问题,不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学生在参与式课堂上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教师绝不能每问必答。那样做时间不允许,更严重的是会脱离教学目标,导致课堂讨论漫无边际。乙教师很聪明,学生质疑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极多,但是他只选取三个跟这篇课文教学目标有关的三个问题供学生探讨,避免了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四是要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问题要多样化。同样是画一画,但是甲老师只有一个选择,会不会画都得画。乙教师很聪明,他同时抛出三个问题供学生选择,爱画画的就画画,爱写作的就写作,爱辩论的就辩论,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问题。如果速度快,有的学生还能完成多个问题,这样能力强和能力差的都得到照顾,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与式教学是深奥的教学方法方式,值得我们不停地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