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作者】 李 静

【机构】 甘肃省镇原县屯字镇闫孟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教学中,阅读也是一个教学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在教学中早早渗透,从而让学生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这不仅要从学校课堂抓起,还要从学习抓起,还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引导。此文将和大家进行简短的交流。
  【关键词】 语文;阅读;课堂;习惯;课外读物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句是教学的重点,阅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必须在教学中早早渗透,随时引导,从而让学生从小培养阅读习惯。这不仅要从学校课堂抓起,还要从学习抓起,还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引导。这将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提高途径。那么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如何有效养成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阅读习惯从基础学习去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写短句,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 
  二、阅读习惯养成从课堂学习抓起
  语文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 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 认字,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让学生按上述预习方法,学习课文,当学生熟读课文,说出 课文主要内容,并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记号以后,再让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自己归纳出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 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 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上好精读课,教学法。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 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 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习惯养成从教师引导抓起
  在平时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阅读习惯养成从课外阅读做起
  在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动脑筋爷爷》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
  五、阅读习惯养成需家长引导辅助
  家长家长要经常鼓励孩子将看过的故事讲给自己和其他小朋友听,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记忆,科普类读物包括科幻小说和科普知识。在阅读科普知识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将观察和读书结合起来,也就是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观察和体验书中看到的科学知识,同时鼓励孩子通过观察发现科学问题,并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这种与生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不仅可以增长孩子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科幻小说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家长要引导孩子从动人的故事中寻找科学知识,并分析这些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鼓励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展开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总之,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养成的好方法。